有钱造奇观,没钱搞科研
今天注册制在创业板正式实施了。
注册制改革可是关乎国运的改革。
要讲清楚这一点,还要从之前《怎么欠的债?》里讲的独山县欠下400亿元的债务说起。
有读者朋友感叹,假如这些钱都用来搞科研,那该多好。
这个问题不妨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银行敢于贷款、债权人敢于买独山县及其相关城投公司的债券,给独山县建宏伟的奇观,科研却这么缺钱呢?
看看下面国内知名的芯片公司、上市企业,给研发人员的工资吧,这个数目也不算高(考虑到工作地点是生活成本很高的上海),对比过上海的互联网企业就更是如此。
我们在之前的《怎么欠的债?》和《地能生财 》里都讲过土地财政的逻辑,那就是卖地甚至负债搞基建、地价出让土地吸引优质产业、土地升值卖地搞房地产这一套闭环,促进了很多地区的发展。
不用说别的,就说在独山县欠下大量债务时任职的潘书记,以前是在江苏省海安县任职的,他在海安县时海安县也举债搞建设,就吸引到了优质产业,后面的路走得也比较顺。
以去年为例,当年的海安县,如今的海安市全市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111.38 亿元,预计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90.29亿元,这一年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3.91 亿元,收入和债务之比不算离谱,慢慢还债也是能还上的,债权人对海安县肯定是有信心的。
但是独山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怕是不适合开发奇观吸引人旅游,这么开发很难回本,银行和债权人怎么就不明白呢?他们为什么会信任独山县,仍然要把钱借给独山县呢?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欠债的利息实在是太高了,融资成本超过10%,说明债权人也不是很有信心,他们是有疑虑的。但是他们还是贪图高利借了这个钱,这又是对谁有信心呢?
当然是对政府有信心,发债主体是独山县相关的城投公司,它们还不上独山县政府就得兜底,独山县还不上还有上面兜底。
但是,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也就是10亿元左右,怕是难以兜这个底。而且在那则知名视频后,独山县与其所在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回应来看,他们似乎也不想完全兜底:独山县吸纳的资金中,绝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发挥了较好作用,而截至今年6月末,独山县政府债务余额135.68亿元,其余为企业债务。
注意这个“其余为企业债务”。可是当初借钱的时候,大家可都是冲着和政府有关的城投公司来的,现在倒想撇清关系了。
那上级政府的意思呢?
有报道称,目前上级政府似乎还无意为独山县百亿债务“兜底”:
“据我所知,上面的意思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谁借钱的谁还’。”
一位曾与政府有过沟通的机构人士透露,上面也有顾虑,若这次在独山县开了头,以后别的县市也像独山县这样盲目举债,或形成“劣币逐良币”效应,早晚会让上面也兜不住。
从管理上看,这个决策是对的,一个口子开了,以后就有千千万万个口子。你永远也不知道下面人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批地有信心,揽才没信心
谁都不想兜这个底,谁都知道,以往的这种发展模式固然创造了很多奇迹,现在却难以为继了。
那些方便举债建设的海安县们,已经通过举债建设上了发展的好良好轨道。剩下那些比较难以用这种办法开发的独山县们,强行再用土地财政的这套方式开发,更容易的是欠下巨债,到时候谁都不敢兜底。
以前中国面临的是产品短缺,用基础设施良好的较为廉价的土地吸引资金随便开办企业都能生产赚钱。现在时代不同了,产能早就过剩了,需要的是产业升级,是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如果是还按照以前这个办法,倒是也能解决一些高科技企业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的土地问题,但是也容易形成《地方政府放卫星》里提到的地方政府借新兴产业圈地的问题。而且房价炒高了,对于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人才对高科技企业是很重要的。
☉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的深圳,也害怕高房价导致的人才流失
但是土地财政这套模式仍然有着强大的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和金融机构明知道独山县还不起钱,却仍然敢把钱借给独山县的原因。
人们对土地财政的信心,也是建立在几十年的发展模式上,建立在像海安县这样的经济奇迹基础上的。人们正是见识到了这几十年土地财政推动的经济发展,见识到了只要参与到这个进程中就能获利,才对此有如此强大的信心,这甚至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毕竟在以前也是有政府为自己的城投公司兜过底,把土地等优质资产打包注入城投公司,给人一种城投公司债务总会有人兜底的信心。
落后地区政府也看到了先进地区政府确实有举债砸钱发展,最终走上发展良好轨道的例子,也就有了举债发展的信心,比如西部的贵州就引进了当年潘书记这样的东部优秀干部。一般民众可能看不到全景,理解不了土地财政的全部,但也看到了身边的人只要买房房价就涨,买房者家庭财富迅速增值,也产生了房价永远涨的信心。
想要转变发展模式,就要重塑人们的信心,让人们从以前对土地财政的信心转换到对新的模式的信心上。
在这里插句题外话,拍摄走访独山县视频的马前卒不愧是个老自媒体人了,有着相当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了发展模式转换,也大概估计到了上面不会为这种债务兜底,拍摄这个视频的时机是很聪明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不够勇敢,从他视频的结果来看,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很勇敢的。
话说回来,重塑信心也是需要砸真金白银的,怎么砸这个真金白银却是个技术活。这就回到文初的那个问题了,怎么让这几百几千亿的钱都往科研上砸?用什么机制引导民间的钱往这上面砸呢?
造起黄金台,千金买马骨
说起上面主动引导产业转向,主动砸钱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看看古人的智慧。
北京地铁有一个金台路站,金台路这个名字纪念的就是当年黄金台的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痛感燕国弱小被齐国欺凌,想要使国家强大起来,于是寻访郭隗先生。
郭隗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
郭隗接着劝燕昭王,如果想要招来贤士,就先从他郭隗开始。像郭隗这样的人尚且能够被任用,况且那些比郭隗贤良的人呢?
燕昭王心领神会,于是筑起黄金台,在上面恭敬地侍奉郭隗,给他很高的待遇,像乐毅这样的人才看到燕昭王确实礼贤下士,就来到了燕国。后来燕国强盛,乐毅差点攻灭齐国,报了国仇。
如今这试点注册制的创业板和科创板就是黄金台。假如注册制推广到整个A股,那么A股就是个更大的黄金台。
今天黄金台的新规诚意很足了,不仅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而且日涨跌幅限制将从目前的10%放宽至20%。创业板注册制发行的新股,在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盘中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各停牌10分钟。
科创板和创业板放开注册制之后,注册制上市的公司里有很多公司必然是郭隗,指望他们带兵打仗恐怕不大行,但是做个指引资金向科创板为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模范还是够格的。更何况比起注册制,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时候,上市的公司别说是郭隗,就是蔡京、高俅、秦桧都不少,这么比较起来,郭隗已经不错了。
黄金台上有多少钱留给乐毅们呢?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一期,融资总额1387亿元,投资于现在紧缺的芯片产业链。看上去这些钱似乎很多,但和旧模式融资的力度比还是少太多了,想想在旧模式之下,保守点算一个县欠下一百亿,这点钱才够13个县欠的。国家大基金二期去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满打满算也就20个县欠的钱,也不算多。
于是这个势头还是要造,还要进一步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扩大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鼓励和支持社保、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个人养老金税收递延账户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这是直接把钱融给乐毅。
还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落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公司债发行将实施注册制,可转债发行主体扩容。
这是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给乐毅更多融资方法。
这个时候如果有本可以选择在海外上市或者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选择返回国内上市,那肯定会得到市场的优待,因为大家对这些公司寄予了乐毅的期望。
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后,在国内上市就得到了如此优待。尽管如今A股高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已经夸张地高了,但中芯国际的市盈率还是夸张到难以令人想象。275的滚动市盈率,已经可以用市梦率来形容了,只能说国内对其寄予的期望,类似于当年燕国对乐毅寄予的期望。
你要还觉得中芯国际市盈率太高了,实在慌得很,对比一下它5500多亿元的A股市值和独山县400亿的债务,是不是觉得合理多了?
改革若成功,机遇在哪里
普通人能从发展模式可能的转变上收获什么呢?
首先不管模式转变成不成功,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还是优质资产。假如转变没有成功,还是土地财政模式,一二线城市仍然是原有模式下的赢家自不待言。假如转变成功了,那么在注册制下,那些高科技上市公司扎堆的一二线城市,房子还会受到追捧,反之那些缺少优质产业的城市,房子就没那么容易涨了。
当然,假如房地产方面还有重大改革,以上判断也会有变化。
然后要问的问题是,我们有燕昭王吗?上面有能力、有决心领导改革取得成功吗?能够将企业主要的融资模式转变成直接融资吗?
如果对改革有信心,对模式的转换有信心,那么就再往下看。
战国时期,秦国也搞了变法。但是主政者商鞅初来乍到,秦国政府过去又公信力不彰,他估摸着老百姓都信不过新法。
他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他就又宣布命令说:
“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商鞅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把钱认认真真砸出去之后,商鞅才颁布变法的法令。
所以一开始入市买入科技股的人,哪怕是个愣头青,如今也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收益颇丰。
但是后来商鞅的政策就非常严苛了,想在秦国获取高额利益,可就没有这个二愣子搬根木头那么容易了。
所以要是问我科技股敢不敢买,我看到现在科技股很高的市盈率,只能说不敢买了。
☉数据来源:中证行业市盈率数据
但是换个角度想,假如改革能搞成,那么黄金台就要建起来,建黄金台的过程中也能赚很多钱了。
想搞好资本市场,就要引导民间的钱进入资本市场。除了刚才那些改革措施之外,就要稳定地制造慢牛。这个逻辑我们之前在《为 国 炒 股》里就已经提到过了。
这是一个搭建黄金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券商无论如何都会涨,所以我们更安稳的做法是买入券商等金融股参与这个过程。
更何况为了活跃资本市场,还开放了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在这个过程中也必须要做大做强国内的金融机构,开放银行的混业经营,以及券商的合并,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券商股和银行股的机会还是有的。
所以即使牛市到来了,普通人还是最好要认清自己。
假如你真的有管仲、乐毅的才能,现在是好时候,去创业或者技术入股,把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结合在一起,赚到的可是前人难掉以想象的财富。想象一下,过去20年房地产商赚的那部分钱,现在由你们来赚,是不是鼻涕泡都笑出来了?
假如你只是个普通人,就老老实实赚在黄金台上搬砖赚的那笔钱就行了。运气好的话,就会像那个秦国的二愣子那样得到一大笔钱。运气不好的话,牛市也会让散户亏损的。
实在是亏了钱,也就只好安慰自己,就当是为国家、为乐毅融资了。
就怕有些人,明明自己是普通人,偏偏觉得自己的管仲、乐毅,天天觉得别人都在割他韭菜,自己没成功完全是大环境不好,总是怨天尤人。
我想我们读者朋友里应该没这种人吧。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