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还能生病?这个人有大贡献

摘要: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主要在于抓住目的,正确处理研究方法,强调集体协作,发挥自己的特长--------陈善铭

1909年8月12日,陈善铭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好习惯。

1926年,陈善铭高中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预科。仅仅一年之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他于1931年毕业,留校任生物系李继侗教授的助手。在李继侗的指导下,从事银杏果实的发育生理研究工作。后应刘崇乐和李良庆之邀到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同时在静生生物调查所兼职。1936年,陈善铭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系深造,国外活跃的学术气氛给陈善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拓了他学术上的思路。

1945年,陈善铭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回国后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不久后,又转到北平农事主持虫害研究室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病虫系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顾问,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室顾问。

从1953年开始,陈善铭开展了小麦粒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粟粒线虫病、花生根线虫病等危害调查、鉴定、病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为我国植物线虫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在小麦锈病防治、植物检疫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出版了《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等论著。

1975年,已近古稀的陈善铭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但他却一直心念祖国植病事业的发展,想多为社会做些贡献,始终退而不休。1979年担任植保所顾问,亲临指导小麦病害试验室的工作;1988年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农业部植保总站合办的植物病害训练班的顾问;1979年当选为植保学会的常务理事,主持《植物保护杂志》工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词用在陈善铭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植病事业,为植物保护学科基础的奠定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精神将永远为后人所景仰。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