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

文|吕姑娘

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标准答案:练习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理论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的《异类》。这本书告诉我们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练习一万小时。可是,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把自己变成某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万小时”口号毫无意义。

而且各个领域需要的练习时间并不都是一万小时,有些领域要求训练的时间远超一万小时,比如对于音乐家而言,需要训练15~25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平,而在某些领域,如果一个人很有天赋而且训练得当,根本不需要一万小时就能成为顶尖高手。

这个训练的关键根本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训练的方法,即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K.Aneres Ericsson),他对刻意练习的定义是:为了掌握某种能力,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投入到某项活动中,只有有意识地重复,才能引发大脑神经的变化。

由此可见,练习的“质”远比练习的“量”要重要得多。

那如何做到正确的房间练习呢?无非是做到以下四点:

一、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跃动作;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这个区域有一些挑战,但通过努力可以掌握的技能。

比如说,我们看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所说的内容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完全符合我们已有的观念,这本书就在我们的舒适区内,但如果这本书说的内容与我们原有的观念不符,但是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就在我们的学习区内。如果这本书我们根本就理解不了,那么就是在恐慌区。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困难点,再次将学习区的技能变为舒适区。

当你这样做时,你的舒适区范围会不断扩大,这意味着你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你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成长。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二、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大量重复练习,形成套路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请你在三秒钟内记住这10个数字:

3、12、27、9、21、15、24、6、27、1

你发不会觉得有难度?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10个数学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1、3、6、9、12、15、18、21、24、27

你是不是一秒钟就能记住。

人所掌握的知识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就像我们学习新媒体写作,你会发现市面上所有卖课程的无非都是按照这样的结构去指导你的,比如,怎么做选题、怎样起个好标题、怎么写好开场和结尾、怎么编排文章的结构等。

这就是套路。

为了把“套路”长在身上,你需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二是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我女儿小时候学习古筝的时候,她的老师每次教新曲目时都是先把这首曲子过一遍,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让她一块一块地反复练习。只有把第一块过了,才能开始练习第二块,依此类推,直到整首曲子过完。

除了这样,老师要求她每次练习曲目时,得先“爬格子”,在琴面上把“低音、中音、高音”的哆唻咪发索反复弹上五遍,打好基本功。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学习区内进行重复练习,进行大脑重构的过程,建立起重构后的稳定神经结构,将有意识变为无意识的过程。

所有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必须一切从实距出发,且有明确的每次训练要完成的目标。

刻意练习追求的不是“功夫在诗外”,而是“功夫就在功夫上”。

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不久前,《三十而已》正在热播,剧中的钟晓芹在网上刚写了小说的前几章,就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和热议,这激励了她的创作热情,从而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最后她顺利出书。

放在二十年前,要出本书,你得先把整部书写成,然后邮寄给编辑部,再三修改,直至编辑审核通过,才有可能出书,而现在,出书的速度快得难以想像,如果你在网上写小说,受到网友一致好评,马上就有出版社邀你出书。

其实这就是即使反馈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这种反馈,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你闷在家里写一月,你都不知道自己写得东西受不受欢迎,也许你明明写得很差,还一心以为自己是个不得志的文学大师,但是现在,你写得好不好,把文字放在网上,答案立马见晓。

当初,作家六六在网上写小说的时候,她就经常收到网友们的反馈,告诉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从而加快了她的写作速度和质量。

反馈其实就是一个纠错的过程,就像我们小学时做数学题,最有效的提高成绩方法,就是刷错题,而不是一遍遍从头开始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如今的社会,只要是能给你反馈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四、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同样在学习区里练习,练习时间也一样,而且也有反馈,最后的结果就一定一样吗?非也,比如,同样的背单词,一个一心一意的背,一个在背时脑海里想东想西,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K.Anders Ericsson提到过另一个发现,那些顶尖的专家在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通常有几个特点:通常不间断的刻意练习只能坚持1个小时,而且是在早晨头脑清醒练习,每天都练习且周末不间断,每天的刻意练习加起来是四到五个小时,没有足够的休息他们会崩溃。

可见,刻意练习一点也不好玩,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耗费精力和能量的事情,需要长期的专注和持续,但如果你的基因里藏着对某个领域的热情因子,你就会死心塌地的愿意在这方面深耕下去。

查理.芒格说: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

同样,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快速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