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尴尬的场景。
在路上偶遇一个同学,多年不见,本想上前热情打招呼,突然发现,自己不记得对方的名字,感觉这个人很熟悉,但人和名字对不上号,只知道是小学同学。
为了避免尴尬,只好低着头假装没看见直接路过。
擦肩而过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庆幸尴尬的危机解除的时候,背后悠悠的传来你的名字,是的,对方认出你了,但是你还是不记得对方的名字。
像这样的尴尬,在每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经常发生。
由此可以发现,人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来识别人脸。
无论是亲朋好友、小学同学,还是偶像明星,我们的大脑里似乎拥有一个惊人的面部记忆系统,即使不记得他的名字,面部记忆仍完整地储存在脑海里。
为什么能记住脸,却不能记住名字呢?
这就要从我们如何记住面孔开始说起。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拥挤的聚会上认出了某人的脸,而且非常确定自己以前见过他,但不记得是怎么认识他的。
不用担心你是不是记错了,人类在识别面孔方面,比记住名字和其他细节要好得多。
在我们的感官系统中,视觉绝对是最强的,也有最多的大脑空间用于视觉。
在人类语言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早期人类是通过视觉来辨别家人和捕食者。
除此之外,我们能记住面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脸上有很多记忆点。
例如鼻梁高矮、眼睛大小、瞳孔颜色、嘴巴形状、有没有酒窝、皱纹和眉型,以及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面部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脑自动吸收和储存的。
当我们见到某人时,与对方交谈都会面对面,保持眼神交流,长时间的面对面交流,会刺激大脑对人脸进行长时间的存储。
相反,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是一串非原始的听觉输入,有时只在介绍时说过一次,被遗忘的概率自然也大。
那我们能记住多少张脸?
我们的大脑容量毕竟是有限的,那我们记住脸的极限数字是什么?
2018年,英国约克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认为,平均每个人可以识别5000张面孔。
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很惊人,但是细想,你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社区、不同的朋友圈、不同的家庭、同学、同事,还有那些电视上见过的成百上千的名人,这样算来,5000其实也不多。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花一个小时回忆所有他们自己认识的人,不需记得名字,只需要想象出脸就可以了。
随后,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数千张名人的照片,要求他们辨认出这些名人。
统计后发现,参与者表现得层次不齐,回忆的人脸从1000到10000张不等。
平均下来,人均是5000张左右。
超级识别者和脸盲
不同人之间识别脸部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记忆面孔的能力。
科学家认为,我们记忆面孔的能力是基于梭状回面孔区,它位于下颞叶皮层,在面部识别活动时被激活。
如果这个区域的损伤会导致无法识别面孔,即使是亲人也无法识别。
另一方面,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如果你长期生活在一个乡村里,接触的人不多,也不怎么看电视,那你能记住的人脸肯定会比其他人要少。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天生对脸是不敏感的,甚至是有障碍的,这被称为“脸盲”,这种疾病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损伤导致的。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记不住人脸外,脸盲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其他识别能力。
与脸盲截然相反,被称为超级识别者。
这些人的面部识别能力明显超过常人。在以往见过的人脸中,超级识别者能记住80%,而普通人只能记住20%。
在2018年的研究也认为,在10000个人脸的基础上,超级识别者能记住比这多数千个的人脸。
如今几乎哪里都有摄像头,让很多犯罪无法遁形,但如何从视频影像中找到嫌疑人,是一项很难的工作。
而超级超级识别者就能轻松完成工作,通过看闭路电视和影像来找到嫌疑人。
然而这个工作也不是所有超级识别者都能胜任的。
因为有的超级识别者只能记住他们见过的面孔,对于那些没有见过的嫌疑人脸部并不敏感。
山东警方就曾联系《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等人协助查案,虽然对于王昱珩等人的协助是否有效是有争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外有人,能力突出的人,确实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最后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即使无法说出他们的名字,也能回忆起成千上万张不同的面孔。
多亏了大脑中一个叫做梭状回面孔区的特殊部分,让你可以在人群中认出你的朋友,在杂货店里认出你的老邻居,也能避免把自己重新介绍给过去曾经相亲过的糟糕相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