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魔幻气息的电影,《至暗时刻》直击心灵,奥德曼演技复活了?

这是一部带有魔幻气息的历史题材传记片,《至暗时刻》直击心灵又燃爆全场,是文戏武拍的典型。影片王者级别的光影设计,镜头运用和剪辑手法,完美匹配了皇室与国会这种最高规格的剧情背景。同时更是方法派演技的复活,在历史的迷雾中拨云见日,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走上权力巅峰的“普通人”,在矛盾踯躅中格外真实。

在欣赏这部电影时,观众历史知识储备越丰富,会品味出影片越多的机锋,即便相对欠缺,也可以单纯欣赏到由人物表演和场景调度带来的澎湃情绪,空间与空间转换带来的静与动的碰撞,人声鼎沸和寡居陋室的碰撞张力强大,震撼非常。加里·奥德曼的表演完全消失,隐没在人物背后,换出的是挣扎、隐忍又百折不挠的伟人和斗士。

整个电影围绕主战和主和展开的各种辩论,内阁之间,党内之间,党与党之间,首相与国王之间,而地铁中的民声彻底让首相坚定了选择也顺应的历史本该发展的方向。影片出色的聚焦了那个历史时刻,扣人心弦,而在丈夫与妻子之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丘吉尔,他温柔憨厚甚至有些顽皮。电影可贵的是在大人物大事件的背景下依然重点突出打字员雷顿的视角,让人感同身受。

平铺直叙的历史传记片,把众所周知的丘吉尔任首相到敦刻尔克结束这段历史和人物具体的影像化。历史上一直都遵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规则,而丘吉尔无疑是胜者。

电影层面,从人物塑造,整片低压紧张的氛围,直入人心。故事叙述的角度中规中矩,镜头对人物肢体语言和个性的展示很集中,丘吉尔的抽烟,喝酒,演讲,举止动作方面都抓住细节,以小见大,让观众体会到对历史人物形神兼备的展示。故事最后在演讲中结束,给人鼓励,起于议会,结束演讲,给人留白和想象。

从国家意志到平民故事,每一个场景都会触及观众的内心,全身战栗,热泪盈眶,内心全程跟着丘吉尔在咆哮。他的演讲,时至今日都能让人深受鼓舞和充满力量,再通过奥德曼精湛地表演,将其感染力无限地放大。看完内心涨满正能量,随即又转为黯淡。外部的敌人早点晚点总是有办法打败的,内部的敌人要难对付百倍。

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加里奥德曼的演技让人感觉丘吉尔复生了,至暗时刻就是政治版的敦刻尔克,两部电影和国王的演讲可以做一个联映。在二战最艰难的时刻,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光辉时刻。电影又在高潮时戛然而止,荡气回肠。

加里奥德曼非常好地表现了人物的这一种心理,从初见小秘书时含糊但跋扈嚣张的嚷嚷,到内阁会议被逼问时费力选择字词的含糊和困惑,再到地铁上与英国大众沟通时的随意和从容,直至最后的高潮外阁和议会中丘吉尔越来越坚定、洪迈的语调。整部影片被这种演绎带入了一路螺旋向下的无形压力和最后的烟花绽放。

或许总有一个伟人式的人物出现在历史最黑暗处,也许他不是丘吉尔,但也会有这样一个人成为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散着光;当然,除了剧情以外,最大的看点当然是加里奥德曼的演技,影帝实至名归,各个配角也实力在线。

加里奥德曼奉献了生涯中最传神的一次表演,对于人物特点,性格以及话语的拿捏完全就是影帝级别的,能把一个角色演到使人忘记了演员本人,如此还原历史人物的表演真的是光芒万丈,让影片其他地方都黯然失色。影片选择了那篇最热血的演讲作为结尾,最黑暗的时刻,就是破晓之前。

作为传记片,虽然只是掘取了一个历史片段,无论从编剧还是表演,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立体饱满。影片本身是严肃的历史题材,其实没有多有趣,也没什么亮点。而加里奥德曼凭借一己之力调动全片情绪,营造出跌宕起伏之感,作为无冕之王这么多年,终于获得了奥斯卡的肯定。

作为历史题材,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虽臆测却真实的人物个性结合地很好,加里奥德曼用教科书般的演技将丘吉尔的独角戏演绎得细腻而又真实,尤其是情绪把握十分精准。加里奥德曼一人撑起全片,亦如丘吉尔当年一人撑起英国乃至欧洲的历史使命,向战争暴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