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风格独特的历史电影《理查二世》,骄矜脆弱喜怒无常的国王,昏荒得拿不定主意,瘦弱得撑不起衣衫,面对命运的反噬,在阶下参透了人生;格兰芬多型的国王,终于明白权力必须伴随着血与罪;人臣忠奸,敌友百态,今日黄袍,明日黄土;镜头很现代,情怀很古典,悲剧大开大阖,韵文回肠荡气,作为奥运会的献礼,大不列颠的国宝,莎剧被真实的还原,本卫肖的阴柔把理查二世诠释的恰如其分,仿佛置身于莎剧典雅富丽的舞台剧场。
也许英国人是在用生命演莎士比亚!两个半钟全程都好看到深夜忘记睡觉,理查向亨利扔王冠那场简直要精彩得拍桌!耶稣般的面孔,神一般的演技,诗一般的语言。君王的地位无非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理查二世被废黜王位还保留着他的骄傲,真是让亨利光环尽失。历史上本来对他的评价是亲信奸佞的昏君,结果反倒在莎翁的文字中变得令人悲悯起来,多亏了小本孱弱的身子。
本卫肖基本就是在历史遗迹上演莎翁剧,结尾的Twist&Turn令我唏嘘。那临终独白,脸部特写,眼神穿透镜头直视观众的震慑!恍然间置身于舞台剧场的错觉,这才是莎翁剧的魅力所在!一个自大、阴郁、草率、中二又明显神经质和孩子气的国王,被本卫肖同学诠释的淋漓尽致,无可挑剔了。不难想象他刚从RADA毕业就靠哈姆雷特在伦敦剧场评论界闹出的动静。清澈传神,无法复制的演员。
本卫肖在本片中扮演了宇宙的中心,傲娇、天真、脆弱之间转换得神乎其神,太极致了!如果不是被他的神演技和台词功力吸引,我想就我这文盲应该听不下去这大段大段的舞台剧一样的古典纯正的英语独白吧,正是因为他演得实在太好我一点也没觉得闷。再看看亨利四世(居然是黑镜里的首相)那从头到尾茫然的表情实在太逊了。纵观四部,只觉得他当得起视帝称号,他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角色符合个人特质没错,但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部戏,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或许你会认为,话剧和电影是不一样的,让几个人杵在空旷的实景里喋喋不休,肯定不是一部好电影。照本宣科的台词,比舞台剧还不如的拍摄技术和拙劣的舞美,根本难以称其为影片。人物太过复杂,时间太快,欣赏不来。本的表现没有多大突破。话剧还是更适合在舞台上演出,改编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就略显得单薄了。一个个华丽的辞藻蹦达出来的时候,真心觉得您能长话短说么。
这诗一样的台词也只有小本能驾驭了,本卫肖神演技的莎剧《理查二世》,以前类似的现象级表演还是张国荣的霸王别姬。更别提台词,人物,视角十足张力衬托出的人性矛盾权力斗争。登基那段冲突是最精彩的,理查二世究竟是对“无上权力”的贪恋,还是对“君权神授”的死忠、亨利的登基是出于“正义”还是“篡权”?
不管怎样,第一次看真人演出来的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真是被震撼了。喜欢Ben那个羸弱有些神经质的Richard,他的光芒和最后像殉道者一般的尸体反而充满了悲哀与讽刺,无力评论,唯有拭泪。每一次看莎翁我就觉得自己从未学过英语!回到故事本身,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王,他幼稚自私从最高处跌下来最后饿死,从最高贵到最低贱才领悟到人生。
千万不要用历史剧的眼光去看它,因为这就是一出真实外景内景的莎士比亚戏剧。很多人一开始台词完全看不明白,后来慢慢习惯了才发现莎翁台词编得真心文艺。原以为这种英国历史剧会很难嚼,结果在句句值得回味且美轮美奂的台词下,轻易进入剧情!小本将查理二世这个任性、傲骄、敏感却渣命的国王,演绎得又到位又让人心疼,在基神出现前,先拜倒在小本的王冠下好了。小本可塑性很强,最后一个镜头他简直像一幅油画。
由于《理查二世》基本完全尊重原著,所以整篇电影都如同舞台剧,大篇幅华丽的莎士比亚原著对白,与本卫肖精准到位演绎的理查二世即渣又受的性格交映生辉。莎翁的语言之美借助电影的表达方式臻于极致。
无论是贵族们英式贵族气息的腔调,还是近乎通篇不一致的古语法和用词,都让这部改编剧出彩,虽则作为电影来看略显枯燥,但句句震撼的台词足以让人耳目一新了。历史政治题材向来晦涩难懂,英国古典语言真是绝了,每一句都是诗,每一句都要转个弯才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