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电影,张力十足的《气球》,全程营造着紧张气氛?

这是一部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德国历史电影,整部电影节奏控制俱佳,张力十足,配乐及摄影超赞。营造气氛很紧张,无论是挖地道、横闯水渠、热气球飞跃还是无奈的攀爬铁丝网,挣脱牢笼热爱自由,是一个智人应有的勇气和追求。再强的防卫也难以抵挡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拖车再次拉起热气球,逃出成功的一刻着实感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永远是成功之源。

影片用热气球偷渡的故事材质很独特;而且小人物为追求自由的不懈努力,也很励志。剧本写作很有技巧,反派、人情和群众随时提供着危机感和阻力,让故事节奏明快、危机感全程在线;后半段紧扣人情,几位主角离家前的情感释放移情效果明显。可惜议题没有深入挖掘,格局稍小;但片中来自家人和群众的小小谎言支持,凸显了大众对民主自由的渴望,细微却感人。导演视听熟练:斜构图、色彩和小景别构图让荒诞感包装了时代的严肃;运动摄影和剪辑强化节奏和紧张感。

虽然故事很简单,但让人紧张万分,那白色恐怖下的窒息,呼之欲出,剧情没有太多废话,也能感觉到秘密警察的恐怖,简单的故事,紧凑的剧情,紧张的叙事,这是一部极具观赏性的偷渡类影片。影片从开始十分钟开始就直入主题,没有过多的细枝末节,铺垫也不长,随后的剧情都是围绕着制作热气球偷渡而进行,两天叙事线鲜明,追捕的人和逃跑的人故事线交织在一起,让这种猫鼠游戏更具紧张感。

也许你会说,从电影的角度看,这仅仅是一部流水般的叙事片。如果没有紧张的配乐烘托气氛,我可能真的要看睡着了。这片拍得是在太水了,故事乱糟糟的,简直看不下去,什么是刻板印象?如果你对东西德生活、对斯塔西、对剧本的情节设定、音乐、时间线以及故弄玄虚的惊悚情节、以及表演的刻板印象不了解,就看这片!全部角色,除了最后一分钟有一丢丢半哭不笑的表情,全片之中统统只有一个表情!尤其男主,有人发现他的第二种表情请联系我!

一开场就愚蠢透顶,玩全家人的命,让人没法认同,反抗的故事总是很吸引人的。但全是老套的类型片元素,各种交叉剪辑制造悬疑紧张,导演各种配乐特写,生怕观众去尿尿,人物塑造刻板,在如今还只营造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着实有点糟蹋题材,拍的很一般。有点故意营造紧张的气氛,故事曲折,但是故事一直在追求一种紧张感,削弱了故事本身的传奇性,而反派从头到尾的行动充分诠释了“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结尾有一种“会不会太轻松”的虚假感。

不管怎样,整体气氛和节奏都很好,一方面躲避追捕,一方面赶制气球,齐心协力奔向自由,同时舍去已有的一切,从大人到小孩,每个人物都有危机,在后一个小时,让整个故事绷的极其扣人心弦,虽然省略了许多冒险之外的设定,也值得思考。为了梦想和自由,勇往直前不惜一切的精神真让人敬佩和触动!

他们不断地上升,随风飘逝,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却不知道风会将他们推向哪里,他们因为向往自由而挣脱了绳索的牵绊,但他们去往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自由之地吗?但就是这些微小的力量不断累积,如同暗夜中的微光不断聚集,这些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心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随着史塔西的步步逼近,气氛逐渐绷紧,刻不容缓,间不容发。在乌云厚重的苍穹之下,热气球的微弱火光仿佛可以刺破黑暗一样,给人心以希望,给观众以力量。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祖国,拜拜了您呐。除了天上飘过去的,还有水中游过去的。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自制一台简易潜水艇,愣是潜入西德逃亡成功。

历史真的很会开玩笑,本来是战争结束后大国政治斗争造成的妥协式分裂,结果却成了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两种社会制度孰优孰略的实验数据,让人无可辩驳。厚重的政治和历史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很直接的阐述,只有一些搜查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呈现出整个大环境的肃压和氛围的凝重。将一个逃亡成就打造成惊悚感十足的悬疑故事才是浓墨重彩,而我也觉得相当成功,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和氛围都特别好,很有张力。

关于这种墙与自黑的电影,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我们总会有种莫名的感触。作为一部合格的商业片,有着十分紧凑流畅的节奏和气氛营造,并且手法得十分成熟老道,作为一个参考,可以与类似电影窃听风云看齐了。大时代背景下动人的家庭与友谊史诗,布、药、发动机的层层紧扣,以及于明于暗的追逐,流畅又紧张。

虽然影片只是借助特殊时代背景,来讲述一个紧张刺激的冒险故事。叙事技巧圆熟,节奏紧凑。警察上门一段类似《沉默的羔羊》,效果不错。两家人甘冒奇险逃往西方是不堪压抑还是仅为生活优渥或是寻求成功冒险的刺激,看来无需深究,也并无增加主题负累的必要,毕竟逝者如斯。兴奋观影之余,只是觉得,人类只有情绪,没有记忆。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