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四溢的儿童片,蝴蝶贯穿整部电影,会是平淡而不平凡的故事?

好久没看过这么温馨的电影了,个人看来,这种温情的电影,相比那些打打杀杀的战争片,更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凡男主角是憨厚慈祥的欧洲中老年人与天真或精致的孩子的电影,都会让我着迷不已。《蝴蝶》也不例外。伊沙贝拉,一只蝴蝶的名字,于此想起彭浩翔的伊沙贝拉,两者虽指代不一样,却同样是一种承诺的延伸。前者是对儿子的承诺,后者是对爱情的承诺。电影极其平淡,没有跌宕的剧情,没有高潮,没有刻意煽情,就把这样一个平淡的故事,娓娓道来。

《蝴蝶》中,无论是小女孩丽莎和老人朱利安的对话,还是导演对场景的选取,甚或音乐,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影片不仅让人温情四溢,更给人无以伦比的视觉享受。蔚蓝晴空下,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中摇曳的金色麦浪,草原上烂漫的野花和扑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静美与生命的动感,在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无缺。结尾非常动人!还有那个可爱的片尾曲太享受了。

整个片子像蝴蝶从蛹里面爬出来一样不慌不忙的,层层剥开情节的内核,才逐渐知道看似严苛的老头儿为什么总是会迁就那个任性爱撒娇的小丫头,最后的结尾特别萌,放飞蝴蝶的夜晚,安静中透着甜蜜,俩人像一对儿真正的祖孙一样,好有默契。恬静、自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行云流水间,人间温情萦绕四周,心中充满人性之爱。拔高讲,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影片。伊莎贝尔,可能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一老一少的山中之旅,既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心灵交流,通过彼此内心的碰撞而逐渐找到所追求的东西,那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爱。片子平实叙述,不造作不刻意,零散地细节共同形成一首优美的小诗,这部影片其实涉猎了相当广泛的内容。亲情、友谊、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看起来似乎是极深奥的话题,本片却以简单的对话和简洁的镜头语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蝴蝶意味着变化,成熟蜕变,也代表内心的成长。一老一小,那背影如此温暖动人,让人想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一个倔强的老头子,一个聪明可爱的精灵小萝莉,太治愈系了。喜欢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因为那首歌,也是因为它本身传播的温情。尤其是那个小女孩戴着橙色帽子,一头撞上老头的肚子的镜头,当时心里就突然暖暖的,小女孩的喃呢声,老爷爷的不耐烦,让你投入这部影片之中。

也许你会认为,这种年龄差距太大的野外徒步郊游组合是不太可能有好故事的,而且艺术性更难奢求了。心理层面的沟通基本是不可能紧密而达意的,因而只能祭出温情的招牌来掩饰内容与表达的苍白。而这种苍白容易导致段子式的肤浅幽默出现,对我们的审美品位的提高毫无裨益。性格孤僻的老头和举止怪异的小女孩组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小女孩不停的闹事,老头不停的在后面收拾烂摊子,这片子,存在的意义何在?

还好影片在展现了老人与小孩的内心世界时,配乐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依靠着这些音符,把影片提高到了另一个较高的层面。配乐家Nicolas Errera以钢琴和弦乐为主要的基调,铺陈出轻缓优美的旋律,流泄出法式的浪漫情调,暗喻着剧中老少的互动关系微妙转变,让观众听着总能令人联想到蝴蝶展翅舞蹈的时刻。一部温馨小品暗藏更大的幕后会使这种天真美好复杂化。寻找各自的“伊莎贝拉”。

不管怎样,这部很温情感动的法国电影,节奏很慢,风景很美,你可以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场美妙绝伦的寻爱之旅。爷爷的善良犹如晴空之阳温暖人心,萝莉的童真可爱到可以融化一切不好的事物。最后,伊莎贝拉终于破茧而出,而老爷爷和丽莎也都找到最珍贵的东西了。伊莎贝拉不仅是蝴蝶的名字,还是一种承诺的延伸,对儿子的承诺,情意暖暖,温情四溢,父爱无疆。

老头的入睡故事印象很深。我想上帝匆促造人的结果是同时赋予了人类智慧及愚蠢。人类的智慧可以建造世上最好的家园,也可以愚蠢的一手毁灭。所以故事发生在地球末日,生灵消亡时,完成使命的所有生物回去面对上帝,功过归零的人类是否该让上帝道歉。对于儿童来说,电影有着现实性的责任:传播将会伴随其一生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这就是我的抱负,艺术上的,也是道德上的。” 这是导演的话,我欣然赞赏及敬佩。

亲情是美丽的羁绊,但终究是羁绊,人总在自由与责任之间摇摆不定,所以才有那么多亲情片来美化羁绊吧,其实人都怕孤独,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片子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感情是理所应当的,什么感情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越是稳定的感情,越需要持续的付出。一老一幼,面对这个世界,一个纯真一个显得老成,内心却都抱着对爱的缺失和遗憾,颇为柔软。

影片过滤掉单亲妈妈及孤僻老头中年丧子的痛苦故事,让这部电影的基调看起来不那么伤悲。田园诗般的画面,幼稚的对白,掉入老梗却仍觉寓意深刻的结局,搭建了特别舒服的观影感受。踏遍千山万水去寻找的宝贝,其实就在身旁,有时候承认孤独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拒绝善意的陪伴,大概就会真的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