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让人揪心,却充满自由和希望,小男孩才是真正的主角?

《房间》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充满着自由和希望的家庭电影。震撼人心的故事,看得让人揪心,以科幻电影的方式开场,整部电影都在安静的讲故事。看完之后,感觉小男孩才是真正的主角,故事站在受害者的视角上,讲心理自救,母亲努力让儿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故事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环境改变到内心改变,一切都以小男孩的情绪展开,很有难度,所幸小男孩的演技是奥斯卡级别的,剧本是模式化的类型片写法,非常不错。

虽说《房间》是布丽拉尔森的封后之作,可个人觉得小杰克的演技更胜一筹,当年各大奖项连个提名都不给真是可惜了。乔伊是个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将自己的仇恨和痛苦施加给孩子,反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小杰克一个美好而温暖的童年。在懵懂的孩子眼里,狭小房间外面的世界,只不过是更大的房间。而脱离了恶劣环境的成人,面对的也不过是另外一个恶劣的环境。两段式里,前半段更吸引眼球,后半段更温馨现实。用孩子的视角来表现这样一个故事和母子关系,很高明。

很多人以为是一个关于逃生的故事,但是影片用了小半段的时间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生。更多的笔墨用于从男孩的视角看待生活的变化。从小房间到大世界,更大的挑战是对于世界的适应,对心里的重建。影片主演充满的力量,使人信服这个故事之真实。最后,男孩子展现出的勇气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善良,直击心灵,潸然泪下。

影片通过两个人的对话,逐渐把故事的背景交代清楚,故事讲得真不错。妈妈给孩子讲基督山伯爵的故事,也很有暗示性。前半部讲出逃,后半部讲心理疗伤,最后小孩与家具告别,呼应影片一开始的打招呼,饶有趣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去表现母子俩在房间里受的苦难,后半段加入了对他们逃出来后是否适应现实生活的探讨,让人们去思考一个曾经受过伤的心灵是需要多久才能修复,还有可能伴随他整个人生。

一直以为杰克是妈妈为了保护孩子故意被当成男孩儿的,没成想真的是个男孩子,那一头长发真跟女孩子没什么区别;房间之外不是宇宙,是世界,感动于乔伊被囚禁多年仍未被消磨殆尽的自由意志,感动于杰克哪怕嘴上对妈妈说着恨也勇敢的逃出房间完成这场伟大的自救。其实,很多人不是特别爱看这种有点让人接受不了的故事的影片,不过这个影片更多的把重点放在放出来之后的心路历程,最终妈妈反而是在小孩子的带领下逐渐的走出来,很治愈。

电影用男孩的叙述展开,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人性与社会现实的庞杂。小男孩演得毫不做作,女主很好地展现了情绪的变化,奉献了丰富的感情戏,两位犹如真的母子一样,都奉献出了经典的演绎!用浓浓的爱去说一个悲伤的故事,这种爱又不是说教一样砸下来的,而是让你一点点感同身受体会到的。故事的重心并不在前半部的悲剧,那种绝望下但还能为了孩子而支撑是一种母性本能。

小男孩的视角引导了整部电影,从房间之中对于微小世界的认知到房间之外对于真实世界的感知。整部电影正如小男孩的童声一般,收敛、克制,没有过度的渲染,在该爆发的时候也适时爆发。配乐跟电影的节奏非常搭,作为电影的补充始终能跟电影渲染的情绪紧紧结合,从舒缓的房间生活到逃离房间及至融入社会,每一部分都恰到好处。

两位演员的演技完全可以代表这部电影的高度,奥斯卡影后实至名归,Jack更是让人惊艳。五岁前的Jack认为房间就是整个世界,逃离之后,才发现世界如此之大,一瞬间,仿佛能拽住的只有自己的母亲。改变一个人的从小认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这让人觉得Jack最后变得开朗起来是一件比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更让人高兴的事。全片的台词不多,但每一句都有太多太深沉的意思,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很会讲故事。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这部影片主题很多,有关于关爱社会种种绑架案QJ案的,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成年人在一定时期比孩童更拿不起放不下,这是一种悲剧,成年人应比孩童心智更健全,然而影片里最惹人担心的不是孩童而是其母亲。比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这些本该是孩童做的无知之事却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这归根结底依旧是社会隐含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全片都是小男孩的视角,做得很出色,对于“从小没见过世界”的人的想法描述是有仔细想过的。回到现实世界后母亲的问题比儿子更大,也是很不错的角度,不过还是很轻浅,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自然就没了,终究还是要温情。不过这个既然给了影后,怎么也该给小男孩提名个影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