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4日晚,北京车道沟10号。
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一栋小楼里,来自德国的计算机专家Werner Zorn,与一批中国计算机学者,正尝试用一台西门子计算机,向世界发出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为了这一刻,Zorn教授已筹划了四年之久。
1983年9月,Zorn来华参加一个西门子计算机的用户研讨会。那时节,冷战尚未结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产品受禁售政策限制,不能卖给中国。只有西门子制造的某些计算机属于例外。研讨会间隙,有人问Zorn:“除了演讲,还能为中国做更多的事吗?”
这句询问成了中国计算机网络走向世界的起点。Zorn开始考虑让中国的ICA(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与他供职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之间(该校1972年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计算机系),建立起稳定的电子邮件链接。
Werner Zorn,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硬件、软件都是问题,难度自然是很大的。幸运的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愿意为这件事情提供财政支持,该州州长Lothar Spaeth对中国的态度也相当友好。然后,Zorn教授又与意大利的一家电缆公司取得了联系,他们同意提供卫星租用线路,为中德之间的这次电子邮件通信打开交换器。当然,实际的运作远比叙述复杂,Zorn教授后来用了长达19页的篇幅,来详述如何为这个项目寻找资金支持、如何采购配置硬件(还得考虑中国缺乏外汇的问题)、如何讲软件从德国带到中国、如何规避政治干扰,甚至于如何在“该项目几乎被遗忘了,中国方面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继续寻找机会推进……
1987年夏,Zorn再次来华,成立了一个“中德联合小组”,开始致力于通信的最后实现。他们准备了一封邮件,计划发送给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多位计算机专家。邮件由Zorn和ICA的王运丰签署,还列有11名中德工作人员。
但9月14日晚的首次尝试,没有发送成功。据参与其事的阮任成解释,失败的原因是:
“我们的大型计算机要呼叫意大利的打包分包器,告诉它‘我有事儿找你’,但是我们呼叫得太频繁了,对方反应不过来,回过来就是一串问号。只要在两次呼叫中间停一会儿就好了。”
1987年9月14日,Zorn教授与“中德联合小组”在北京车道沟。图片引自Werner Zorn:How China wa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Computer Networks
几天后,上述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解决的过程其实异常艰难。Zorn教授的回忆录里,记载了多达几十次的失败尝试,从“现在感觉就像我们在沙漠中徘徊,那里有足够的食物,却没有开罐器”、“我们正慢慢陷入绝望”、“我们已经差不多要发疯了”这些回忆文字中,不难体察到德方技术团队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是何等地抓狂。
1987年9月20日晚,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成功发送给了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以及美国的Lawrence Landweber、David Farber和爱尔兰Dennis Jennings。
这是中国计算机,首次与国际计算机网络成功连结。
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临时性连结。因为缺少CSNET(美国计算机科学网)的正式批准,该连结没有任何保证,随时可能中断。
Zorn再次向中国提供了帮助。他联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的David Farber教授、威斯康星大学的Lawrence Landweber教授。前文提到,他们也是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收信人。同时,他们也是CSNET的执行委员。二人与美国科学基金会(NFS)联系,帮助中国获得了NFS的批准。
1987年11月8日,NFS的主任Stephen Wolff,在一封写给 CSNET 和 BITNET(美国大学网Because It’s Time Network)执行委员会的信中,公开表达了对中国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的欢迎。
这一天,是中国正式与他国建立 CSNET 电子邮件连结的日子。
据Larry Landweber教授披露。1987年,白宫曾介入过这件事,要求Stephen Wolff撤销对中国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的欢迎,白宫认为那是一种“政治性认可”。但Wolff拒绝了。他说,自己信奉一种行为准则,那就是“事先不会去征求政府的同意,事后(若出了问题)才会去寻求当局的谅解”,具体到对中国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一事:
“他们是白宫,而我们是学者。我们可以忽略白宫,所以我们忽略了要求关闭同中国的网络连结的命令。我们认为这种连结非常重要。”
Stephen Wolff对中国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表示欢迎
参与其事的中方人员,如王运丰与李澄炯,似乎并不了解上面这段波折。李澄炯甚至已记不清那些回信者的姓名。但他对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却记得非常清楚。他回忆道:
“我们大家都聚拢在7760(电脑)周围,……开始进行电子邮件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字样。邮件传输的调试完成后,就剩下写邮件内容了。写点什么呢?Zorn当时坐在电脑前问我们。我问技术顾问王运丰教授,国内正在改革开放,我们应该传达中国人要走出去,向世界问好,你觉得如何?王运丰赞同了我的观点。”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
所以,这封邮件的开篇,以德、英两种语言写道: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那是1987年的中国,有着一颗向往自由与开放的淳朴之心。
参考资料:
①杰伊·豪本(Jay Hauben),《1987 年中国首次国际电子邮件连接的实现及其历史订正》,《科学文化评论》2013年第1期。
②https://www.ais.org/~jrh/acn/ACn16-2.pdf
③《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回望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30年》,《科技日报》2017年9月19日。
④《追踪中国第一封E-mail》,《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同心出版社,2014,第217~220页。这里提供的是关于“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另一种说法。
⑤https://www.ais.org/~jrh/acn/acn15-2.articles/zorn.pdf????
文 | 言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