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博物馆,迎来了失落的黄金国,里面真的有黄金吗?

我觉得我可能是大禹一般的人物,不止三过三峡博物馆,却一次也不曾进入。

但今天,有一个遥远的国度带着神秘的文明,首次在重庆登陆,世界文明与艺术系列展之失落的黄金国——安第斯文明特展,正式在三峡博物馆拉开帷幕。

安第斯文明古老而神秘,在印加帝国毁灭于欧洲殖民者带来的枪炮与瘟疫后,其已不具备延续性。对它的了解,很遗憾,除了过去疯狂渴慕知识的少年时期浏览过几本夸大其辞的世界之谜时,对黄金即财富的天然热情,让人对陌生的南美大陆充满发财的探险欲望以外,实在是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理解。

所以,我得走进三峡博物馆,好生端详山鹰之国——秘鲁精心整理的他们可以上溯3000年的文明。

三峡博物馆

山城重庆灼热的阳光,势必照耀着距此上万公里的太平洋彼岸的秘鲁。安第斯山脉纵贯秘鲁全境,亚马逊河由此发源。古老的印加帝国在此诞生发展终至消亡。

那是个失落的国家,有着谜一样的过往。但是,仔细打量他们,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民和我们从外貌,服装,到文化,饮食,音乐都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仿佛是中国人在地球另一端生活着的“老乡”。

秘鲁的喀喀湖

对热衷旅行的我来说,秘鲁有着足够优异的旅游资源,失落之城马丘比丘、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神秘的亚马逊雨林、高耸的安第斯山脉让人神往;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热带山,高度达6768米;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左手浪,是全世界冲浪爱好者的乐园。秘鲁全年有6883个不同规模的节日,平均每天有超过18个节日。秘鲁还是南美洲的美食天堂,有世界旅游大奖连续几年授予的世界最佳美食胜地称号。

今天,秘鲁有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在三峡博物馆一楼的临展A厅里,静候我的光临。

走进秘鲁

一、什么是安第斯文明

安第斯文明以今日秘鲁的库斯科盆地和秘鲁、玻利维亚交界的的的喀喀湖为中心,包括秘鲁大部, 玻利维亚、厄瓜多尔、阿根廷和智利的部分地区。距今1.5万年前,来自亚洲的狩猎者穿越白令海峡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与其他文明基本隔绝的情况下,经过远古时期、成长时期、区域发展时期和列国时期的漫长历程,最终创建了印加帝国,安第斯文明发展到极盛。

安第斯文明虽没有文字,但雄伟的马丘比丘宫殿建筑、壮美的库斯科古城、神秘的纳斯卡地画,以及绚丽的纺织品、多彩的陶器和精致的金银制品……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库斯科古城

即便不能亲自行走在秘鲁的土地上,在这精心策划,汇聚秘鲁11家博物馆收藏的历年重要考古出土文物的国际级展览上,我们可以通过那一件件凝聚着古代秘鲁原住民智慧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领略到世界文明史上这颗璀璨明珠的熠熠华彩…

二、文化的还原

1、安第斯文化的脉搏

甫入展厅,安第斯文明的发展史清晰地呈现于眼前。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的库比斯尼克文化一直到公元1572年的印加文化止,约略2800年时间。

文化断代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承载的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我们所能见诸于记录的是16世纪西班牙人踏上南美洲土地,争夺黄金夺取财富的过程。随着印加帝国的覆灭,西班牙人须臾难忘的“黄金国”成为秘密的同时,印加人对祖先的记忆也成为谜语。

随着现代考古的深入以及对出土文物的整理与归类,那个失落的安第斯文明,开始有了清晰的脉络。

在这场伟大的展览中,我们将看见安第斯文明的发展历程,还原其社会生活、生产劳作和宗教仪式场景,对艺术交融、文明更迭与经典不朽叹为观止。

女性陶瓷俑(曼奇文化)

这只女式陶俑是本次展览年代最古老的陶制品文物。

石质榫舌头(查文文化)

这两块石制品是本次展览年代最早的人类生产工具,诞生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

金箔(查文文化)

这张金箔是本次展览最古老的黄金制品。

整个展览分为了四个单元,即探源安第斯文明的“曙光初见”,揭秘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众星璀璨”,跨区域政治体系建立的“群雄逐鹿”和走向失落的印加帝国的“命运尽头”。

2、纳斯卡文化

迈过第一展厅,第二展厅里的文化离今天更近了一些。

“首级品尝者”纳斯卡瓶

羽毛扇和美洲驼图样碗

以上两件展品属于纳斯卡文化时期文物,时间跨度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800年间。

3、莫切文化

在这个展厅中间,放置了莫切文化的精美出土文物。它与纳斯卡文化发展的时间大体一致,体现出安第斯文明的多样性。

尖牙神兽木薯型容器

这是公元100年后的莫切文化代表,尖牙神兽木薯型容器,珍藏于秘鲁拉斯哈卡斯神殿群博物馆。

展厅灯光只是强调展品,柔和而暗淡,在光明的黑暗中有一种历史感被放大,心中有沉重的敬畏被制造出来。

切嘴唇拿杯男子形制罐

这只莫切文化的形制罐有种喜感,看见它时,心里的肃穆感被冲淡了不少。

这些陶制品与羽毛制品显示出很高的工艺水平,令人无比惊叹。

继续转向下一展厅,依然是纳斯卡文化精彩绝伦的文物汇演。在这里,传说中的秘鲁国宝级文物虎鲸形象多色瓶正式现身。

多色瓶

看见这只瓶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眼前一亮,它没有南美文化那些一贯的晦涩与原始宗教力量的加持,就像羊驼给人的感觉:萌萌的亲切。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到此时,满厅的文物丰富起来,给人琳琅满目的感觉。我们也正式走进了莫切文化的繁荣期。

琳琅满目

实在是找不出词语来形容此时的观感,只管目不暇接地参观。那方天地里孕育的文明,附着在这些唯妙唯肖的艺术气质惊人的作品上,从来就不曾失落过。

在莫切文化里徜徉,他们打造陶瓷制品的技艺已经甄于炉火纯青,开始在金属冶炼与制作上摸索。

黄金面具和响铃

映入眼帘的黄金饰品样式精致,这源自安第斯山区的金匠们很早就已掌握熔模铸造雕刻、焊接、覆镀和镶嵌等基本的冶金技术。

上图的镀金铃饰出土于“武士祭司”墓,其中间的形象是一只人格化的蜘蛛,被莫切人神化为令人生畏的神灵。

4、迪亚瓦纳科文化和瓦里文化

离开莫切文化展厅,文明的发展有继承,也有了提高。由于迪亚瓦纳科文化和瓦里文化交替发展,这两个文化合并在一个厅里展示。在这一阶段,出现了青铜器。

陶器与青铜斧头

迪亚瓦纳科文化的金属冶炼有了一定高度,打制的青铜斧头相当精致;而瓦里文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瓦”字的原因,与陶艺关系密切。依次走过展台。全是纹饰精美的陶制物品。其中丧葬文化显然是瓦里文明里重要的一环。

瓦里大型多彩骨灰盒

这口巨大的缸,是个装骨灰的盒子,让我无言以对。心中猛地收紧,再漂亮的样子与艺术性都让我有恐惧的心理。

匆匆暼了一眼,转投他处。还是展厅正中安静呆萌的羊驼让人喜爱。

瓦里多彩美洲驼形制器皿

这两个文化的金属制品不多,粗略浏览后便走向下一个文明。

5、西坎文化

西坎文化的金属炼制就成熟了许多。在这里看到了铜质的祭祀刀与挖掘工具,如下图。

铜质工具

西坎文化的陶瓷制作工艺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从其精美的陈设文物上得到了雄辩证明。

双口螃蟹形制瓶

其实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一把有了人性化设计的茶壶了。

西坎文化有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审美标准,他们以耳大为美。当地人将大耳朵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标志着其地位的高低,穿耳洞是每个皇家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道考验。他们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耳环,此后金耳环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越来越大,竟然能容纳橘子般大小的圆环状耳饰。以至于当西班牙人第一次见到他们时惊呼“阿雷洪人”,就是“大耳朵”的意思。

“阿雷洪人”的金银锻造技术达到了当时南美地区的顶峰。

国王的黄金头饰

黄金耳饰

那套包括王冠装饰、额头装饰和黄金面具的皇家头饰,重达2公斤,中心元素是一只蝙蝠,它是皇家权力的象征。

这件珍宝,是古代秘鲁流传至今最大和最精美的一件金属装饰品。当之无愧的秘鲁国宝,也是世界的瑰宝。

财富与权力的高潮就这么不带任何先兆地突兀出现在眼前,给人极大的震撼。

6、契穆文化

西坎文化同一个时期的契穆文化也到达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制造器物的目的,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实用功能,而注重其艺术性。

契穆男性雕塑

线条简单,装饰复杂,这是我看见这尊大约千年前的雕塑瞬间作出的评价。它是木质的,能保留这么久的年代不朽,是个奇迹。

契穆文化的陶瓷造型艺术和金属器物制造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下面的银瓶和黑色双宝瓶中可以看出不少端倪。

黑色双宝瓶与银瓶

西坎的黄金制品给人带来的冲击太大,因此,尽管艺术价值上契穆文化与之不相上下,我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打量它。草草浏览过,便进入最后一个展区:印加文化。

7、印加文化

其实,到了公元1400年左右,秘鲁的文化多样性已呈百花齐放之势,空前繁荣。但由于欧洲国家大航海大发现时代的来临,所有被不幸找到的世界都成了他们冒险主义的战利品。突然西班牙殖民者突然闯入南美,肆无忌惮地疯狂掠夺,让这个繁荣的文明凋零的速度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更加迅速。

而其可以留下来的文明遗产,也几乎消失殆尽。因此,在这代表印加文明陨落的大厅里,沉默的木乃伊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成人木乃伊

我没有从那亚麻下清晰的人类骨殖上感受到一星半点的恐惧,而是悲凉的情绪。这数百年前离世的印加先民,以如此安详的姿势,定格了曾经发生在那片遥远大陆上的传奇。

慢慢走出了展厅,古代秘鲁原住民的历史顽强地依附在我看过的那每一件展品之上,直击人心。失落了许久的南美安第斯文明正逐渐被唤醒;那片土地上不为人知的秘密正逐渐揭开谜底。

我走出博物馆,走向地下通道。

长路

文明就像这条路,不管前面有多辉煌多遥远,它始终有来处。作为个体的人而言,行走在这条路上时,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是因为可堪回首。

我们会找回“黄金国”的,不是凭记忆,而是凭具有历史责任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