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推出24款车型,如今资不抵债,力帆汽车终于走向穷途末路?

2020年无疑是个多事之秋,许多本就深陷泥潭的车企在这个“寒冬”中迎来了末路,比如曾辉煌一时的力帆汽车。早在前两年,就有各种关于力帆汽车的负面新闻出现,在不断的“辟谣”中,力帆汽车还是倒在了2020年。

近日,新闻报道力帆股份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集团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如果法院受理力帆控股的重整申请,可能会更改公司的股权结构,但若重整失败,力帆集团将面临破产清算。

同样是靠摩托车起家,吉利汽车现在已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力帆汽车却已无力回天。此前,还传出了吉利将收购力帆的传言,但遭到了吉利官方否认。回想力帆曾经的辉煌和其创始人尹明善堪称传奇的一生,力帆汽车如今的衰败委实令人唏嘘。

一、“摩托车大王”,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上世纪年代,摩托车在国内是颇为风靡的交通工具,尹明善抓住这个商机,在1992年创立了力帆品牌,主攻摩托车产业。十年苦心经营,力帆摩托取得了年产销百万辆、业务拓展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地区的辉煌战绩。2002年,力帆摩托的年产销量占整个国内市场的2/3,也占据了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尽管现在已不是当年的龙头老大,但在摩托车市场,力帆仍然有一席之地。

当年不满足于在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尹明善意气风发地表示:“如果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挟着向前,那么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了。”怀抱着对汽车行业的期冀,力帆动起了进军汽车制造业的心思。

二、首家A股上市的民企,与特斯拉亲密接触

在2006年,力帆推出了旗下首款轿车——力帆520,正式拉开品牌向汽车产业转型的帷幕。彼时正值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红利期,力帆的转型也颇为顺遂。2010年,力帆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首次公开发行2亿股,成为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

同时,在新能源的风潮下,力帆汽车也“审时度势”地启动了新能源战略,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上海中科力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5年,特斯拉的高管肯摩根还访问过力帆集团。在这十年左右时间里,力帆仍享受了许多高光时刻,不料却已是最后的辉煌。

三、危机潜伏,业绩下滑,利润大幅亏损

虽然在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力帆汽车最终却仍未跻身主流车企。疆哥统计了一下,在十几年的造车生涯中,力帆汽车共推出了24款车型,但如今只有一款“轩朗”在售,且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虽然力帆汽车今年才正式宣告了破产危机,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力帆汽车早已名存实亡了,大街上很难再见到一辆力帆汽车。

从时间节点来看,力帆集团最大的危机出现在2016年。当时,力帆新能源陷入了“骗保”风波,被查出旗下2395辆新能源汽车不符合补贴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金额达1.14亿元。财政部撤回了这笔补助,并取消了其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预拨资格。

这件事情不仅给力帆汽车带来了资金压力,更使其声誉大受影响,进而影响市场表现。2016年,力帆汽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急剧下滑77%,在2019年则出现了46.82亿元的亏损。截止今年上半年,力帆集团的乘用车板块累计销量为978辆,同比下降95.29%;新能源板块累计销量549辆,同比下降56.32%。不论是从市场销量还是品牌口碑而言,力帆汽车都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处境。

四、缺乏核心技术,跟不上时代步伐

其实,纵观力帆的一系列决策:向汽车产业进军、启动新能源布局,都没错,甚至迎合了产业风向。但是,造车不仅仅是往摩托车上加两个轮子和一个壳子而已。如果在最开始,力帆汽车还能凭借在摩托车领域积累起来的影响力收割一波销量,那么在汽车产业进入竞争白热化的“洗牌期”后,力帆就真的力不从心了。

在汽车产品大量同质化的今天,曾经的“山寨”之风已不再吃香,消费者真正看重的是汽车所体现的自主创新设计和核心技术实力。可惜,力帆对于摩托车技术苦心钻研,对于汽车缺少了这份精神,停留于低端的组装和借鉴,实现了产业“转型”,却没有达到“升级”。

时下,国内较有实力的自主车企,如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哪一个不是在技术研发层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燃油和新能源板块都未能形成核心技术体系的力帆,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也同样失败,最终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了市场的淘汰品。

其实,国内和力帆汽车一样深陷困境的品牌并不在少数,包括此前也曾多次传出破产传闻的众泰、海马、华泰汽车,还有造车新势力如奇点汽车等等。一个品牌的创立实属不易,但倒塌却可能发生在一夕之间。这其中,少不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归根究底却还得看车企在技术、研发、品牌价值等方面下了多少工夫。

最后,回顾力帆汽车创始人尹明善的这一生,从幼年家贫,青年蒙尘,到中年奋起,意气风发,再到晚年跌宕,心力交瘁,实在堪称曲折、传奇。但鉴于其已有82岁高龄,恐难再创力挽狂澜的奇迹了。无论如何,英雄迟暮,力帆的造车之梦也已破碎,这一事件能给国内的车企多少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