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两座城,土著口中称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它是心理上的划分,而不是地图上的指引。要看新重庆,上半城的解放碑繁华时尚,高楼大厦星罗棋布,堂皇市井如天上街市。
想见老山城,得走下半城。它的大致范围是从朝天门沿着东水门、望龙门至储奇门一线的临江区域。
最早的重庆城区就在下半城,兴建于公元226年。到公元1239年,彭大雅扩建重庆城,城墙西线由李严旧城的大梁子、较场口一线移到了临江门、通远门一线。上半城就此被圈入重庆的城墙。
繁华像流水,元明清时期在下半城掀起波澜,而今天,它在上半城恋栈,堆积着重庆令人惊叹的浩瀚。它向北向西畅快地奔涌,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日新月异。
新重庆让我骄傲,老山城让我怀想。且让我们由新重庆出发,经过较场口,经过上回水街,来到中兴路,来到十八梯,去品一品正宗的雾都气象。
十八梯原貌
重庆十八梯今天围在围墙里改造,因此,我们需要向过去倒流一定的时光,假设它破旧的样貌顽强地照着今天的阳光。一个老重庆人,光凭记忆,也完全有资格如数家珍一样,闭上眼睛都让你摸到十八梯的每一块老砖,每一片岁月的苔痕。
川东民居建筑片段,一直感觉摇摇欲坠的吊脚楼,是十八梯蜿蜒石梯两侧很难从记忆清退的印象;似乎总有雨,将历史淋得湿漉漉的。长长的巷子由高到低,一眼没有尽头,人家屋前的煤炉,喷涌出黄白的烟雾,呛人而温暖,就像影视剧中表示神仙出场或离开的梗,烟雾一起,无中生有或者有中化无。
穿过烟雾,你回到一种很难定义的光阴里:数百米长的十八梯两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川流不息的人们上上下下,卖小面的、补锅补碗的、磨剪刀启菜刀的、卖小报杂志的、卖椒麻鸡丝肺片的…
十八梯印象
你进入了重庆生活的万花筒里,重庆老城的城市气息、城市形态、城市个性,以及人文风情、市井民俗、社会百像统统呈递于你的面前,让你目不暇接,来不及思考。
如果是傍晚经过这里,或许有人画石为棋,或许有人在干岩坎拉二胡,或许有妇女隔着街一边洗衣服一边拉家常…
在十八梯区域转悠,善果巷、月台坝、永兴巷…老房子老梯坎老重庆,让你分不清今夕何夕,即便你刚在八一路上吃过的酸辣粉的余味仍氤氲口腔。
慢慢走出十八梯的巷口,守备街、厚池街交织过来,与十八梯形成三岔,南边,就是解放西路的主干道。而在三岔口与解放西路之间,是凤凰台,台上有一栋外观雅致的三层楼房:歇山式屋顶、女儿墙、小青瓦铺面、砖柱砖墙。
中国火柴原料厂
这栋建筑是抗战时期闻名于世的中国火柴原料厂旧址,由当时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建筑恢宏大气,与不远处同样古老的法国领事馆遥相呼应。
这里也是渝中区最旧的老城区,是老重庆的活化石。在清代,这里是凤凰池所在地,再往南就是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的闭门凤凰门。
凤凰门、凤凰台和凤凰池
今天,这里依旧保留着诸多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巷,是重庆游不可不去的地方。可惜,自2016年重庆启动了十八梯改造工程以来,此处一直封闭施工,欲一探究竟,还得再等等。
据最新消息,那座残垣断壁的火柴原料厂老楼已经筑旧如旧,恢复了原貌。
修复的火柴厂
十八梯老民居的排危复原工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信在不久以后,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全新开放之际,我们就能领略原汁原味的老山城气息了。
十八梯在重庆城市发展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它是连接上半城和下半城的通道,繁华一时;今天,它更像一条时空隧道,让城市迅捷发展下失落的旧时风貌留下固执的光影,让重庆人对过去的遗憾尽量更少。
十八梯在每个人眼里,其实都不一样:在画家眼里,十八梯是江边雾里若隐若现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在诗人眼里,十八梯是窄窄的雨巷里撑着鹅黄的油纸伞,温软恬静,意境唯美;在建筑学者眼里,十八梯保存着古老的川东民居建筑片断;在文化学者眼里,十八梯延续着老重庆的历史文脉;在我眼里,十八梯是永远的乡愁。那么,在你眼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