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病毒滴入自己眼睛,救治亿万国人,为何却错过诺贝尔奖?

中国历来不缺悬壶济世的医者,今有国士无双的钟南山。更早之前,还有一位该被世人铭记的医者——汤飞凡。他被誉为中国的“疫苗之父”,他甘愿为科学研究献身,把病毒滴入自己的眼睛,亿万国人的生命得到救治。然而,由于他过早离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那么,汤飞凡究竟做出过哪些巨大贡献呢?

汤飞凡在1897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先后就读于湘雅医学院和哈佛大学。1929年,学成之后的汤飞凡选择回到祖国。那时中国的现代医学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人才,汤飞凡的回归改变了这一切。

疫苗之父

汤飞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和微生物研究机构。在战乱年代中,汤飞凡主持研制出了牛痘疫苗、卡介苗、狂犬病疫苗等重要的疫苗,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被誉为中国的“疫苗之父”。

在那个时代,很多现在罕见或者没有的疾病是非常流行且致命的,例如,天花。致病的天花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后无法进行有效治疗,这对于早前的人们来说非常致命,死亡率达到了三分之一。

科学家认为,早在1.2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感染天花。目前,已知最早人类感染天花的证据可以追溯到315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在20世纪,全球感染天花死亡的人数超过3亿人,每年有几千万的人感染天花。

汤飞凡针对天花研制出了高效的牛痘疫苗,国人纷纷接种,我国终于在1961年把天花消灭掉。要知道,当时世界的情况还非常不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67年的估计,当年有1500万人感染天花,200万人死亡。直到1979年,天花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绝迹,我国整整提前了18年。

诺奖级的重大成就

此外,汤飞凡在科学上还取得了诺奖级的重大成就。上个世纪中叶,沙眼在全球广为流传,每六个人之中就有一名感染者。虽然这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会造成人眼视力衰退,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人们急需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沙眼,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且也能做好预防。早在19世纪,科学家开始试图寻找沙眼的致病原因,但始终没有获得成功。

在1954年,汤飞凡也开始了沙眼致病机理的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几百次的反复试验,汤飞凡终于获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分离出了沙眼的病原体。

1958年,为了确认病原体的真实性,汤飞凡把分离出来的东西滴入自己的眼睛中。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他不对自己的眼睛进行治疗,而是不断观察相应的症状,最终确认了分离出的病原体正是导致沙眼的原因。最初,沙眼病原体被认为是一种病毒,后来被全新归类为衣原体,汤飞凡也被公认为“衣原体之父”。

汤飞凡的这项重要发现无疑是诺奖级的成就,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他原本很有希望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但就在汤飞凡最终确认沙眼衣原体不久后的同一年,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遗憾地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