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形而上学,它与哲学、自然科学三者关系是怎样的?

有人提出,如何来通俗解释形而上学这个问题。看起来这是一个很高端与我们普通吃瓜群众无关的事情,但真正把它说清楚了,实际上是我们吃瓜群众天天遇到的一个很接地气的问题。我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但愿意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来讨论。

我们从哲学开始,说说什么是哲学?

所谓哲学就是讲大道理的学问,是研究这个世界最一般理论的社会科学。什么叫做一般理论呢?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比如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的,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有量变和质变的过程,量变是相对缓慢积累过程,质变是到了临界点突然由现存事物变成新的事物,是事物性质的改变。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类一出生,就开始“发展”和“量变”,我们不能从他小时候还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就认为他一直都不懂,要相信随着他的成长,他今后有可能做出大事,当然也可能是个庸人,这就是发展的眼光;人一出生就开始慢慢长大,变成熟,然后变老,这个过程都是量变,但到了最后那一刻,终究死去,这就是质变。

人从没有,到受精卵结合成人,完成了一次质变;又从人变成了尸体,最终灰飞烟灭成为宇宙元素,这又是一次质变。这两次质变,都是从一个旧事物,变成了一个新事物。所谓新旧,别理解为“新的”和“旧的”,而是过去和未来不同的事物,在哲学中,过去就是旧事物,未来就是新事物。

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哲学“大道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谓“皆准”,就是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人类先哲们经过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得到世界最一般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武装人们的头脑,成为我们的世界观,也就是对世界总的看法,然后根据这种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哲学又是方法论。

我前面说的发展的眼光、量变质变等哲学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哲学观点除了唯物主义,还有唯心主义,还有二元论,但实质上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类别。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意识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不能改变物质世界,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物质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意识是依赖物质而存在的;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占主导地位,意识可以改变一切,意识不依赖与物质存在,没有意识到的物质就不存在。

因此有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样。

不同的世界观,导致自己工作生活的方法就不一样。这就是有些人信神鬼,有些人是无神论的根本原因。当然只有得到哲学系统训练的人,才能够有坚定的世界观。而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受到系统的哲学训练,因此世界观并不是很坚定的,是游离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摇摆不定的。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但不是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特殊运行规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在研究自然科学时,可以用哲学方法来指导,比如前面说的发展眼光、量变质变理论,但不能够代替具体的方法,比如用显微镜看清微观世界,用望远镜开到百亿光年。

有人混淆了这个概念,老用哲学来解释具体事物,甚至搬出千年古人的某句话,就认为古人早就洞悉了具体科学的特殊规律,现在科学研究只是进一步证明了古人的道理,这就是本末倒置、形而上学了。

世界对“形而上学”定义本身也还有争议。

形而上学属于哲学范畴,这个是没有争议的,形而上学的老祖宗是亚里士多德。但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还是用有争议的。

西方哲学认为,形而上学是唯心论的基础,主要研究的是超自然界本原、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关系等问题。因此,一般认为,形而上学是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或者无法证实其存在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抽象。

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有:本体论、认识论、古代宇宙论、玄学等。所谓玄学就是用非科学的想象来臆测生命起源、进化和本质、生命与宇宙、终极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探讨这种问题的典型。

形而上学也研究神学,与神学哲学的主要区别就是,神学哲学对假设与科学实践是否矛盾不深究,而形而上学的假设虽然很可能无法被科学证实,但至少不能与科学实践相矛盾。这样形而上学的理性分析和缜密辩证的逻辑思维,曾经对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宗教神学信仰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在顶级自然科学家中,不信教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几乎全部。

自然实验科学的兴起,摧毁了形而上学的地位。

历史上,形而上学曾经风靡一时,成为社会的推崇的主流意识。很多人读书学富九车后,就开始了或四海游历,或山洞闭关,朝思暮想,参禅悟道,有一天突然开了窍,得出一些经天纬地的大道理,并且在与名人的辩论中胜出,就成功了,成为一代宗师。

随着观测实验科学研究的兴起,伽利略、牛顿等一批批科学家,用科学方法推进了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了社会文明和人民的生活水准,社会崇尚理性和证据的科学价值观越来越占据上风,形而上学不靠谱的思维方式,和暴露出的缺陷越来越受到质疑,由此形而上学渐渐式微起来。

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都对形而上学有过尖锐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哲学要与现实生活相通,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人的自由和价值发展作为追寻的目标。有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

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曾风靡一时,影响深远。

最著名的就是《易经·系辞》中的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认为“道”才是宇宙的本源,超越一切世间事物而存在。就是说这些“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于冥冥之中,高高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统治着万物运行;而“器”就是世间万物有形的存在,包括人的精神思想意识,都属于形而下的“器”,“道”对世间万物起着主导主导作用,人间一切“形”、“器”、“象”都受“道”的支配。

“道”的创立者是老子,推行“道”的学派叫“道学”,如今的道教就是这一脉传承下来,当然现在有许多分支。总体上,中国的“道”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宣扬的主要是意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切,因此是属于唯心哲学观点,这些哲学观点在历史上对推动人类认识世界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陷入玄学的东西很多,又严重束缚和限制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至今影响较大。有人拿出古人说的一些辩证论述,似是而非,认为这些古人早就悟出了现在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比如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理论、天体演化等等,符合古代道的想法,比如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等等哲学思想。

但哲学思想是不能替代科学验证的。

形而上学基本都是凭空想象,但这种想象是不能与科学发现相矛盾,更不能对立。后来的实验科学发展,有很多已经完全与过去凭空想象的东西矛盾了,比如过去哲学认为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是静态永恒的;现代天文物理学已经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宇宙是动态的,有界无边,有始有终,随时都在运动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就是根据事物发展变化过程,随着自然科学的认识深入,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哲学。如果谁硬搬这些哲学理论来压制科学发现和违背发展规律,就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打着旗号的骗子。

在自然实验科学还没有出现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用形而上学指导解释世界现象,所以在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分得并不是很清楚,自然科学理论家一般同时又是哲学家,其发发现发明中混杂这许多哲理,甚至有许多技能不具备科学性。实证科学出现后,发现和证据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时还用臆想和逻辑推论来认识事物显然就是本末倒置了。

现代实验科学一定要以发现和实验结论为依据,科学的方法就是全世界科学界都认为能够最大限度接近真相的方法,任何科学结论都需要经得起全世界任何科学家,甚至任何人用科学方法重复验证。这样我们是相信得到科学验证的东西呢,还是相信凭着一些逻辑推理和想象得出的无法验证的东西呢?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但很多人用了一生都闹不明白,还越来越糊涂,就是被那些把“道亦道,非常道”之类古人名言,弄得越来越玄乎的江湖骗子们忽悠的。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