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中后期,国民政府一直将法币作为当时的流通货币,但是在1937年到1949年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法币的购买能力发生天差地别。 根据《大众晚报》资料显示,不同的年代法币的购买能力差距特别大,比如在1937年100法币能买两头大牛;1938年还能买一头半牛;1939年只能买一头大牛;1940年变成一头小牛;1941年小牛也买不起,只能买一头猪,1942年买一条火腿;1943年只能买一只母鸡;1944年只能买到半只母鸡;1945年只能买到一条鱼;1946年只能换一个鸡蛋;1947年只能换三分之一根油条;1948年时只值4粒大米。
据说在民国经济最膨胀的时期,吃一个烧饼都要花5000万法币,把钱拿去卖废纸,卖纸得到的钱都比原本的钱还多。人们出去买柴米油盐都是带着装着一捆捆钱的麻袋出去,就连发工资都是领着一袋袋装着麻袋的钱带回家,那个当初经济稳定的民国后期为何落到如此地步?
第一就是腐败:民国政府成立后,贪污腐败一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蒋介石成为民国大总统之后,通过蒋宋孔陈为首的四大家族通过更换货币,建设银行大量侵吞国家资产,搜刮民脂民膏,不断蚕食着整个国家的财富。1927年四大家族的私有财产不足十亿,到了1949年时,他们拥有的财富占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差点将整个中国的财富变成四大家族为首的利益统治者的私有财产。
第二就是战争:从抗日战争到打内战,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开始滥发钞票,完全不顾社会物资供应量,导致钞票越来越多。那时全国各地军阀割据,很多有能力的军阀都自己开始滥印钞票,国民政府也无力控制。特别是民国后期,民国政府为了扩充军备,将全国的财富当成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停地印刷钞票,光是1947年4月,发行额就超过16万亿元以上,等到1948年又发行了660万亿元,直接将法币搞得彻底崩溃。不少地方军阀为了管辖好自己的地盘,禁止中央发行的钱币流通,很多地方直接开始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换形态。
当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通过改革财经管理体制,使用行政手段严管投机分子,才使得疯狂的物价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