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记忆:中华路旁能仁寺,杨柳街上三教堂,你喜欢哪个呢?

重庆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

不管你去没去过重庆,都知道这是道送分题,基本都能脱口而出解放碑。

重庆杨柳街在哪里?

即便我给你提示,它就在解放碑附近,哪怕你带着地图,开着导航,嘴巴甜得像抹了蜜糖,不断向路人打听,很抱歉,大概率你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因为它已经改了名,叫中华路。

重庆老地图

这张地图的中间位置,就是杨柳街,当年张献忠屠川时留下的重庆唯一一条街。

公元1644年,贼兵逼近重庆城,途中见一逃难妇女,牵着个两三岁的孩子,却背着个五六岁的,张献忠好奇用言语而非刀枪发问。妇女说背着的非亲生,牵着的是亲生的。

张献忠铁石心肠受了触动,放妇女回家。女人却说不敢回去,因为张献忠见人就杀。

杀肯定要杀,但张献忠决定不杀妇人,随手折了枝杨柳给妇人,让她回去后插在门上,保她无恙。妇人走后,张献忠下了道命令:破城之后,凡门有杨柳者不屠。

妇人回家后,把杨柳置于门上,又告之左邻右舍,众人将信将疑,反正柳枝到处都是,一时满街尽插杨柳枝。

张献忠大军攻陷通远门,蜂拥入城,如一只噬血怪兽,犁过重庆。唯独对遍插杨柳的那条街不犯秋毫。从那时起,这里便叫杨柳街。

中华路

昔日的杨柳街如今变成了中华路。这条长不到一公里的路与解放碑地区的其他街道没有什么不同,高楼林立两侧,行人络绎不绝。

那段残酷的岁月,尘封于历史烟雨中,如山城秋冬的雾,给人习以为常的模糊。

沿着中华路慢慢走,在大约中段位置,有一座小小的寺庙映入眼帘。稍不留意,就会与之错过。

三教堂

这座不起眼的寺庙叫能仁寺,原来叫三教堂,哪三教?儒释道。

能仁寺始建于明代,上世纪二十年代改为现名。儒与道的牌位不再出现,仅有释迦牟尼在此继续接受香火。

能仁寺是中华路上唯一能让人感受到古老气息的历史建筑。它有些特别,因为在里面修行的僧侣都是尼姑,所以它是重庆唯一的一座尼姑丛林寺庙。 大凡称丛林的寺庙,都是佛教禅宗寺院的自称,其意为众僧合居的处所,犹如树木汇聚为丛林,后逐渐成为佛教寺庙和道观的代名词。

能仁寺处于寸土寸金的解放碑地区,周围皆为高楼大厦,地形逼仄。在它狭长局促的地盘上,依次排列着大雄宝殿、观音殿、韦陀殿和钟鼓楼,此外还有座5楼1底的红墙楼房,是出家人的修行居住之所。

能仁寺不大,持清净心入内,不自觉会想起“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句子。朴素自持的尼姑居于重庆最世俗魅惑的市井之地,又不受红尘繁华的干扰而自得其乐,有没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不知道,但那种修行的气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一墙之隔

一花一世界,芥子须弥的佛法禅音我从来都不陌生。

登上寺庙二楼,可以看见围墙外的花花世界。尘世的喧嚣任何时候都是对墙内修行的考验。但我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觉醒,大概是丛林中人以身事佛,一生淡定的本质。

据说能仁寺内还有一尊古老的玉佛,比丘尼也向我证实了这一信息。可惜,缘吝难见。其实想想也释然,心中有佛,不说“南无阿弥陀佛”也自然慈悲,何必执念于外在的象征?

佛门清净地,不可多叨扰。十来分钟走完,自窄小的禅林后门出来,回首看见门扇两旁镌着的对联。

庙不在大佛光普天照

有神则灵慈善济众生

心有所感,复回到今天的中华路,从前的杨柳街上。

走在人群中,重庆从过去向我走来:自张献忠屠重庆后,真正的重庆本土人,大致就只剩下这条街上的几十户人家了。后来经历了“湖广填四川”,然后还有“衣冠南迁”,现在的重庆人,几乎都是移民。

所以,重庆的包容性非常大,它在最近几年旅游业的迅速崛起,恰好证明了这种包容的城市性格。

想到了“湖广填四川”,下一次再到解放碑,得去参观一下湖广会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