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对待子民有多狠?

从鸦片战争到二次鸦片战争,再到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晚清末期一直处于不断和洋人干架的战争状态。这些战争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一次对战都有晚清百姓的身影,但是他们却不是保家卫国,而是帮助洋人打朝廷。

▲鸦片战争中英舰队交战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清军毫无战斗力,短短数月就被攻破北京城,朝中大臣和皇室逃得飞快,原本应该保家卫国的清军也逃得精光,只留下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攻城期间,有许多老百姓选择帮洋人搬运武器,帮助敌人在城墙下稳稳扶住攻城梯,并且主动向其提供蔬菜,粮食保证洋人作战时的体力。破城之后,百姓也自愿当联军的向导,带领敌人烧杀抢虐。

▲民众竞相扶梯相助八国联军

有人说:那些年,汉奸特别多。那么问题是:为什么晚清的大多数百姓不爱国,宁愿选择当汉奸帮助洋人来占领中华土地呢?

在此便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以慈禧为首的统治者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子民了。慈禧太后慢慢掌握权力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干政开端。她本是一个低等宫女出生,因为年轻时候貌美如花,被咸丰皇帝注意并且在几年之内就荣升为贵妃,咸丰皇帝对她无比宠爱,烦闷常去她那里诉说处理政事上的苦闷,儿慈禧那个时候也为咸丰出出主意,这便是慈禧干政的开端。

▲慈禧年轻时照片

第二阶段:始走向前台,垂帘听政。因为二次鸦片战争咸丰逃亡外地时驾崩,紫禁城变得动荡不安,慈禧借此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排除异己,帮助自己的儿子同治登上皇位,自此开始走向前台,垂帘听政。

第三阶段:大权在握,一人独裁。同治年纪轻轻就病死,慈禧为了继续掌握权力,选择让年近四岁的光绪登基,慈禧开始以辅佐之名管辖国家大事,自此慈禧开始大权在握,一人独裁。

▲慈禧和刚登基的光绪剧照

慈禧彻底掌权之后开始倾国之力供自己享乐,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每日洗澡需要两个木桶,水中放入珍贵的香料,一个木桶洗上半身,一个木桶洗下半身,更为夸张的是在擦拭身体的时候就需要用到上百条新毛巾,每条毛巾只能擦拭一处,毛巾用完就要焚毁,每天换新。日复一日,慈禧太后光是洗澡的花费就已经积累成天文数字了。

更为荒谬的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离谱到为了过寿不打仗。甲午年是甲午战争的爆发时期,同时也刚好使慈禧六十大寿。手握整个清朝财力的慈禧太后当然要借着这个机会风风光光地为自己办一场盛会。于是那一年开始斥巨资修建圆明园,同时拿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庆典布置费,晚清国库本就空虚,更是年年战争,三千万两白银可是能造出好几支北洋舰队!由于国库没有这么多钱财,慈禧竟然提出挪用边防开支,增加百姓税收筹足预算,对于反对之人更是杀无赦!

▲慈禧六十大寿画作

随后甲午战争在慈禧太后大寿前一天爆发,被挪用军费的北洋舰队好不容易抵挡住日本舰队的多次攻击,但是慈禧太后竟然觉得大寿时发动战争不吉利,命令其迅速撤退避战,日本舰队乘胜追击至旅顺威海,邓世昌带领北洋舰队苦苦挣扎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因为慈禧太后大寿的原因无一人支援北洋舰队。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种种不平等到最后又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甲午战争

慈禧太后对内霸道无比,对外丧权辱国,梁启超曾经说过: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勃然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内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梁启超

梁启超说的话已经很清楚了,当统治者视国家、视百姓为自家财产,随意压迫践踏的时候,作为被奴役凭什么要给统治者卖命,反正无论哪一边,在老百姓看来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对于深受苦难的老百姓来说,清朝何尝不是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