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话的更新速度,让我觉得自己一天不上网就能被时代抛弃。
比如最近这段时间,“网抑云”的梗突然爆火,屡登微博知乎热搜,多次刷屏朋友圈。
“到点了,该抑郁了”
一到凌晨12点,朋友圈里约着上号的朋友就多了起来。
不是王者荣耀的号,而是网易云的号。
网易云不是用来听歌的吗?网易云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网抑云阴乐”的?
01
网易云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有评论功能的音乐app,很多人喜欢在乐评区里讲一些走心故事或者神评论。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乐评区变成了大型“伤痛文学素材库”。
有的人是真抑郁,他们把乐评区当作“树洞”,以此抒发情绪、交流情感,把内心深处那些说不出口的、隐秘的、私人的话留在这里。
但有的人是真的狗。
为了骗赞,他们成了“矫情文学大师”,忽略别人的真情实感,开始总结套路、复制粘贴、模仿调侃。
大量假装抑郁的虚假矫情文字开始充斥乐评区,打开乐评区就像打开“悲惨世界”大门。
咱也不知道这些故事和歌有什么关系,也不清楚这些蟑螂有什么疼的。
总之冲这想象力,我服。
更过分的是,越来越多人出来跟风调侃,嘲讽式盖楼。
“很温柔吗,半条命换的”
“一开口就老网抑云了”
他们嘲讽那些故作娇柔的人,并对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进行改编。
就像为了押韵可以胡乱凑词一样,无所顾忌。
有的人强行抑郁、强行丧,看得我一头雾水。
铺天盖地的梗,网易云就这样被玩烂了。
对于那些玩梗的人来说,想要的赞有了,关注度有了。
可真正要靠音乐得到安慰的人呢?
02
网“抑”云的梗被玩烂,导致很多人患上“网抑云”后遗症。
前两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就碰上了类似的情况:
想在朋友圈分享最近听的一首歌,但是怕被讽“老网抑云”,于是在点下分享的前一秒关闭界面;
最近电影院重开,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想在朋友圈发电影票根,又怕被嘲一个人看电影,有矫情嫌疑;
平时无论是想分享一张电视剧截图也好,对生活的感慨也罢,点击发送前都会再三犹豫,生怕遭遇“老网抑云”的调侃。
恶意玩梗的人,挤压了普通人抒发情感的空间和机会。
更让人寒心的是,不择手段调侃的人多了,但是那些有真情实感的小文章却没有变多。
鱼龙混杂的世界,无论你是真抑郁还是假忧伤,最后可能统统被打上“矫情”的标签。
微博上有个小视频,让普通人读抑郁症患者微博。
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微博,语气轻松,只觉得这些内容太矫情,博主太年轻、没经历过生活毒打,一点小小的挫折都顶不住;
读到后面,他们才知道,这是抑郁症患者的求助,语气开始变得沉重、哽咽......
普通人会对抑郁麻木,真正抑郁的人明明很痛苦,却只能被人娱乐化,被人嘲笑、讽刺。
那些真正想抒发真实情感、需要得到帮助的人都被吓跑了。
劣币会驱逐良币。
试想,想找个人聊聊天,直接被回一句“老网抑云”。
就像碰瓷的人多了,真有老人摔倒大家也不敢去扶了;
装抑郁的人多了,再有求助信号大家就越来越不敢信。
你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怎么想?
0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有一个词叫“刻奇现象”。
我们可以把“刻奇现象”理解为每个人都在做的一种表演,表演内容是廉价的自我感动,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些表演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是对主流社会的一种迎合。
说白了,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玩梗,作为一种网络流行文化,具有天然的娱乐属性,适当玩梗更能让人融入社会。
但是玩梗也要有个度。
有的梗偶尔讲讲无伤大雅,但有的梗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每说一次,都是在消费弱势群体。
前段时间,几乎每个人的表情包库里,都有一个“阿巴阿巴阿巴”。
这个表情包可以“一包多用”:
聊着聊着天突然冷场了,发一下;
老板给的任务让人一头雾水,发一下;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一脸懵逼的时候,发一下;
世界在狂欢,但有的人在下沉。
这个表情包的背后的辛酸,又有多少人知道?
“阿巴阿巴阿巴”其实是对聋哑儿童的描述。
因为部分失去听与说的能力,导致后天的语言学习存在障碍,他们只能发出类似的声音。
这个表情包能火起来,源于斗鱼主播李某经常在直播中和女儿一起出境。
观众发现,他2岁多的女儿竟然还不怎么会说话,只会说一些阿巴阿巴打朵朵这样的声音,粉丝们就把女孩成为“夺子姐”。
为了玩梗,他们可以忘记别人的伤,抛开别人的痛,不择手段。
寻开心的嗨粉们,嘲讽李某基因差、女儿智商低,更过分的是给他女儿起外号“蜀国神童”,还做出了一系列“阿巴阿巴阿巴”的表情包来讽刺女孩、讽刺聋哑人。
这样的行为,跟对着瘸子学瘸子走路有何区别?
以伤害某个群体的自尊为前提作梗,这样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我突然想到《娱乐至死》里的话: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互联网传播之迅速,让人只顾眼前的开心,忽略背后的真相。
别把真正的抑郁和悲伤“玩坏”了,也不要践踏网络社交的真诚。
不打扰,不玩梗,就是对弱者最好的保护。
写在最后:
我是范姐。
说实话,当那些玩梗、故作矫情的评论充斥整个乐评区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分辨一个人到底是想求助、急需安慰,还是故作矫情、假装抑郁。
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我刷网易云的乐评区只想看看有没有和我有共鸣的人。我没有那么强的分辨能力,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区分人群。无奈之下只能“一棍子打死”,直接退出。
这个道理在任何软件、任何平台都适用。
被害的永远是弱者,所有嘻嘻哈哈的人都是强者。弱者在暗,强者在明,这是个不公平的游戏。
欢迎评论分享,疯狂暗示你朋友圈里的“玩梗达人”,早日还互联网一片净土。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