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探测器在太阳系矮行星上发现海洋,可能存在生命吗?

这两天,《自然-天文学》《自然-地球科学》《自然-通讯》最新集中发表7篇有关“黎明号”(Dawn)探测器近探谷神星的行星科学研究论文称,“黎明号”任务对谷神星的第二次延长观测结果显示,谷神星是一个海洋世界。

谷神星的发现非常有意思,一名叫丢提斯的中学老师,发现一组数列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

后来赫歇尔根据这个数列发现了天王星,证明了这组数列的正确性,可是还有一颗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没有被发现。当时一名牧师皮亚齐已经观测到,但是后来又不见了。

高斯对这个事情非常感兴趣,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皮亚齐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不出所料,谷神星再一次奇迹般地出现了。

在之前,谷神星被认为是一颗小行星,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谷神星重新定义为矮行星。

这是因为谷神星赤道半径487.3±1.8km,月球的体积大概是谷神星的13倍左右,是小行星带中已知最大、最重的天体。2007年9月27日。这一天,德尔塔II型火箭将“黎明号”送上了期待已久的太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造访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两颗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两颗天体占了小行星带45%的总质量。

灶神星(左)、谷神星(中)和月球(右)

“黎明号”创造了多个第一次:

它是世界上第一艘专职于小行星带的探测器;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一次环绕两颗天体的探测器;

它还是NASA的第一艘使用离子推进器的探测器。

经过来长达8年时间的飞行,2015年3月7日北京时间周五晚21:36,NASA宣布“黎明号”正式进入谷神星轨道,成为首个造访矮行星的探测器。

“黎明号”探测器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绕飞谷神星,一直到燃料耗尽。在最后绕飞阶段,“黎明号”探测器距离谷神星表面只有35千米。探测器的主要观测点为已有2000万年历史的奥卡托(Occator)环形山。

经过了2年时间分析“黎明号”传回的照片,科学家发现,奥卡托环形山中央最大的明亮区域的中心存在水合氯盐。由于这些盐的脱水速度很快,作者认为这些卤水可能还在不断涌出,所以他们推测奥卡托环形山底深处有一个很大的卤水储层。他们认为,该储层可能曾受到导致环形山形成的力量的作用,发生了运动,致使行星表面出现了这些明亮的盐沉积。

在2014年的时候,科学家利用赫歇尔望远镜首次确探测到谷神星(Ceres)向太空喷涌出羽状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来自谷神星表面颜色较深的区域。水蒸气的量并不大,约为每秒6千克,研究人员推测,水蒸气冒出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太阳照射使谷神星表面的冰被迅速加热所致,二是谷神星内部仍有能量。科学家推测可能拥有液态水的海洋。

2015年,当黎明号打到谷神星轨道的时候,其首次传回的数据上显示,谷神星表面存在神秘亮斑时候,这些亮斑让天文学家着迷和迷惑不解,这些亮斑在白天时间随机变亮和变暗对于亮斑的形成出现了诸多解释理论,例如:盐物质堆积、表面冰层、闪光,甚至有人猜测是外星人制造的光线。

而2016年,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安东·厄尔马科夫率领的团队,根据“黎明”号在谷神星轨道观测的重力数据,估计了其组成和内部结构。参考了NASA“深空网络"的数据后,团队得出结论——谷神星地壳的密度相对较低,更接近冰而不是岩石。所以科学家认为,谷神星地壳是冰、盐和水合物的混合物,这种地壳代表了大部分古代海洋的特征。另一项研究认为,谷神星坚硬表面地壳下有一个较软的易变形地层,可能是古代海洋留下的剩余液体的标志。

如今根据新的研究发现,证实了谷神星的地下深处有着巨大的地下海洋,虽然卤水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环境,但是这也意味着在谷神星上存在更多的卤水水库,这些卤水可能受撞击产生的高温和裂缝影响,喷发而出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神秘亮斑。

而在这些海洋中可能孕育着生命。再加上谷神星还能通过太阳能获得能量,因为它距离太阳仅2.8个天文单位,这也意味着对于人类来说谷神星可能是一颗宜居星球。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李剑扬说:“我并不认为在天体生物学方面谷神星不如其它潜在宜居性的星球。生命存在需要3个基本条件——液态水、能量来源和某些化学成分(碳、氢、氮、氧、磷和硫磺等),谷神星均占一定优势。”

这个发现让人类感到很欣喜,目前,人类已经在太阳系中发现了多个小行星存在海洋,或许在这些小行星中,会存在着地球2.0,也期待有一天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可以到访这些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