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空袭东京,被扣飞行员凭什么逃离苏联?

1942年4月21日,也就是杜立特空袭东京的第3天,苏联向美国通报,有一架美军轰炸机落在了海参崴。而刚上任不到2周的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斯坦利将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约克机组“冒失”降落在苏联,所造成的外交困局。

当斯坦利见到苏联最高统帅,通报了美军空袭东京的情况,并希望苏方交还这些飞行员,却得到的答复是:“这些飞行员在苏联是安全的,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但他们不应该降落在苏联,按照国际法,不得不将他们扣留”。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作为同盟国中的两个大国,一方采取重大的行动,对可能降落到苏联一方,应事先照会一下,这不仅有相互重视的问题,更能体现双方相互信任。美方提出交还就归还,对苏联来说,既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更是对主权国家的不尊重。

其次,通过《租借法案》,苏联依靠美国源源不断的军援,在苏联战场上与德军杀得昏天黑地。但作为新研发不久的B-25,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他们怎会轻易脱手的。并根据《租借法案》,苏联也获得了美方800多架B-25的援助。

更重要的一点,苏联与日本签订有《苏日中立条约》,一旦释放美方飞行员,就有可能导致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在当时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苏联是不可能得罪日本,但又需要美方的军援,“按照国际法扣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得知消息的日本人,似乎要拿捏一把。他们警告苏联,这架飞机刚刚袭击东京,如果不交给日本,就等于苏联事实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军事基地,不仅违反了《苏日中立条约》,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换句话说,美军飞行员必须交给日方。

苏联人向来不吃威胁、恐吓这一套。他们坚称扣留美军机组符合国际法,没有违反《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不会交出飞行员。日本人看对方态度坚决,并考虑到得罪苏联,在离其本土如此之近的地方开战不是什么好事,也就不再坚持了。

但苏联人希望约克机组“自行逃走”。

1942年11月,轰炸完东京后,降落在苏联的约克机组,被转送到奥汉斯克,在那里他们度过了7个月。闲来无事的队员们不仅学会了俄语,而且写信给苏联统帅,提出要么将他们秘密释放回国,要么与苏军将士一样参加战斗,至少能参加工作。

想回家的队员们,开始策划如何离开苏联。一天,一名穿着考究军装的上校,来到他们的住处,这位军官拿出一封信询问道:“这封信是你写的吗?”约克点头示意。军官接着说:“要求释放的要求无法满足,但要求工作可以满足,请跟我走”。

队员们跟着这位上校,坐汽车、飞机、火车,走了10多天,到达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一处简陋的土坯房,住宿条件远比以前差了许多,这让队员们破口大骂。苏军上校耸了耸肩,很快就离开了。在这里,他们负责翻修教练机。

好在,这里与伊朗只有一山之隔,队员们逃跑的欲望再次被勾了起来。说来也巧,约克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当地走私贩子尼古拉,来到他们的住处并答应帮助逃跑。按照计划,约克机组在尼古拉介绍的偷渡贩子的带领下,从苏联进入伊朗。

1943年5月10日,约克拿出他们仅有的250美元,交给偷渡贩子,趁着夜色坐上一辆卡车进入伊朗,在天亮时到达马什哈德,约克和另一名队员巧妙混进城去,找到了英国领事馆,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受到了英国人的热情款待。

随后,约克机组的5名成员搭乘飞机,经由印度飞往北非,再从北非直飞美国,时隔一年多,约克机组终于回到了家乡。对于这么“轻松”逃离苏联,约克始终认为是苏联人故意这么做的,但许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成了历史谜团。

直到战后几十年,一些解密文件解密后才真相大白。原来,苏日双方已签订了中立条约,苏联不愿因此激怒日本,于是先将美国人转移至日本情报网无法渗透的中亚,再派特工协助逃脱。这样,美军飞行员“自行逃脱”,日方无话可说。

而那位叫尼古拉的真实身份,就是苏联情报部(克格勃的前身)特工。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斯坦利曾与苏联外交部长一同策划,将90名美军作战人员转移到塔什干,并用同样的方法,安排他们“逃回”美国。毕竟两国是同盟关系。

大家认为这件事是真实的吗?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