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门、七星岗,重庆城墙上的鼓楼巷,真正的重庆该是什么样子呢?

真正的重庆该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即便不是重庆人都能如数家珍般说上不少。像洪崖洞、解放碑、长江索道,轻轨穿楼,鹅岭贰厂,交通茶馆,甚至山城巷,中山四路等等,重庆被一个个鲜明的符号代表。

然后,每一个惊艳于某些符号带来的理想的人便义不容辞地出发,在山城的魔幻地形里如痴如醉地寻找,走累了吃碗小面,走渴了来碗凉虾,一天的凌乱打卡结束后,找家《火锅英雄》同款的洞子火锅,不知道是泪流满面地忍受重庆的火辣,还是汗流浃背地畅享山城的地道。反正,印象深刻得发誓回去后一定得“骗”几个朋友来重庆感受自己的感受;或者,真心诚意地邀约一帮死党,再闯一趟远方的江湖。

作为资深行者,深度旅游的推崇者,我不反对人们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浮光掠影,但我也不会赞同这样的暴殄天物。

一趟值得记忆的旅行,肯定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至少短暂地融入了一个城市的市井。它的要素一定不包括光鲜,而是无限贴近当地人的生活、文化以及烟火气。

通远门

通远门是重庆保存最完好的老城门。以这个老城门为中心,重庆专门打造了一个遗址公园。

通远门群雕

通远门城墙上有一组很有意思的雕塑,艺术还原了古代的烽火。实际的历史远比视野中的表现更为惨烈。

1278年南宋守将张钰在这里抗击元军,城楼上下死尸籍枕;1644年,张献忠率60万大军围困重庆,六天强破通远门,屠尽城内居民,唯一原杨柳街,今中华路一条街的百姓得以幸免。

走上城墙,昔日硝烟早已散尽,徒留下岁月无情,人间有意。

在这翻新的城墙之上,三两行人,举目四顾,再无往日荒芜,坟茔遍野的凄凉;而是高楼环伺,城市繁荣。

城墙很宽,按古代标准,至少可十马并行。一路有苍劲黄桷古树,遮天蔽日。公园在不少地方设置有休息座椅,偶有休闲凉亭。

城楼

走过大半城墙,便邂逅一座古色古香的城门楼子,路人愈发稀疏。前方似已无路。

一般的朋友到了此地便打算回头,或者左转沿石梯下到下面的金汤街上。其实,只管继续向前走。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遇见一对正在拍结婚照的新人。

隐秘的城墙

等走过这段城墙,前方变得逼仄,光线变得有些暗淡。鼓楼巷突兀地出现在城墙的尽头。

鼓楼巷

鼓楼巷可以说是重庆最低调的老巷子,我敢说大部分重庆本地人都不知道。

但这里挤着太多老重庆丰富的历史人文。五福宫,打枪坝,重庆自来水厂旧址…都停在这条长不足百米,还折了个90度弯的巷子里。

刚进巷口,就可以看见一只愤怒的拳头,紧紧攥住,直挥苍穹。

愤怒的拳头

这是“三三一惨案”纪念雕塑,想详细了解的可自行百度。

经过雕塑后,走进狭窄的小巷。两边的文化墙富有重庆特色。采用砖雕与喷绘老照片的方式,把一个具有年代感的烟火重庆呈现在人们面前。

鼓楼巷的民居是以前重庆中层阶级的典型居住环境。以木条、青砖、灰瓦、石雕、屏风墙组织而成的合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记忆痕迹

可惜,原汁原味的老房子是没法还原了,寸土寸金的渝中地区,那么做也不现实。人们采用了折衷办法,把过去建筑的要素镶嵌进小巷的墙体,艺术地再现了从前的模样。

才下过雨,并且很可能会再下雨,在这历史气息浓郁的巷子里,感受到的并不是浪漫的雨巷,而是这座城市流俗之外的清高,便如无法无天的小咬,在潮湿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在人体上制造的痒。

黄包车

想念首新月派的诗终未出口,墙壁上有双过去的眼睛在满怀期待地凝望。

那是黄包车夫的打量。在老重庆的车站和码头,他们是最活跃的一群人,一家人的生活都维系在他们的脚板和双肩之上。

不记得是哪位老作家写过的黄包车夫工作的情形了,摘抄一段。

车夫蹲下,两臂由外夹住两边车柄,手握紧车把,稍稍起立,乘者身体随即微微仰起,瘫靠在背椅上,车夫便开始使力地拉着前行…

我想起了《骆驼祥子》,想起了虎妞,经典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对人物的塑造,让人可以在很多年以后依然对他们经历的生活身临其境。这就是我从来都坚持写字的原因,而不是方便地拍一段哗众取宠的视频。

巷子在前面折了个直角,成了一段倾斜的下坡。

两侧古朴的砖墙上苔痕斑斑,有诗有画有浮雕。这里展示的重庆离今天更远。

邹容反清

此处着墨最多的是五福宫,这座重庆清朝时候最高的一座楼如今已消失无踪,仅有些诗词留下。其中有首乾隆朝时候的进士诗写得有些味道:

孤负登高约,空来五福宫。有心脱绛佩,无地买郫筒。射雁怀仙客,升台忆宋公。不如且归去,待酒菊花丛。

徜徉在两侧浮雕与民俗画和喷绘照片构筑的怀旧气氛中,慢慢走过自来水厂旧址。

关于小时候的记忆扑面而来。

妈妈的泡菜坛

就没有一种菜能逃脱装进重庆人泡菜坛里的命运。这话虽是调侃,却也说明了泡菜这种食物与重庆人的密切关系。

在物质不是太丰富的从前,家家户户必备的泡菜坛给大家的贫瘠带来了富饶的滋味。

斜坡就快到底,鼓楼巷口近在咫尺。墙上的展示变得更接地气,都是些重庆人常说的重庆言子,什么“犟拐拐”、“踏雪”、“毛焦火辣”、“脏班子”,“说”满了几面墙。

火炉挑挑

巷口的最后一幅浮雕是过去走街串巷的小贩,担着烧着火的炉子走街串巷。跟着他走出巷口,这趟老重庆的记忆之旅就该“收秤”了。

如果你还不太累,有精力继续游历,那么便沿着金汤街,走回来时的民生路上,韩国使馆旧址和巴蔓子墓都在这条路边,步行过去,要不了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