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牛一直都是比较尊贵的动物。那时候的朝廷就禁止随意宰杀耕牛。据说早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就制定了“厩苑律”,即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对所有的耕牛进行评比,那些负责管理牛的人如果把牛养得好就会得到奖赏,一旦把牛养瘦了就要受到严重的处罚。
唐宋的时候也一直沿袭了这种做法,还立法保护耕牛,作为包青天的包拯曾经就遇到过一个跟牛有关的案子。包拯考中进士后,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作为大孝子的包拯选择辞掉了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去了。
等到包拯的父母去世后,守完丧期的包拯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这件跟牛有关的案子就是在他天长知县期间接到的一起案子。当时正好是秋天,一位老农慌忙跑到门前击鼓喊冤,等到这位老农跪在公堂上的时候,直接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牛舌,哭着对包拯说自己的牛被人割了舌头。
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牛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田里的很多活都离不开它。现在牛舌被人割了,牛就无法吃东西了。一旦长时间不吃东西,这头牛就会死去。=牛死后家里的农活就没法干了。除此之外,找不到伤害牛的凶手,这位老农护牛不利而遭到严重的制裁,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包拯仔细听完这个老农讲述事情的经过之后,没发现他提到什么可疑之人,就对他说:“回家把牛杀了,凶手自会跑来投案。”这位老农虽然心有疑惑,但是一想到包大人的为人就信服了,他也知道这个牛活不下去了,即使不舍得,还是忍痛将它杀了。
就在这个老农把牛杀了的第二天,又有一个人跑到衙门报案,说他发一个人将自己家的耕牛给杀了,请求大人治他的罪行,而这个杀牛的人正是昨天报案的老农。听完这些消息之后的包拯心里也明白了,直接叫捕快将这人给抓了起来。这时候报案人当场蒙了,自己是来报案的,你们不去抓那个杀牛的,怎么把他给抓了。
这时候包拯反问报案人:“你是如何得知那个老农杀了牛,要知道那只牛的牛舌被割了,根本就叫不出声音,除非你一直在老农家附近暗中观察他,那么你一直暗中观察他有什么目的呢?这时候报案人也明白这就是一个局,而他就是那个往局中钻的人。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其实报案人和这个老农有一些大矛盾,想要除掉老农又不敢杀人,就将目标定在老农家的那头耕牛身上,要知道那时候牛是比较尊贵的动物,一旦出现问题了,官府都会派人过来查明原因,如果是个人原因就会有牢狱之灾。
他趁着老农家没人的时候,将老农家家牛的舌头给割了,一直暗中观察着老农看他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无论是看着牛死还是把牛杀了都会到衙门申请一头牛,到那时自己将老农家牛死的事情捅出去,这样的话老农就会有牢狱之灾。他怎么没想到,会遇到这么英明神武的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