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视觉中国
打破设定,生而自由。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女明星素颜到底有多丑?”
里面大多是一些当红女星的素颜照,看着也确实和平时形象有一定差异。
但让我感到心堵的是,除了那些靠贩卖姿色的花瓶女星。
就连刘涛、孙俪、赵丽颖这些实力派女演员居然也榜上有名。
而更让人恶心的,还有评论区的恶毒言论。
“长这么丑还出来丢人现眼!”
“晚上老公看了会吐吧?”
“不会再看她的剧了,一想到本人长这样就出戏!”
且不说这几张照片是不是真丑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
要知道,这三人本就不是靠外貌出名,她们的成功都是靠拼命和敬业换来的。
不仅每年都有好作品,塑造的角色也是深入人心。
如今,她们的素颜照竟被某些观众如此辱骂,实在让我如鲠在喉。
一直以来,不少人对女明星总有一种偏见,认为业务能力不是最重要的。
首先得看脸,只有长得足够漂亮,才能通过观众法眼。
什么实力不实力的,都只是加分项,没有颜值,一切免谈。
这导致一众实力演员不得已浓妆艳抹,甚至整容来讨好观众。
但在我看来,一个优秀女人漂亮与否,只是她魅力的其中一个方面。
外貌背后,还有许多其他可以挖掘的优点。
可绝大部分中国男人,只会夸女人漂亮。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对女人最大的肯定。
即使一个女人事业有成,外界评判的标准,依然是漂不漂亮。
漂亮的叫知性女神、美女CEO、美女老板。
外貌欠佳的则被暗地里嘲笑,是因为没有感情滋润,才这么拼命工作。
其实,女人本来就很漂亮,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美。
更重要的是,她们并不只有漂亮可夸。
凭什么男人可以爱情事业双丰收,而女人却只能被夸漂亮,找个好老公,不配谈事业?
在我看来,这非常不公平。
欠夸的女人,被定义的人生
中国女人太欠夸了。
无论能力多强,事业做得多好,得到的都不是夸奖。
而是将价值限定在单一功能——性别优势上。
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话:
“明天见客户,带上X吧,有美女在好说话。”
“看到那个背LV的女经理没,听说她和老板有一腿,不然哪能升这么快。”
“团队刚招了个女生,能力有待考察,但胜在长得好看!”
说实话,每当听到这些,肚子里就翻江倒海,恶心至极。
好像女人只是职场上的“福利”,而不是工作伙伴。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女性在职场中会受到哪些歧视?”
其中高赞回答特别扎心:
“只要爬的比较高。
长的好看一定是出卖色相灵肉,
长的难看一定是没人要的工作狂。”
好像女人天生就该属于低端、附庸地位。
社会价值无法在职场上得以体现,只有性别是唯一的优点。
这让我想起一条女性视角的职场歧视视频。
里面的女性,一个个事业成功,光鲜亮丽。
却经常受到不堪入耳的偏见和歧视。
“靠脸上位”
“穿这么少去勾引男人”
“躺着就能赚钱”
在不少人眼里,女人事业上出成绩是性别优势,做得不好是理所应当。
反正到头来都是要依附男人生活,还不如早点找个人嫁了,来得更名正言顺。
这个社会,始终对女性抱有固化期待。
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成为某个角色:妻子、妈妈。
而职场,只是一个路过的客场。
以至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是关注应聘者的性别和生育状况。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
女性因性别原因晋升受阻是男性的10.6倍;
今年职场女性的平均薪酬依然比职场男性低23%;
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仅有18.7%,男性远远高于女性。
总之,女孩们不管走多远,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即使作为知名企业家的董明珠,在节目上也常被提问关于日常穿着打扮,工作之余都在做什么之类的问题。
对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女强人,就算她自己内心真的很快乐,在很多人眼里也不是真正的快乐。
因为她不符合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
所谓的职场独立女性,其实从未获得过公平的对待。
平衡事业和家庭,是最大的谎言
虽然困难重重,凭借努力,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还是突破了70%,居世界第一。
职场女性正成为越来越难以被忽视的群体。
然而,社会并没有就此放过她们:
“要工作可以,但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背负着“完美女性”的要求,女人们总是在亏欠感中被虐得筋疲力尽。
上班要应付老板、客户、同事。
回家要做家务、照顾老人、丈夫、孩子。
职场角色和母亲身份,就是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职场妈妈的内心有多憋屈?
如果做一个女强人,会被说成“不顾家”。
如果把心思多放在家庭,单位就会看低她的价值,产生不信任感。
电影《未生》里有一句台词:
“职场妈妈就是罪人,在家对婆婆对孩子是罪人,在公司对老板是罪人。”
很多女性也会因为这种期待而降低自己的事业野心。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中国女性性别态度调查,其中一道题是:
“生育后,你可能会做出的职场决定是?”
结果38%的女性选择从事时间更灵活的工作。
18.5%的女性因为家庭原因拒绝有挑战性的工作等。
可问题是,凭什么一定要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因一次采访上了热搜。
记者问她:
“作为女性,您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角色?”
张泉灵硬核地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我要明确告诉你,我很讨厌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女性的偏见。
你为什么好奇这个问题呢?因为你觉得应该平衡。
我特别好奇,你们采访男性企业家的时候,会问平衡性的问题吗?”
波伏娃说过:
“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当女人走上一条已经设计好的轨道,就会掉入“平衡”的陷阱。
不仅要承受工作上的压力,还要同时承担几乎所有家庭劳动和育儿的责任。
因为这是女人的天职。
而男人只需要管好事业就行。
在这套既定规则里,多少人累死累活,迷失其中。
我认为,妈妈们为了家庭付出,真的很让人敬佩。
但这应该是她们个人心甘情愿的选择, 而不是所有女性都该完成的KPI。
有句话说得好:
“不是一个国家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而是一个国家对待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
女性不应被标签化和区别对待,她们做出的选择和努力,都值得被尊重。
完美地平衡家庭和事业,不过是个好听的谎言。
“妈妈”不是主业,“爸爸”不是副业
生过孩子的职场女性都明白,所有时间都被占据。
白天上白班,晚上还要上夜班,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就像一个机器。
只有在深夜孩子睡着后,时间才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马伊琍在荧幕上,经常饰演女强人角色。
但她在一次采访中却表示:
“事业和家庭,根本无法两全其美。”
自从当了妈妈,她晚上几乎不出去应酬,即使去了,也一定在8点半左右回家。
每天她都得等到孩子们都睡了之后,再进行工作,比如看剧本、回短信。
前前后后忙完,整个人也差不多累到虚脱了。
她十分感慨地说:
“那些所谓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女性,每天过那么好,她家里一定有帮手,一个人是做不了这些事情的。”
所以,不是女人能力不行,而是这本来就是个天大的难题。
既然孩子也有父亲的一半,那家庭责任也该有男性的一半。
只有分工越明确的家庭,生活才会越和谐。
宁波有位俞女士,大儿子在上幼儿园,小女儿托给爷爷奶奶照顾,她和丈夫都在上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她制定了一张详细的“分工表”,除了对儿子的要求外,更包括他们夫妻两人的家庭职责分工。
一个好的丈夫,就应该参与到家庭的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支撑。
要让另一半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即使再忙,哪怕只是稍微分担一点家务,多一点陪伴和交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就是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毕竟家是两人共同建立起来的,孩子需要两个人生养教育。
“妈妈”不是主业,“爸爸”也不是副业。
这个智能化的时代,大部分工种已经不需要靠传统体力劳动来支撑。
男女性别也没有了那么大差异。
不少女人同男人一样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事业上并不比男人逊色多少。
女人有权谈事业,更有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男人女人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工作与家庭中来回切换,家庭和事业的占比也可以因人而异。
抛开社会给我们贴的标签,偏见和压力。
选一个你最想成为的角色,是新时代独立女性应该享有的权利。
打破设定,女人生而自由
女性想要向前一步,自身的勇气与决心是先决条件。
父母的认可、婚姻队友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尊重也是必备条件。
少了哪一环,那翅膀仍是纸糊的、行李仍是笨重的。
我们不是鼓吹女人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事业、保成功。
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认同和支持。
中国女人,也该拥有荣誉感,自由,和可能性。
可以去不停地打破规则,建立自己的事业,实现理想。
去年,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女士,成功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非政府组织)外籍院士。
这让她频频冲进热搜榜前五,热度堪比一线明星。
要知道,该荣誉含金量极高,代表了全球学术界最高水平。
其中有19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目前仅有30名中国籍学者进入入选名单。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
而在此之前,颜宁已经凭借各种开挂的“学霸”事迹,多次上过热搜,堪称“明星学者”。
一路从清华读到普林斯顿的博士后,在不到30岁的时候,受聘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震惊整个学术圈!
37岁时,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半个世纪以来,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为人类疾病开发药物做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2015年,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6年,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在她的努力下,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院也成为了世界顶级科研所。
曾有人问颜宁:“为什么你可以有这么多学术成果?”
颜宁调侃式地回答:“因为不用做饭做家务。”
这个并非玩笑,在国内的时候,父母一不催婚二不要求她“入世”,生活上的事通通帮她搞定。
这让她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精力和时间,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
试想,如果颜宁身边的人都不支持她做科研,一味鼓吹回归家庭的传统言论。
可能这颗“科学之星”还没有升起就直接陨落了。
颜宁在一次采访中说过:
“我喜欢自由的人生,从事科学研究,最幸福的就是自由感。”
这就是女性最好的状态:打破设定,生而自由。
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在有限的生命里,决定自己怎么度过这一分一秒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这是你经过思考、独立的选择。
而不是屈服于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
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认真去想一想,到底想要什么。
选你最喜欢的那条路走下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
资料来源:
澎湃新闻:《宁波二胎家长自制“育儿分工表”:为让孩子有好习惯》;
百度百科:“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