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火星的“恐怖7分钟”到底是怎么回事?

发射飞船上火星的难度远比月球要难得多,“恐怖7分钟”就源于此,这就像多年寒窗苦读,走上了考场,能否过独木桥全靠这7分钟,家长是两眼一抹黑,只能等待最终的成绩。

登月与登火星谁更难?

1969年,人类成功在月球上插上了旗子,拿回来了“土”特产。很多人质疑,认为技术难度太高。到底是在质疑人类当时的科技水平,还是吃瓜群众就喜欢阴谋论呢?

如果是科技水平,为什么没人质疑火星任务呢。同一时期人类也向火星迈出了脚步,1962年前苏联,1964年美国水手四号探测器等等大量火星任务,有兴趣的去查查资料。

到天问一号发射前为止,人类已经发射了45个火星任务。第一次是1960年,前苏联,最后一次是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于2018年11月26日在极乐空间基地着陆。在这45次任务中,19次成功,26次失败,多次失败都是因为着陆器“姿势”不对,“摔”在了火星上,在火星上软着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地球和火星的距离最近时只有5500万公里,但是去往火星并非像扔飞镖从A到B墙上的10环,那么简单,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扔了个“回旋镖”。由于不同轨道之间运动的复杂情况,在到达火星旅行距离会成倍增加。

火星和地球在太空中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以不同的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火星就像一个旋转移动的靶心。这意味着要到达火星,必须遵循椭圆轨道,执行从地球到火星轨道的转换。这个巨大的椭圆轨道,在技术上被称为霍曼转移轨道,我们刚发射的天问一号走的也是这条轨道。

移动的靶心要打提前量。在这种空间追逐中,宇宙飞船逐渐缩短了它与火星的距离,同时宇宙飞船和火星都继续绕太阳运行。这种轨迹有点像怕越位的足球队员望着足球传出的轨迹,然后追着球,看能否球落地,人达到,然后抬脚把球完好无损地接住,而不是射门。当然传球可以直线,抛线,球员可以用头、脚、胸等控制,而火星不是人,飞船需要轨道计算,接触姿态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由于不能直线到达,因此火星的航行就需要按着轨道“绕道”而行,距离从大约5500万公里,提升到超过4.5亿公里,如果选择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燃料可以节省,但距离还需要增加,距离意味着延迟。

无线电从地球向火星发送一个指令平均需要12.5分钟,而接收返回信号需要同样的时间,因此从地球上实时遥控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是根本不可能的,整个过程必须自动化。因此,没有机载计算机的帮助,就不可能实现自动控制下降。机载计算机要能够根据实时情况处理复杂的操作,而预计的操作必须与实际情况完全匹配。很多人说登月的时候电脑还是晶体管,但却没有人意识到好歹阿波罗飞船上还坐三个人呀,而且月球上没有“风”(大气)!

从这里看,登月实际上要比火星登月容易得多,就像某斯拉,你人睡在车上,让它从北京自动驾驶到上海,到底能不能到你并不知道。而如果是从北京到河北,还有人在驾驶位子上看着,随时准备介入,大概率是能到的。

恐怖7分钟

由于我们在地球上无法介入,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之间的这段时间就被戏称为“恐怖7分钟”别看这短短七分钟,对于那些在地球上等待火星信号的人来说,数年的设计、数亿的投资以及整个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都取决于这每一分每一秒,计算机的每一条指令,代码中的每一个字符。

第一个危险是进入大气层,这个过程必须要有合适的倾角,大约是12度。此时,前面的隔热板需要具备两个基本功能:

1.吸收飞船的大部分动能,由于大气摩擦可以使飞船在两分钟内从20000公里/小时减到1600公里/小时左右;

2.保护飞船上的精密仪器和电子元件不受摩擦产生的热量的影响,热量很容易超过1000摄氏度。

随后,在距离地面约9-10公里的地方,下一步减速的任务交给降落伞。火星的大气比地球的稀薄得多,降落伞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单单依靠它,所有的东西落在火星上只能是一堆“渣”。

大气层中虽然不能借摩擦力踩刹车,但我们可以反向加速。因此,探测器必须配备反向火箭,从距离地面2公里处开始工作。听着很简单,除了速度,你注意“脸先,还是P股先”着地了吗?去年印度登月的20多公斤的“遥控小汽车”就是因为“姿势不对”落地摔了个粉碎。因此,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一些列的操作:

打开降落伞;

前挡热板的释放;

打开后护罩和降落伞;

测高仪开始工作以测量离地面距离的变化

图:好奇号从进入大气层到软着陆火星表面这段“恐怖的七分钟”期间必须执行一系列复杂的自动操作

当反向火箭停止下降直到接近零的速度时,着陆器和探测车会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完成最后几米。当然软着陆并不能硬碰硬,所以我们还需要气囊。在第一次与地面接触后的一系列弹回中,安全气囊吸收了大部分与地面碰撞时的动能。

图:探路者号使用的安全气囊。

与此同时,隔热板、降落伞、火箭需要保证脱离时可以和探测器保持距离,以确保掉落到地面的各种碎片不会干扰安全气囊的弹跳。谁也不想“遥控汽车”好不容易着地了,然后被降落伞盖住了,走走轮子还被缠住了,走都走不出去。当探测器着陆了,保护壳打开了,它才会向地球发出“我到家了”的指令,表明着陆成功了。

然而,从时间的尺度上看火星表面降落到底有多难?这件事所需的技术在40年前,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比今天的要低得多时就成功过。然而成功的背后还有一半的失败,天问一号能否走过这“恐怖7分钟”,是我国探测火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