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梢》是一部犯罪电影,更是一部煽情的家庭电影,影片中的男主虽然成了一名绑匪,但是他首先是一名好父亲,一个伟大的父亲为了救治生病的儿子不惜铤而走险,虽做法有点极端,但也说明了美国社会的一些医疗保险的弊端,结局还算温馨,连结尾曲都会听完的温馨电影。
《迫在眉梢》中父爱如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如此真挚的感情、精彩的剧本、出神入化的演技面前,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还是让电影本身的画面去说话吧,男人一定要看的一部电影,如果你认为自己会肩负起父亲的责任。虽然是很老套剧情,却演绎精彩的电影。
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连片尾曲都听完
《迫在眉梢》讲述的就是没有全民医保时代,在美国发生的一出悲剧。剧情与在许多地方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很相似。当儿子身患重病但拿不出25万做手术,父亲JohnQ爱子心切,在各种筹措资金甚至恳求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最终铤而走险,劫持了医生和一些病人作为人质,与警方对峙。他声称医院必须将他儿子的名字放在心脏移植的手术名单上,否则将杀害人质。
这部电影是奥斯卡影帝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主演,奥是否看过这部影片不得而知(看过的可能性很大),但至少影片所反映出的制度缺陷,最终被奥通过不懈的努力解决了。
其实情节是挺老套的,父亲为了给儿子治病铤而走险,最后奇迹出现儿子得救,父亲也因为情义打动了评审团而从轻发落。心情还是沉重的。任何制度都有漏洞和灰色地带,而为之付出代价的通常都是最贫苦的人民。医疗保险便是最关系民生的一环。我已经不是愤青。
从未有这样一部电影,看完此片,除了对奇迹不抱太多期望之外,更多的是对此片前段反映的“吃人”的死制度,和永恒不变的父爱亲情而感动。无论编剧用了多少桥段和噱头,这部片子的基调还是真实的。
好父亲还是绑匪?
整个故事的结构很紧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而精彩的构思。从美国众多关于急症室的高收视剧集来看,美国的观众都对关于急症室的内容是很受乐的;绑匪和警察的对持又是主流电影的模式之一。将聚集病人的急症室和绑匪联系在一起再添加一点催泪的父爱进去,一部打动人心的精彩电影就此诞生。
电影里的民众及被约翰·Q绑架的医务人员和病人,毫无疑问地都站在了约翰的一边,在他们眼里,约翰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父亲,因此他们必须帮助这个可怜的家伙。和民众对立的是警察和政府,在他们看来约翰首先是一个绑匪,然后再是一个父亲。当然这是由于他们站在不同的地位来看此事的。所以这部片子在上映后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赞扬影片的人大多因为它对当今的医疗及保险制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质疑和谴责,浓缩了许多普通人真实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反映了社会的时弊。有些观众甚至指责影片鼓励人们运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因此对影片加以批驳。”
只是,人们之所以会采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深究其原因只能凸现社会的不公平和弊端。在追究犯人的罪过的同时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更加要反思一下现行制度的各种漏洞,让人民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本应美好的世界上。我相信,约翰是一个好父亲,然后才是一个好绑匪!
选择去战斗
有些人对过于好莱坞式的童话结尾感到不满。觉得不真实的就一定不深刻,而不深刻则是不可原谅的。西方社会大众文化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就是要去宣扬光明。类似于一种责任。这中间是否有宗教或者统治方面的原因不知道,但是如果现实过于晦暗,会引发对生活的绝望,那就要改变表述,让它看起来没那么糟,给生活以希望。所以不必埋怨编剧。
JohnQ体现出了幻灭在我们工人阶级身上的,本来应该具有的斗争精神,在人生被侵害和侮辱时,选择反抗,义无反顾的去战斗,这是对的事情。正义和良知,是为了光明,而出现在电影里的。在现实的世界,别去奢求期盼谁能给你,如果没有,那么自己动手去拿。
爸爸始终是伟大的
看的时候很容易想到两部电影,一个是塞缪尔·杰克逊的《王牌对王牌》,一个是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前者是一个无奈的黑人警察面对社会的不公只能用劫持来捍卫自己的清白;后者是一个穷困的黑人父亲面对生活的失意一直没有放弃希望,直到听到幸福来敲门的声音。
而《迫在眉梢》的感觉有点像是《当幸福来敲门》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王牌对王牌》的剧情,社会上总有不得志的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忍,可以等着机会的降临,让儿子等死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了,最终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父亲选择了对制度掀桌,拔枪指向了认钱不认人的医师,他要靠自己的反戈一击赢得社会的关注,赢得儿子获取重生的机会。
《迫在眉梢》上演了一出在丑陋的制度下,深沉的父爱如何同现实搏击的故事,结局非常好莱坞,完美的收尾,大家都平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真正的现实肯定远比电影要残酷的多,也许父亲就那样被警察狙杀了,也许儿子就算放上了名单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心脏,只能接受死亡,也许手术是失败的……。
但在不可知的命运面前,我们只能期许一个合理的保障制度了,在回味下父亲在决意自杀用自己的心脏保全儿子时的那段独白吧,即使再混账的制度和国度,也不能掩盖耀眼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