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最著名之一的青岛海滩为例。
潮间带
图一
图二
潮间带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通俗地说,就是涨潮和退潮之间海水所能漫过的区域。如图一,凡是海水能较长时间覆盖的地方,都像千年不洗的床单一样“污迹斑斑”,但此时却是大部分露出水面的,这就算“潮间带”;近处看上去很干净的礁石,海水基本够不着,当然也就没啥附着的生物。
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潮间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能在这儿安营扎寨的都是硬茬儿。这鬼地方的特点是微环境变化剧烈,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不会点儿什么“龟息大法”都活不下去。通常体型比较小,尤其是像栈桥海滩这种人尽可夫的地儿,个头大了早下锅了。
长牡蛎
图三 长牡蛎
OK,先从礁石上的“污迹”开始说起。非常惭愧,我曾长期误认为那些白色斑块只是很久以前牡蛎们爱过的证据,今天才发现有活着的。虽然双壳紧闭,但能感觉到生命的气息。如果你足够不要脸,可以带上趁手的工具和青芥辣,现场吃起来。基本都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看起来并不长,那是环境恶劣没长开。
东方小藤壶
图四 东方小藤壶
这种长着微型鬼脸的小东西就是传说中的“藤壶”,可能是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营固着生活的甲壳类动物。幼时可自由活动,后通过黏性极强的藤壶初生胶黏在石头上,礁石上成片的灰白色圆形小凸起也是它或其遗迹。南方海域有可以入馔的大型藤壶类,据说味道极鲜,北方的太小不值当的。
背小笠贝
图五 背小笠贝
图六 背小笠贝
海滩上是绝对不会有鲍鱼的,倒是有一种和鲍鱼一样螺壳较扁的小型螺类,图三的空牡蛎壳中就趴着几个,这叫背小笠贝/lottia dorsuosa,螺壳形状就像个斗笠,故俗称帽贝、将军帽(台湾称“鸭青螺”)。我儿子更小的时候很喜欢这东西,,简直爱不释手,亲切地称之为“小鲍鱼”。要是能长大一些,真能和鲍鱼相媲美。
短滨螺
图七 短滨螺
礁石上数量最多的螺类,恐怕非短滨螺/Littorina (L) brevicula莫属。我感觉现在好像还不到季节,有时候海边礁石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这东西,密恐患者看了当场就得跪下。长时间离水也不会死,甚至能爬到连我这种玉树临风的个头都要“仰拍”的高处,也不知图个啥。能吃,好吃,即青岛人说的“香波螺”。
紫贻贝
图八 紫贻贝
图九紫贻贝
在犄角旮旯处,还有挤在一起的黄豆或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贝类,即幼年“海虹”,青岛最便宜的海鲜之一,正名紫贻贝/Mytilus edulis(或同属),如图八。为了给各位树立正确的参照系,我薅下来俩放在手心。这东西靠“足丝”固着在石头上的,得用点内力,又不能太使劲,不然就碎了。毕竟还是个宝宝。
智人
图十 求偶期的智人
海边的物种当然不止这么寥寥几种,但今天碰到的有名有姓的就这么多,主要是日头太晒,懒得再继续探索了......下面我再把以前拍的几种海洋动物一并介绍下,地理位置还是限定在栈桥附近,能不能遇到可能和时间、季节有关,随缘吧。
肉球近方蟹
图十一 肉球近方蟹
翻开海边的小石块,可能会有比小指甲盖还小一半的小螃蟹四处逃散,但太小了我不认得,稍大一点的还行,比如上图这只肉球近方蟹/Hemigrapsus sanguineus,一般就栖息于低潮线的岩石下或石缝中。其因“钳子”关节处有个像“肉球”一样的结构而得名,并不是说它浑身都是肉,不过也能将就吃。
红条毛肤石鳖
图十二 红条毛肤石鳖
图十三 “七星鲍”
这位又是何方妖孽呢?像踩扁了的“八节毛”,又像土鳖。嗯,确实是“鳖”,只不过它叫“石鳖”,全称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黄渤海海域最常见的一种石鳖。石鳖是原始类型的贝类,贝壳由8块壳板覆瓦状排列而组成,可食,商品名通常叫“七星鲍”(借图说明一下),200多一斤。
海蟑螂
图十四 海蟑螂
海蟑螂/Ligia oceanica,甲壳类,乍看像花盆里的潮虫,像就对了,它们是远亲,俗名就叫“海潮虫”。这东西有一个致命的特点,特别喜欢在礁石聚大群生活,行动迅速一致,整个群体就像黑压压的潮水一样涌动,想象一下吧......很少有人会喜欢它,大概只有一个用途,富含蛋白质,能当钓饵。
纵条矶海葵
图十五 纵条矶海葵
海水下偶尔可见一朵朵黄色的“菊花”,伸手触碰之,会迅速收缩。凡是海中长了个菊花模样的,往海葵上猜大概不会错,栈桥旁边能看到的是纵条矶海葵/Diadumene lineata,体壁橄榄绿色、褐色或浅灰色,上有12条橙红色或深红色纵条,故名。能吃,我见过有拿它炒年糕的,但青岛一般不吃这种。
纹缟虾虎鱼
图十六 纹缟虾虎鱼
潮间带中的积水处名为“潮池”,里面有鱼也有虾,我只大致上认识一种最常见的鱼,即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或双带缟虾虎鱼),最长不过10cm,通常身披横带(体色会变,养几天就没了)。咸淡水皆宜,据说太湖中都有,但直接扔淡水恐怕不行,得有个适应的过程。
大叶藻
图十七 大叶藻
图十八 大叶藻
最后以今天的收获为结尾吧。今天有幸碰到了被冲到岸边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看似平淡无奇,实非等闲之辈。虽然名字中有“藻”,却是正经八百会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与大海之广袤无垠相比,其中的被子植物少得可怜,青岛海边常见的海中沉水植物就这种,我也是头回见。
以上,可供带孩子去海边“赶海”的年轻父母参考,有利于树立起“学识渊博”的高大形象。说错了也不要紧,反正孩子又不懂。
作者:五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