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欧洲战事终于结束,但远在亚洲地区的日本依然在负隅顽抗,准备与同盟国进行本土决战,同盟国在1945年中上旬向日本递交了无条件投降条件,通过与日本的数次谈判后,日本政府接纳了大多数条件,但有一个条件却不能去除,那就是"保留天皇制"。
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是彻底的,君主立宪君主和贵族的手中权力很大,尤其对于军队的管控上,所以天皇也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之一,而这件事情在盟军高层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对于天皇的处置,同盟国当时有两种方案。
1.改造日本天皇制度加以净化,去除天皇的神权,只保留其名位
2. 彻底清算天皇制度,杀掉裕仁天皇,打造一个新的日本。
通过长期的讨论后,同盟国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同意保留天皇制度,而日本方面也欣然接受,决定向同盟国投降,二战结束。
但细想的话明明当时大局已定,同盟国完全可以向日本强制提出无条件投降,彻底清除天皇制度,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来源于长远的政治考虑。
首先从日本的国民思想教育做起,二战日军之所以抵抗顽强以及国内民众即使在山穷水尽时也长期支援战争而不分裂,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天皇,当时日本政府利用天皇神权的统治,是作为当时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象征,也是日本最后的尊严之一,加上日军内部长期奉行忠君教育,天皇的命令就是一切必须执行,所以当时若不是有天皇的口谕宣布投降,日军当中的顽固派也不会那么干脆利索的结束战争。
所以保留天皇制度是可以尽快结束战争的一个方法,当时日本的本土决战已经疯狂到全体国民的性命来殉国,也就是当时的"一亿总玉碎",强制作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保留名义上的天皇制度,让战争尽快结束,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其次,在战后的政治考虑当中,若直接清除天皇,相当于毁掉了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和尊严,对日本的管控将十分麻烦,反抗美国政府的浪潮将此起彼伏,若保留天皇制度,以天皇的名义要求日本顺应同盟国的要求则会好很多,况且当时裕仁天皇得知同盟国不会将他视为战争犯非常感激的,愿意听从同盟国的一切指示,所以保留天皇制度,维护日本人的精神尊严有利于对日本的管控和战后的经济政治重建,使得日本可以成为亚洲对抗苏联的重要前沿阵地,所以取消天皇制度无疑多此一举,还会添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