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人提问:
我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工作,但在这我发现,公司不是按照能力去选拔人才,而是按论资排辈、看人脉广不广,关系好不好、有没有背景来选拔人才。
我特别不喜欢公司这样的状态,因为这样的话,像我们年轻人升迁肯定就没指望了。
所以我现在觉得特别痛苦,想辞职算了,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倒闭是迟早的事情。
看了这个小伙子的困惑,我相信有很多年轻人的想法都和他一样--大家一致会认为“论资排辈真是一件太不公平的事了”。
可是大家想过没?能做到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肯定是非常优秀的,能够在这样的企业走上领导岗位的肯定也不是常人,那为什么很多大公司都有这种论资排辈的潜文化呢?
要想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先来说一个历史制度--立长不立贤。
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什么叫做立长不立贤。这个制度是指古代帝王为了延续皇位,把生下来的长子立为太子,让他长大后登基成为皇帝,这就是立长。
那为什么不立贤呢?比如说皇帝喜欢另外一个皇子,觉得他很厉害,文武双长,品德又好,特别喜欢他,能不能把身为长子的太子废掉,改立这个自己喜欢的孩子呢?
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很多历史剧,像这样废长立贤的事件肯定是有的,但我们也知道只要皇帝这样做,势必会引起朝内动乱,引起党争。
为什么呢?
其实一个王朝的建立和初创企业是一样的规律。乱世的时候,团队创业初期时,肯定是选能力强的人上位,因为要应对外部矛盾,没有时间内斗。
但当一个创业团队从动乱时期到了安定时期后,就从打江山变成了守江山了,追求的东西变成了稳定,不是有句话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吗?
立长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只要这个孩子不死,只要不出事,那么他长大后就一定是皇上,朝内大臣就知道将来为谁效忠,自然在这方面没有了内部矛盾,没有了党争,大家都去讨好太子就行了。
但如果不立长,改为立贤,立太子这件事就变成了不确定的事情,将来谁是皇帝我不不清楚,于是朝内大臣们会纷纷抉择,进行党争,分成各派别。
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哪个皇子将来成为皇帝,就意味着有一大块利益蛋糕可以分配,这时谁都想咬一口。受利益驱动,大臣们就会站队,就会思考站哪队,划归为哪派。
只要这样做,朝内就会出现党派,出现党派后必定有斗争,因为谁都想把另一派给斗下去,好让自己扶持的皇子上位,内耗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如果不立太子,国家就会动乱,因为立储君是大事,如果不立,就会引起朝内混乱、互相争斗,国家出现内耗。
所以历代君王都沿袭了立长不立贤的制度。
一个国家的管理其实和一个企业的管理都是相通的,就像孔夫子所说的“治大国与烹小鲜”一样的道理。
当企业成为了大公司,也就是意味着到了守江山的局面。
所以这时候,“稳定”变得更重要,当追求稳定的时候就会舍弃一些东西,比如创新、冒险等。
经济学原理中有一个词叫做“机会成本”。这个原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如何抉择,总会失去一些,而失去的就叫做机会成本,比如当你选择打游戏时,你就失去了学习成长的那个契机。
抉择的背后都是有成本的,就像君主选择了立长不立贤,看似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其实这些人早就把它当作成本去处理了,我可能选不到将来的好皇帝,但能让国家更稳定,舍弃的就是将来可能出现不了一个好皇帝的成本。
如果皇帝在意的是“将来我每一朝代的皇帝一定都要是好皇帝”,那这时的方法就变了,就会变成立贤不立长,出现的成本就是发生内斗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国家损耗大了。如果皇帝在立储方面一直犹豫不决,给了两边希望,那麻烦就大了。
迟迟不下决定,对于皇帝来说只是不下决定,但对于两边来说就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对于下面的人来说就是斗争不断,因为斗争失败的结果非常高,就会引起大的动乱,有可能一方就叛变了。
就像《琅琊榜》里的太子和誉王,皇帝给了两边希望,誉王封了七珠亲王,相当于比太子低半级,皇帝这点小心思就是告诉大臣,我将来有可能废太子立誉王。
于是朝堂上就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国家内斗变得非常多,皇帝为了制衡,迟迟不下决定,国力开始衰弱了,这就是创新的成本。
我们回到刚刚所说的企业论资排辈问题。
为什么世界五百强要用这种很不好的制度?因为大企业追求的是稳定,为了追求稳定,就会舍弃创新。
假如一个新人刚进入组织没几天,就成为了老领导,这样老员工就会不开心,于是就会产生斗争,发生内耗。而且能力这个东西其实很难鉴定,它是一种社会评价,你说你能力强,那还有比你更强的人在呢。
我们都知道,想去五百强的人太多了,在大企业其实每个人就是个螺丝丁,只要安安稳稳地把自己负责的那片工作做好就行了。
就像万达王健林所说的,他追求的就是稳定。
每种制度背后都有一系列的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很难持续下去,你去看创新公司,为了创新,创始人会在创新前,把原先公司主要来源的业务线利润厚的项目砍掉,把所有资金押到未知的项目上,这时候等于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蛋糕。想想埃隆.马斯克为了造火箭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所有人都在想这事到底能不能成?他们会想“你把所有财力都放在新业务线上,凭什么玩命跟你干?”所以他们会玩命去抵抗,而创始人顶着百倍的压力把这事给完成后,公司创新成功了,实现了十倍速的发展后,大家会说“做这个决定是对的”。但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其实是没人愿意相信的,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追求稳定。
打个比方,假如你年薪一百万,突然有人跑过来告诉你“你要换工作,你这工作不行了,表面看似现在挺好,但三五年后会被淘汰,你现在应该转行去做XX工作。这个工作现在没人干,虽然月薪只有二千,但只要你做,你将来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
你想了想认为可行,就把这事告诉家人,所有人都会觉得你肯定是疯了。但如果你顶着压力,最后成功了,大家又都会说“你真有远见”。
当年蔡崇信放弃百万年薪,选择一月拿五百元的薪水跟着马云干的时候,他妻子是极力反对的。
所谓“船大难掉头”,这是大公司的特性,企业舍弃掉了创新,舍弃了新机会,舍弃了让公司不死掉的机会,这是成本。
你选择了一个追求稳定的公司,你就得知道这个公司它求的不是创新,它是论资排辈,要去经营关系的,因为你选择了一个属于守城期的公司。
这个世界有一套客观规律,也有一套属于你的主观想法,我们的主观想法是对抗不了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的,我们要利用它们的方法、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既然这个公司是要论资排辈的,那我就去熬资历、经营人脉关系,利用它往上走,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边抱怨着公司论资排辈,一边享受着公司的稳定。
END~
我是吕姑娘,专注职场,如果你相信专业的力量,那么就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