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地方军政长官,出自于《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罢山阳国督军,除其禁制。”其实早在汉朝就开始设立督军御史,职务跟监军相似,后来变为统领军队的大将。
民国时期“督军”的职务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是北洋政府掌握国家大权,各省行政军事长官多称为都督,另设民政长,一起管理军事。等到袁世凯去世后,将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督改称督军。不但管军,还管政,是各省军政一把手。“由于民国时期军阀当道,有枪有人就会有权,所以各省督军除了控制一省的行政权力之外,还掌控着一省的所有军队,那么掌握一个省的督军手里能有多少军队呢?
由于各省的人数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省军队的人数自然各不相同。生活消费水平高的省人数肯定比较多,能养活的军队自然要比其他的省多,正常情况下一个省的军队一般在一万到十万人之间。经济发展特别落后的省可能只有养活八九千的军队,经济发展特别好的则可以养活十几万的军队,普通的省军队人数一般在10万以内,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才会发生改变。
其实一省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就要看他所在的这个省的经济实力如何,说到底就是要看他能养得起多少人的军队。所以在民国时期,各大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不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地盘来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毕竟没钱没人的话,谁还会去为你卖命。
冯玉祥当年率领祥第十六混成旅参加直皖战争,打败了陕西督军陈树藩,将自己所部扩编为第11师,并顺利担任督军。按照民国时期的军队编制来说,一个师的兵力大约是1万多人,所以冯玉祥这个督军当时手中只有1万多人。
阎锡山在山西当督军时,手上可用军队也只有1万多人。但他跟冯玉祥不一样,大力发展经济,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都将山西变成了模范省,靠着经济开始大力发展军事,不断扩充军队。用了10多年的时间,最终将手上1万多人的军队发展到13万人,最高峰时达到30几万人,是冯玉祥手中人数的十几二十倍。所以一省督军手里能有多少军队,完全取决于这个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督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