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屠城:漂洋而来的不速之客

被围困的特诺奇提特兰城

最早只是少数居民普通的咳嗽,看似是平常的症状,却迅速蔓延开来,接着是鼻子出血,再然后,患者们的膀胱出现明显的疾病。人们根本无力控制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大量人口死亡之后,随处可见腐烂的尸体,恶臭四溢,再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处理,犬类和秃鹫吞噬啃啮了这些尸体。死神收割了接近一半的劳动力,当父辈和祖辈都被传染去世后,许多人一出生就成了孤儿,这场瘟疫带来的影响,伴随着终生。

这是发生在16世纪初中美洲危地马拉的恐怖景象。据当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回忆,曾经繁忙耕种的土地上满目萧条,人口下降的速度让人感到头晕目眩。在大航海时代揭开序幕之后,欧洲和美洲开始尝试人类史上首度频繁交往,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的殖民征服之路,也带来了天花、霍乱、疟疾和鼠疫等烈性傳染病。

在殖民征服早期,疫病和欧洲人如影随形,给美洲大陆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轨迹。

据保守估计,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大约有5000余万印第安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自16世纪大规模的欧洲殖民者到来后,美洲原住民部落中暴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大型瘟疫,有95%的印第安人在16世纪被消灭,到了300年后19世纪初时,仅剩不到100万人。

在加勒比岛屿、墨西哥、南美大部和中美洲地区等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疫病发生的轨迹与西班牙人的征服进程基本保持一致。在1492年哥伦布首次来到海地岛后,1494年1月,这座加勒比海中的第二大岛就发生了瘟疫。此后,疫病不断袭击加勒比海地区,给当地带来了灭顶之灾。

病毒恶魔的脚步来得飞快,已经形成极大范围传染之势的天花,迅速覆盖了拉丁美洲,对印第安文明产生了极大破坏,导致一时强盛的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坍塌被毁。

当时的阿兹特克帝国统治者蒙特苏马二世

被围城之后,城中的阿兹特克人极易感染上天花病毒。

削弱抵抗者的意志和能力

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阿兹特克帝国的疆域大致和今天的中美洲地区相当,当时的阿兹特克帝国整合了特诺奇提特兰、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三个最有实力的部落,建立起贡赋体系,正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

1519年4月,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率领着600多人的远征队在墨西哥湾登陆,计划通过征战墨西哥,来获得新的奴隶和财富。当时的阿兹特克帝国统治者蒙特苏马二世,对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不速之客表示欢迎,在科尔特斯的船队上岸后,便派遣使者送来礼物,甚至邀请科尔特斯一行人进入特诺奇提特兰城驻扎。利用蒙特苏马二世的友好态度,科尔特斯在当年的11月入驻特诺奇提特兰城,居住了半年,还得到了阿兹特克帝国对西班牙国王统治权的承认。

和平只是暂时的,西班牙人对于阿兹特克原住民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践踏,引起了印第安人的反抗。1520年5月的一天,正值阿兹特克人为他们信仰的太阳神举行活人祭祀庆典时,城中的西班牙人突然发动袭击,屠杀尚处于狂欢中的原住民。在其后阿兹特克人对西班牙殖民者的反攻中,蒙特祖马二世死去,却也使得西班牙人伤亡惨重,不得不逃出城去,回到港口休整。

整座特诺奇提特兰城被西班牙殖民者叫作“墨西哥的威尼斯”

西班牙人暂时撤出了特诺奇提特兰城,带来的病毒却留在了这座巨大的人工岛上。特诺奇提特兰城建立在湖中,城中河道交会相通,独木舟载着货物穿行其中;另有三条石筑堤道通向湖岸,在堤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架设吊桥控制出入。阿兹特克人在城的外围搭建了人造湖田,在上面种植玉米、苋菜和鲜花等作物来供应城内,整座特诺奇提特兰城被西班牙殖民者叫作“墨西哥的威尼斯”。这座墨西哥水城安定平和的氛围,被终结在1520年的9月。据当时记载,在9月30日这天,一场堪称浩劫的大瘟疫降临在城中,侵袭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城中的居民最早是脸部、胸部和腹部感觉到疼痛,此后从头到脚全身开始剧痛。感染天花病毒的人们无法行动甚至移动,如同僵尸一样躺在床上,根本挪动不了自己的头颅和四肢,甚至做不到点头或摇头。如果试图移动一下身体,患者就会因痛感而大叫。除了死于疾病本身,还有许多居民因丧失最基本的行动能力,没有办法做到彼此照顾,更不用说外出寻找食物,最终只能躺着活活饿死。

此时,城外的西班牙殖民者休整完毕,召集了为数千人的部队卷土重来,对特诺奇提特兰城进行了封锁围攻。由于特诺奇提特兰城四周被咸水湖环绕,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被围城之后,城中的阿兹特克人极易感染上天花病毒。当西班牙人的军队轻而易举突破到城堡里后,他们震惊地发现,城中尸体遍地,到处弥漫着尸体腐烂的恶臭味,病毒的力量将这座城市中的抵抗力量几乎屠杀殆尽。

作者:吴阳煜

来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