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清初赫赫有名的战将,为清王朝对西藏、青海一带的统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身为一名汉族将领,他能够在防汉思想严重的满清政府中身居高位,并成为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封疆大吏,足见能力之强。
事实上,雍正继位后,为了拉拢这位汉族将军,还不得不把他的妹妹封为皇贵妃,并容忍他对自己不朝拜,君臣名分几乎荡然无存。
然而这种特殊的待遇,年羹尧并没有享受多久,第二年,他就突然被雍正削去官职和爵位,并被罗列了九十二条大罪,更是被赐自尽。年羹尧的悲惨结局,其实是可以预料的,别说他是一个汉族,就算他是满族,是皇帝的自己人,也不能做得如此过分。
因为中国自古就讲究“天无二日”,没有哪个实权皇帝能够容忍自己的皇权受到侵犯,而杀年羹尧,就是雍正维护皇权之举,并顺便起到登基后立威的作用。
汉族身份是原罪?同样是汉族,岳钟琪却逃过一劫
也许有人会认为,年羹尧之所以被雍正赐自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汉族出身。作为满清皇帝,对汉人是天然不信任的,所以年羹尧必须死。
相比之下,当年康熙拿下鳌拜,则只判了入狱,而没有赐自尽,而且鳌拜对皇权的侵蚀,比年羹尧可严重太多了。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因为同样是汉族,雍正时代的另一位大将岳钟琪,就没有走上年羹尧的老路。
年羹尧在世时,其兵权以及地位是在岳钟琪之上的,但他去世后,原先的一部分职位就被岳钟琪顶替,到了后期,无论兵权还是地位,岳钟琪都已经和当年的年羹尧不相上下了,可他最终却在雍正的刀口下成功逃过一劫,到了乾隆年间则又复出,并得了个善终。
这两个人,都是汉人将领,权力地位也都相仿,然而结局却大异,足见汉族出身,并非年羹尧的原罪,导致他被雍正杀掉的真正原因,还是得从他自己身上去找。
皇帝要的是奴才,尊严这种东西在皇帝面前是不存在的
那为什么雍正非要置年羹尧于死地呢?很简单,对方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年羹尧仗着自己是康熙爷为人处世帐下的老臣,又是皇贵妃的兄长,再加上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点都不给雍正面子,不但在西北做着“土皇帝”,还频频染指朝廷事务,这当然会让雍正极度不满了。
只不过,刚刚登基的雍正需要先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只能暂时拉拢年羹尧,而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对方的跋扈,从而让君臣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年羹尧被迅速处死。
反观岳钟琪,当他手握大权并立下赫赫战功的时候,对雍正仍然是恭敬有加,甚至表现得如同奴才一般。作为岳飞第21代玄孙,他不但没有继承先祖抗金的意志,反而全身心投靠异族。
比如有一次,一些人打着岳飞旗号反清,并派人劝降岳钟琪,结果岳钟琪立马就把这些人给告发。
宁可背负千古骂名,也要做背叛自己民族的事,可见对于满清,岳钟琪确实是死心塌地地臣服了,而这也正是雍正没有杀他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奴才,是不值得杀的,非但如此,这样的大臣,恰恰是皇帝最需要的。
乾隆年间复出,证明岳钟琪还有利用价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不难看出,年羹尧和岳钟琪这两位汉族将领的不同命运,与他们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不同是大有关系的。但雍正何等精明之人,他不杀岳钟琪,难道就没有其他考虑吗?当然不是,从岳钟琪后来在乾隆年间复出平叛就可以看出,对于皇帝来说,他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
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叛乱,多名将领征战无果,乾隆没有办法,最终只得把已经告老还乡的岳钟琪请出了山。
名将出马,果然非同一般,短短数月,就成功平定了大金川之乱。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岳钟琪的领兵能力在当时无出其右,年羹尧死后,他就是清廷最值得倚仗的将领。既然年羹尧非杀不可,那可杀可不杀的岳钟琪,当然就得好好利用了。
所以对岳钟琪去职而不杀,才是雍正最好的选择。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跟皇帝打交道,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像年羹尧这种性格,就是明显不适合当臣子的,或者可以这么说,他只适合当傀儡皇帝的实权臣子。只是很可惜,他遇到的是雍正而非汉献帝,否则的话,以他的将才,即便成不了曹操,当个董卓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