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汉人第1次,丢掉祖宗发源地中原,原因为何?

司马越、刘渊横空出世

整整几年,惠帝吃不好睡不好,本来自己就昏庸无能,致使西晋国家大权旁落诸位王爷之手,权力争夺,引发了291年的八王之乱,动摇了朝廷的根基。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效命于成都王司马颖的匈奴人刘渊好巧不巧看准西晋此时的忧患,巧言令色哄骗成都王,返回大本营——并州,挟诸侯以割据。

公元304年,刘渊自立为王,称汉国。此后,汉国声势如日中天,渐渐稳固了根基,在不断扩张中,直逼西晋王朝而来。

内有“八王之乱”,外有匈奴汉国威胁,内外夹击,愚弱的惠帝气急攻心,病倒了。然而此时,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公元306年,在一片内忧外患中,东海王司马越横空出世,以胜利者的强硬姿态将惠帝迎回洛阳,西晋王朝持续已久的“八王之乱”宣告结束。

“谁有大军谁横”,此刻起,西晋的政权被牢牢掌握在司马越手中。

逼死司马越

病重、如同傀儡被人死死掌控,惠帝再也扛不下去,驾鹤西去。司马越看准时机,拥立晋怀帝,继续专权,在朝政上越发得心应手。

在独掌大权的优越感冲击下,司马越并没有立刻出兵平息各地叛乱以及北方虎视眈眈的汉国,反而自顾自进行了一波“骚操作”,令众人纷纷感到不满,其中以晋怀帝为甚。

杀死八王之一河间王、诛杀前太子旧部大臣、与交好的大将军苟晞反目、诛杀晋怀帝舅父以及朝中大臣,矛盾几乎在一瞬间达到顶点,晋怀帝无法再忍耐下去,联合另一军阀苟晞,开始反抗司马越。

司马越得知这一局势,为了进一步守住军权,选择以战拥兵,310年率领此前已经被刘渊大破的洛阳残部,前去讨伐兵锋正盛的刘渊大将石勒。

但晋怀帝没有放过他,下旨讨伐司马越。

司马越似乎早已料到,又似乎始料未及,在惊惧与惶恐的双重夹击之下,司马越如同惠帝一样,凄惨死去。

经历了八王之乱,仅剩朝廷大军,因为司马越与晋怀帝的矛盾,被消耗殆尽。失去国防力量的西晋王朝,再也无力反抗外族的入侵,几近崩溃。

晋怀帝被俘

311年,外族入侵的恐惧,造成洛阳城陷入了混乱,盗贼横行,百姓们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境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事件。

面对此种境况,西晋官员纷纷逃离洛阳,晋怀帝深知西晋大势已去,亦带人出逃,但奈何自己早已无兵士、护卫可用,一出宫门就惨遭盗贼抢劫,一代君王沦落至此,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被逼撤回皇宫之中。

祸不单行,此时,刘渊已死,成功杀兄继位的刘聪得知司马越死讯以及洛阳境况,大喜过望,马不停蹄地集结匈奴大军,“继承父志”,派遣手下大将呼延晏再次围攻洛阳,洛阳朝廷无可奈何,只能苦苦支撑。

刘聪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西晋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及至河南,西晋军队已经连续被打败了十二次,前前后后加起来,被匈奴军队共歼灭三万多人。

照此速度,很快,呼延晏军队攻破了洛阳城。自古外族入侵,城内众人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此次大战也不例外。

匈奴军队入城后,第一件事就是烧毁洛阳城门,以及众多宝贵的府寺,随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久等援军未至,呼延晏带着战利品以及城内众多俘虏扬长而去,临走之时,将洛水中出行的船只全部烧毁,断绝了城中晋怀帝以及百姓众臣逃跑的任何可能性。

像是约定好了一般,呼延晏军队走后不久,匈奴援军再次攻破洛阳,呼延晏随即折返洛阳,灾难再次来临,一次比一次猛烈,洛阳危在旦夕。

以极快的速度攻进皇城后,呼延晏等人死性不改,持续蛮横作风,烧毁皇宫,抢走大量珍品,很快,皇宫沦为一片空壳,西晋宗庙也被烧毁,残暴的汉国军队甚至连死人也不放过,皇陵被挖掘破坏。

此时,已经被逼至绝境的晋怀帝再次选择出逃,但很显然,满城都是汉国士兵,注定了晋怀帝出逃不会顺利。几乎是没有任何悬念,晋怀帝被汉军抓住,成为俘虏。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抢完财宝后,呼延晏下令杀光城中西晋余孽,洛阳城中所余三万多大臣及百姓被残杀殆尽。做完一系列恶行之后,呼延晏带着所有的战利品和西晋俘虏,包括晋怀帝和皇后,返回了平阳。至此,西晋王朝根基已毁。

晋怀帝被掳走后,不久就惨遭杀害,史称“永嘉之乱”。

313年司马邺在长安上位,称愍帝,但西晋已经无力回天,长安城内境况可谓是荒凉一片。

据《晋书.孝愍帝纪》记载:“帝之继皇统也,属永嘉之乱,天下崩离,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朝廷无车马章服,唯桑版署号而已。众唯一旅,公私有车四乘,器械多阙,运馈不继。巨猾滔天,帝京危急。”

公元316年,汉国再次席卷长安,长安面临洛阳危机。

面临危机,愍帝选择投降,至此,西晋彻底灭亡,消失在历史风云中。

袁史有话说

永嘉之乱,对于西晋王朝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也是一场巨大风暴!

北方汉国匈奴入侵成功,导致北方异族大量南迁,黄河流域汉人向南迁移,连带着文化南迁,南北格局有所改变。

而中国北部自永嘉之乱后,则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彻底陷入了战乱不休的境地,这对北方历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