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旅游那些事儿
——“横冲直撞”的土豪爸爸们
位于北岛的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
2020年是个不平常的年头。从1999年来新西兰做旅游至今,已20年有余。之前在单位做外联接待,三九天陪人爬长城,到垛口领略刺骨寒风;三伏天陪人逛故宫,烈日炎炎下漫步天安门广场,徒步到前门全聚德烤鸭店,一路无荫,汗流浃背。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回国和亲朋聊天,问我在国外干嘛,我说:俺干的是天天接客、迎来送往、阅人无数的营生。
旅游与旅行,在字义上即存在着差别。旅游的英文定义是“Travel for pleasure”,是为了身心愉悦;旅行是“Travel for distance”,就是去远处,出远门,属于脚力活。旅游是消费行为,是生活水平的体现,是精神享受的一种方式。我读过的最早的旅游攻略是《徐霞客游记》,里面记载了大量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和人文知识。看了这部书,才知道它为什么叫“游记”而非“行记”。
干了20多年的旅游,从当司机导游、开车搬箱子开始,在这行算是个老手了。见过了太多人情冷暖、天灾人祸,遇到过各种奇葩怪事和好人好事。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的人。
南岛皇后镇是著名旅游胜地。北岛穆里怀的塘鹅栖息地。
十年前,我接过一个上海团,领队是旅行社的老总。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完成了几天的行程,可就在回程路上,距目的地不到50公里的地方,车胎爆了。我这一车十几个人,坐的是20座中巴,还要赶到机场接人。如果不能及时修好,就耽误接人了。我没换过中巴轮胎,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当地人开着一辆皮卡停下来。他过来问我是不是爆胎了,叫没叫救援,我说还没叫救援。他一挽袖子说,我来帮你换轮胎。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是专门换轮胎的,刚去给一辆求援的大货车换好轮胎回来,看我在马路边上,就停下来看看。我问他怎么收费,他说不要钱。居然碰到雷锋了!我赶紧给他打下手,学人家怎么干。人家是职业的,三下五除二就换好了。我要了他的名片,一个劲儿地道谢。人家上了车跟我摆摆手就走了。当时我这高兴啊,一边跟客人说来龙去脉,一边赶去机场接人。客人不但没抱怨,还都很高兴,觉得运气好,碰到“新西蘭的雷锋”了,对新西兰的好感大增。紧赶慢赶到机场,还是晚了半小时。抬头一看显示屏,飞机也晚了半小时,我们到的正好,真是机缘巧合。
先前,华人旅游团少,华人的司机导游也少,我可能是新西兰南岛第一个来自中国北方干司机兼导游的。人在旅途,单枪匹马,闯荡江湖,走哪儿都得和人打招呼,交朋友,搞好关系,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出国旅游已经很普遍了。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有许多网上攻略,由于缺乏对当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了解,不少都是靠与众不同来吸引眼球。近几年,国人出国旅游的多了,来新西兰自驾游、自由行的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的问题也多了。特别是国人在新西兰自驾出车祸的,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已经引起当地社会的不满,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让人另眼相待。有形容自驾客是:“飞翔的印度人,疯狂的中国人。”
记得是几年前,天气渐冷了,要淡季了。我开着一辆大巴,带了28个人,去西海岸。西海岸是新西兰人口最少的地区,大多是山区和原始森林,到处是山路,崎岖弯转,上下起伏。最大的镇子也就1.5万人。不少地方没有手机信号覆盖。冬天路上有黑冰湿滑,常年有洪水泛滥,塌方滑坡,大雪封山。我们一车人要去西海岸的哈斯特,那地方没手机信号,人口不到百人。进了酒店,前台的人说,有4个中国人,英语说得听不懂,问我能不能帮忙看看怎么回事,我说没问题。
先安顿我的客人入住。吃晚饭的时候,来了3位国内来的自驾游同胞,我一问他们的情况,原来是两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年轻人,带着父母,来南岛16天自驾,这是第9天,要去我们相反的方向。路况不熟,山路弯多,又是左行,太阳晃眼,没看清弯路,车掉到山坡下了。多亏车速不快,被树丛挡住,没掉到沟底。爬出来搭车到了最近的哈斯特。那天周日,警察离的远出不了勤,村里没医生,没药店。老太太觉得脊椎疼痛难忍,其他3人只是被安全带勒了,没有大碍。好在有个护士,给了点止疼药。他们英语不好,和别人交流困难。那天凑巧就我带团到那儿,赶紧找我,看看能不能帮忙。一是想找地方给老太太看看伤;二是要联系租车公司,解决车损问题;三是想找能飞回去的地方,赶紧回家。我安慰他们说:我要征得社里同意,才能搭你们走。最近的机场在约300公里的皇后镇。第二天早上出发的时候再告诉你们。晚上和社里联系,社里说客人来自国内七八个代理,须和他们打招呼,我们正规旅游团,不好随便让外人上车,担心有问题会被投诉,这种事情我是碰到过的。
北岛风光。南岛米佛峡湾是著名景区,是海豹、海豚的嬉戏王国。
第二天早上到了要出发的时候,由于时差的关系,社里还没得到国内代理们的同意。我只能告诉他们:实在抱歉,没有公司的同意,我没法搭载你们。他们非常失望,那种希望破灭的神情,让我动了恻隐之心。我回到车上对客人说:大家昨晚吃饭的时候也都看到了,那一家人出了车祸,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手机信号,人又受了伤,都是同胞,大家行行好,要是都没意见,回去不投诉,咱们就在人家危难之时搭把手,带他们出去。客人都挺通情达理,没人表示反对。我赶紧叫上那一家人,带上行李,上车就走。老太太上了车有些激动,眼泪都出来了。车行至瓦纳卡湖边的崎岖山路,前方出了车祸,路封了,都停下来等。我们是第三辆车,能看到出车祸的摩托车在路边,人在救护车上,等直升机来救。待路通了,到了瓦纳卡,一个6000人的小镇。我跟那一家人说,我们要在这里停留,这里有手机信号,也有班车去皇后镇,你们可以联系保险公司,就不用再跟我走了。他们要了我的电话号码,我只留了姓而没留名(那年7月回国,一开通手机,就收到一条短信,是那家的小伙子发给我的,说他们一家顺利回到上海,他母亲是胳膊受伤,一切安好,感谢我们的援手,欢迎我去上海)。这个团3天后走到东海岸,下午要去奥玛鲁看企鹅的路上,再次碰到车祸封路,耽误3个多小时,真是一波三折,有惊无险。这真是应了我说的:“你爱他就让他来新西兰旅游,你恨他就让他来新西兰自驾。”
出门在外,要想不吃亏,就得入乡随俗。旅游是见识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无形收获的体验。旅游能让我们在和地球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接触中,不断充实自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新西兰是个偏远的小国,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保守,价值观念比较守旧。比如,大多数商店都是明码标价,不讨价还价。很多人特别是年长的人,依然如故地没有那么趋利,不会为了钱而奋不顾身。这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在1985年,晚于中国。贫富差距相比欧美和亚洲不少国家,小很多。基本的养老、教育、医疗制度比较健全,是个追求平等自由、和谐安定的小国。在这里,当多大官,挣多少钱,并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也不是拥有话语权的能力。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作为一个开放的资本经济社会,平等互利,等价有偿,是交换的基础。来到新西兰我体会到,顾客不是上帝,只有我能服务得了的顾客,才算我的上帝。
大约是2016年,我接了一个澳大利亚过来的4人小团,其中有一位从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富豪,不会英语,但话里话外感觉他买卖做得很大,要在澳大利亚某大城市投资建两座地标性大厦。到了皇后镇,住两晚,餐自理。我只能去找15纽币以下的饭吃(司机导游餐补只给15纽币)。第二天这位富豪要我陪他逛街,原来前晚他在街上的一家画廊里看中了一幅画,要我去砍价买画。进了画廊,他坐在那幅画前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对着那幅画审视。那幅画很大,占了画廊一面墙。画廊里的老太太介绍说,作者用了2年时间,4层油彩,至今还没完成。这幅画画的是新西兰著名景点神奇峡湾的山水。在灯光下,随着光线的变化,忽隐忽现的云雾和山水非常生动,标价50万纽币(大约250万元人民币)。我不禁为富豪的鉴赏水平暗暗叫好。他说,这幅画买回去,挂在他将盖的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但他要开价15万澳币现金买。我听后暗暗叫苦,这连三成价格都不到,难以启齿。我就跟他说,这价有点低,这边艺术品不是这么卖的。可他说他在欧美都是这么买的,还说我是他的导游,就得帮他去砍价,不帮忙,他就投诉我。吓得我赶紧跟人家去说了。人家微微一笑,说不好意思,可以优惠退税,包打包寄到家,但不降价。我翻过来告诉了富豪,他嫌我没努力,让我再去跟人家继续谈价。我硬着头皮,再去跟人家磨叽。人家说打电话跟画家本人联系一下,随后告诉我们不降价。我就跟富豪说咱们走吧,正在此时,老太太让我接电话,我说我们不买了,就算了吧,但她依然坚持让我接电话。画家在电话里很生气,说让我们赶快离开画廊,以后别再去。我跟他说,我们看了你的画,觉得挺有特色,既然是挂出来卖的,买家出个价,你觉得不合适可以不卖,用不着恶语相向。还告诉他:我原来对你还有点尊重,但现在觉得你和这位出低价的一路货色。随后就把电话给了那个老太太,头也不回地走了。去他的富豪和画家吧!
享誉全球的罗托鲁阿地热奇观。北岛风光。
过了月余,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新闻,那幅画以57万纽币的价格卖给了阿联酋的外交部长,创下了新西兰在世画家的卖价纪录,真是无奇不有。
还有一次,我接了一个西安的房地产老板团。这团是一个西安做房地产的老板带他的朋友还有关系户,来新西兰旅游顺便考察学校的。这老板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双双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来到基督城后,安排他们参观有150年历史的私立男子教会中学——基督学院。自打基督城建立,就有了这所学校。学校的主建筑群是典型的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式建筑。这所男校的校服都和伊顿公学差不多,学生可以寄宿。当年威廉王子也到访过。学校的饭堂古色古香,和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的饭堂大同小异。有现代色彩的是,饭堂前方的墙上,挂有大屏幕平板显示屏,显示每餐的食谱。
我们在一个穿着校服的高年级学生引导下参观了校园,最后和学校管国际学生的老师见面交谈。老板让我问学费多少钱,老师答是一个学生一年约3万纽币(大约15万元人民币)。老板一听,觉得不贵,马上说能不能让他儿子上,人家说只接收有本地居留权和国籍的孩子,也不接收任何中介介绍的学生。老板面露愠色,让我问多给钱行不行。人家笑笑说,不是钱的事。至此谈话就打住了。我们也就结束了参观,出来上车走人。上了车老板问我,当地治安怎么样。我说治安尚好,你看我们开车经过的住家,多是没院墙的,也见不到防盗门和铁栅栏窗户。只是近年来,外来移民多了,人也混杂了。在奥克兰有过中国留学生绑架同学诈赎金、失手出人命的事儿。老板一听这话,马上就不高兴了,让我闭嘴,说是吓到他孩子了。然后立刻让他的跟班给旅行社打电话,说我态度不好,负能量,要求换人。我才接了他们多半天,只不过是正反两方面都要客观平衡介绍,不知道触动了这位大老板的哪根筋,立刻就要砸我饭碗,断我财路。好在我见怪不怪,跟他的手下说,换人可以,给我把账结了。并让他转告老板,以后最好别把儿子送这儿来留学。我跟他们萍水相逢,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动辄就砸人饭碗,挡人财路,那得得罪多少人啊。还好我不是坏人,要是换了别人,被他这样颐指气使,整得生活所迫,铤而走险,他儿子来留学,肯定让他父债子偿。不少人有了钱势权势,就不可一世了,以为能纵横四海,平趟天下了。真是细思极恐,不寒而栗。钱不是万能的,权也不是无限的。如果利令智昏,那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虽然我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但人都是有尊严和人格的,如果以为钱多就能提高自己的人格,让人仰止,那就大错特错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快速积累的财富,往往令道德水准跟不上节奏。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何做到花了钱还能被人看得起,已经是每一个国人应该注意的问题了。不少人觉得到国外旅游消费,应该被恭为上帝,殊不知商品经济的根本是平等互利,等价有偿。不平等无互利,价不等难有偿。
好像马云说过,你要是有个干了5年旅游的朋友,那你旅游就可以找他了。我做旅游超过4个5年了,之所以默默无闻,一是没资本自诩;二是胆儿小,不敢坑蒙拐骗;三是怕人红是非多。只能靠自己这点能耐挣个辛苦钱。这行当,好人不好做,坏人不能做。门槛太低,低价竞争,劣币逐良币,让业者背负了恶名,着实可惜。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相信大家会越来越多地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旅游不乏是一种全面体验丰富多彩人生的选择。为了能让大家在旅游的时候少吃亏不吃亏,还是建议大家能花点时间和精力,对旅游行业和行规加深了解。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作为一个在一线多年的从业者,愿意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素材,为大家今后能快乐旅游,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南岛 杜彦晨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