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白鹭冠双翅草图Joseph Chaumet,1908年。
从人类开始意识到装饰和美化自身之时,对首饰的追求就从未止步。千年时光流转,珠宝的意义早已超越金钱、权势和名誉,更代表着爱和魔力,仿佛会发光的生命般永恒而璀璨。
对珍稀宝石透彻的艺术性理解,到传承珠宝的手工技艺,再到以创新理念激发的独特设计,每个跨越历史长河的璀璨珠宝品牌,都承载着对极致和美的独特领悟和不懈追求。
“钻冕之王”的传奇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首席珠宝匠让-瓦伦太·莫雷和他的儿子普诺佩斯·莫雷前往英国开辟市场,受到维多利亚女王及英国上流社会的青睐,成为英国王室的御用珠宝商。1852年,拿破仑三世成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法国逐渐重拾世界时尚之都的地位。1862年,普诺佩斯·莫雷成为珠宝店的主理人,拿破仑一世时代的华丽风格再次回归。1907年,第四代继承人约瑟夫·尚美把珠宝店在巴黎的总部迁至芳登广场12号,给品牌命名为尚美巴黎。1999年,尚美巴黎加入世界第一大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集团,成为该集团历史最悠久的法国国宝级珠宝设计翘楚。
两个多世纪以来,尚美凭借稳定精湛的工艺、简约自然的设计,延续着珠宝世家的传奇和崇高地位。
时间回溯到18世纪的法国,尚美编年史的起点。创始人马里-艾蒂安·尼铎还只是一名珠宝学徒,跟随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御用珠宝匠奥贝尔学习珠宝制作技术。与那些只想谋个饭碗的学徒不同,尼铎从小就对珠宝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对他来说,制作珠宝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1780年,尼铎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珠宝作坊。时值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旧贵族对奢靡生活的追求达到了顶点。他精湛的技术和高贵华丽的设计风格迎合了贵族的喜好,吸引到大量客户,在高手云集的巴黎珠宝界站稳了脚跟。
这个品牌,将与法国几代统治者紧密相关。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发现这个故事是从一场奇遇开始的。
这天,拿破仑一世还没有成为法兰西的皇帝,还是一位执政官。在出巡的路上,一匹拉着他座驾的马突然失控,当时坐在车里的拿破仑处于危险之中。而这惊险的一幕正好发生在尼铎珠宝店的门前。情急之中,尼铎挺身而出,英勇且机智地制服了失控的马匹。这位年轻又极具魄力的珠宝匠给拿破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99年,拿破仑策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随着拿破仑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尼铎精准地抓住了这段关系带来的巨大机遇。
尼铎深知,珠宝品牌层出不穷,要想成就一个顶级品牌,顶级的工艺只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好风凭借力”,只有借助皇室的力量才能真正成就品牌的传奇。他要将自己最出色的珠宝作品献给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个狂热的珠宝爱好者,对尼铎的珠宝技术亦早有耳闻,加上“救命之恩”这层关系,尼铎得到了为拿破仑制作珠宝的机会。拿破仑将当时法国最大、也是最著名的钻石——重达140克拉的戈尔达钻石(也叫“摄政王钻石”)交给了他,让他为即将登基的自己设计并制造宝剑。尼铎圆满完成了这一重任,他在宝剑的剑柄上镶嵌钻石,将这把彰显威严的宝剑打造成了一件瑰丽无比的艺术品,成为那段历史最珍贵的见证。这件作品至今还被收藏在法国国立枫丹白露博物馆内,供人们一窥芳华。
《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不仅让奥黛丽·赫本的“小黑裙”造型成为经典,同时也让蒂芙尼的一枚黄钻成为传奇。執着爱恋着约瑟芬的拿破仑皇帝,为求佳人倾慕,无止尽纵容约瑟芬皇后对珠宝的欲望。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成为真正的法国皇帝。
尼铎的“投资”获得了惊人的回报,拿破仑将珠宝从装饰层面的意义提升到了政治权力层面的意义。他认为“皇室成员在正式场合必须佩戴闪耀的珠宝,以彰显皇族尊贵的身份和绝对的威严”,这大大扩展了珠宝市场。尼铎与他的珠宝工坊获得了黄金发展机会,很快成为闻名欧洲的珠宝商。那些上流社会的名媛贵胄,都以佩戴尼铎设计的珠宝为荣。
在尚美巴黎博物馆的东南角,至今仍存放着几百件精致华美、造型别致的白铜冠冕和头饰模型,通过它们,我们仿佛能穿越历史长河,看到19世纪初身世显赫的贵族公主们在舞会中翩翩起舞,看到拿破仑在加冕礼上被珠宝衬托出的威仪。
为爱加冕
玛丽莲·梦露在影片《嫁给百万富翁》中高唱:“手上的一吻多么令人陶醉,可是只有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除去爱情,还能让女人瞳孔放大、心跳加快的就是珠宝和恐怖电影了吧。
珠宝本身所蕴含的永恒意义,也被当作了爱情的象征。珠宝贵族尚美巴黎,承载着两个世纪的历史芳华,见证了众多皇室、贵族和名流贵胄的婚姻誓言。
不管是昆凌在梦幻婚礼上佩戴的“Lumieres-d'Eau”钻冕,还是高圆圆的“Plume”18K黄金对戒和“Hortensia”绣球花手镯,抑或是Angela baby佩戴的尚美巴黎总部博物馆收藏的、非卖古董孤品珍珠钻冕及胸针,都点亮了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瞬间。
提到尚美巴黎,就不得不说它的缪斯女神——那位高贵优雅的约瑟芬皇后,这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是拿破仑心中的挚爱。约瑟芬皇后酷爱珠宝,而且品位尤佳,她经常佩戴不同类型的珠宝出席各种场合,其中大部分珠宝都是拿破仑送给她的。
约瑟芬皇后出生于加勒比海小岛上的一个显赫家族,少女时代的约瑟芬美丽温柔,善于探索生活中的美好,超凡脱俗。这些特质让拿破仑对她一见倾心。1795年,拿破仑在致约瑟芬的信札中激动地对爱人呐喊:“温柔而无与伦比的约瑟芬啊,你在我的心上使用了什么魔法?!”
遇到拿破仑的时候,约瑟芬是有着两个孩子的寡妇,拿破仑迷恋她,坚持让她成为自己的皇后。1805年,为了表达对爱人这份至深不渝的爱情,拿破仑命自己的御用珠宝匠尼铎,为约瑟芬皇后打造一顶冠冕。在200多年前的欧洲皇室,冠冕不同于其他珠宝,只有皇族的男性才可以佩戴。拿破仑不顾世俗的眼光,执意要将这份殊荣赐予自己心中的女神。
为此,尼铎特别打造了一顶华贵柔美的半开口造型的钻冕“Tiara”,将传统皇冠的闭合圆圈造型改为开口造型,更加柔美,符合女性特质。拿破仑的深情并不止于此,他甚至拿出卢浮宫收藏的82件浮雕玉髓文物,让尼铎设计在约瑟芬皇后的后冠之上,后来,这顶镶有圣经中母与子故事的绝美冠冕,由约瑟芬的女儿传入瑞典王国,成为历代瑞典皇室公主婚礼时的必备行头。
这顶独特的冠冕,让约瑟芬皇后在拿破仑加冕之日惊艳四座,开启了古典头饰的风潮。“Tiara”钻冕也开始在当时的宫廷乃至整个巴黎流行起来。由尼铎设计的秀冠钻冕开了皇室女性也能佩戴冠冕的先河,拿破仑的两任皇后约瑟芬和玛丽·路易丝的冠冕都出自尚美巴黎之手,这一时期,尚美巴黎是当之无愧的“钻冕大师”。从法兰西帝国的皇后到大英帝国的女皇维多利亚,从瑞典历代皇室公主到如今的“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尚美巴黎从创立之初的1780年至今,已经制作了两万多顶冠冕,并且从未停止过创新。
对于尼铎来说,约瑟芬在加冕仪式上的惊艳登场,也为他的珠宝工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自此,约瑟芬成为尼铎的灵感缪斯,激发他制作出多件传世珍品。在约瑟芬皇后的大量珠宝珍藏里,不乏独特且寓意深刻的珠宝系列,比如著名的“藏头诗珠宝”,就是利用宝石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隐藏一段情诗。直到现在,尚美巴黎都在不断重新诠释这个系列的珠宝,并加入其他情感符号作为装饰。
为了纪念这位女神,尚美巴黎在品牌成立230周年之际,还特别设计了“加冕· 爱”系列珠宝,以力量与优雅、平衡与动感为主题,将风靡于拿破仑时代的经典冠冕,制作成戒指、项链、耳环、腕表等配饰,延续拿破仑“为爱加冕”的浪漫传奇,向约瑟芬皇后致敬。
在尚美巴黎两个多世纪的冠冕创作历史中,每一顶定制的冠冕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极其细致和精湛的工艺。在制作之前,尚美巴黎的风格总监和设计师会与定制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根据佩戴者的气质与要求设计出2~3张手绘草图,供定制者挑选,在确定冠冕造型之后,依然不能开始正式的制作,还要制作白铜模型,先用颜料模拟出宝石的光泽与颜色,再根据定制者的头部形状与佩戴方式进行冠冕的进一步优化,当一切都确认完成后,真正的冠冕制作才可以开始。
当然,尚美巴黎的冠冕不是皇族专属。很多名流贵胄也会在生日、成人礼或婚礼等盛大的仪式上,为自己的爱人或女儿定制一款CHAUMET钻冕,作为一个美丽时刻的独特纪念。钻冕,承载着人们对永恒的美好期待。
“黄钻”的传奇
1837年,在纽约百老汇大街259号出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Tiffany & Young”,卖些文具、饰品之类,老板是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位磨坊主的儿子查尔斯·刘易斯·蒂芙尼。虽然只是一家小店,但查尔斯却将它看作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蒂芙尼。
蒂芙尼这个想法并不是痴人说梦,他天生就是一个商人,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让人叹服。据说当年美国要更换一根破损的、穿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蒂芙尼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找门路买下了这条电缆,并将它截成小段,作为一段历史的纪念品出售,赚了一大笔钱。还有一次,他买下了一块稀有的黄色钻石,是法兰西欧仁妮皇后曾经佩戴过的,在出手之前,他先在纽约举办了一个钻石展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各地的參观者手里赚得盆满钵满。
经过市场考察,蒂芙尼发现日益富裕起来的美国人开始注重审美需求,希望用珠宝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高档珠宝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珠宝都在欧洲。于是,他开始从各个渠道搜罗欧洲的贵族珍宝,当初简陋的小商铺也几经变迁,成了美国著名的高档珠宝商店——蒂芙尼珠宝首饰公司。
19世纪中叶,美国历经南北战争后进入经济飞跃期。同时,欧洲受革命浪潮的影响,贵族阶层动荡。尤其是法国,二月革命之后,国王路易·菲利浦一世的统治被推翻,大量贵族逃亡,蒂芙尼趁势在巴黎开设分店,搜罗到大量流入民间的皇室宝石。这些顶级珠宝在美国一亮相,新贵们便趋之若鹜,蒂芙尼也被纽约市媒体称为“钻石之王”。
1878年,蒂芙尼以1.8万美金的价格,从南非著名的金伯利钻石矿收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黄钻原石。这颗重达287.42克拉的稀世巨钻,被查尔斯带到巴黎,邀请声名显赫的宝石专家乔治·弗雷德里克·坤斯博士亲自监督。经手工精心切割打磨成128.54克拉的精美枕形,拥有82个切面,比传统明亮式切割多出24个切面。这反映出蒂芙尼的理念:不仅仅追求钻石的克重,而且秉承至高的艺术追求,用最精湛的工艺,将钻石的色彩和光芒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颗拥有熔金色彩的黄钻,经蒂芙尼加工后,发出火焰般的夺目光彩,成为世界顶级的钻石珍品,被命名为“蒂芙尼黄钻”,在各大珠宝博览会中享有盛誉。
“蒂芙尼黄钻”曾四次被镶嵌在不同的作品上,最负盛名的两件出自蒂芙尼的专属设计师让·史隆伯杰之手。其中之一是电影《蒂芙尼的早餐》的宣传海报上,奥黛丽·赫本佩戴的那款由白金和钻石打造、镶嵌着传奇黄钻的缎带项链,将锦缎的飘逸糅进珠宝设计,与赫本灵动的气质相得益彰,成为永恒经典。另一件是为1995年的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回顾展所设计的“石上鸟”胸针。一只由18K金的底座镶嵌钻石而成的活灵活现的小鸟,“栖息”在“蒂芙尼黄钻”上,使珠宝富有了趣味和情感。
周杰伦与昆凌婚礼上新娘佩戴的珠宝来自法国品牌尚美巴黎的“Lumieres-d'Eau水之光”高定珠宝套系钻冕及项链。
传递幸福的青鸟
西方旧时的歌谣说,结婚的时候,要有“一点新,一点旧,一点借来的东西,和一点蓝色”。在中世纪,蓝色也是圣母玛利亚披风的颜色,新娘们喜欢在婚礼中穿戴蓝色,认为蓝色的纯净优雅可以衬托出她们的矜持与高贵。
1878年,蒂芙尼首次将一种蓝色使用在品牌珠宝目录的封面上,这种颜色最初被称为“勿忘我蓝”或者“知更鸟蛋蓝”。
知更鸟在西方文化中有许多象征意义,它的蓝色蛋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国杰出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纸醉金迷的生活就被他的司机形容成“就像知更鸟的蓝色蛋一样”。
而知更鸟的习性中非常忠贞的特质,也隐含着一个幸福的公式,因为人人都希望遇到忠诚的伴侣,走向美满的婚姻,组建和睦的家庭。而蒂芙尼的珠宝、礼物,则会成为这份幸福的信物和证明。
在蒂芙尼的广告中,就使用过这样的创意:蓝色的蛋壳裂开,里面是精工细作的钻石订婚戒指。
蒂芙尼所使用的正是较浅的“知更鸟蛋蓝”。这种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微妙颜色被广泛使用到包装、广告以及各种宣传资料上,逐渐变成蒂芙尼的品牌象征,后来这种蓝色被称为“蒂芙尼蓝”。人们只要看到这种蓝,就会想到蒂芙尼。
在此后不到10年的时间中,蒂芙尼又推出独创的六爪镶嵌式订婚钻戒,这款戒指作为主打商品推向市场后掀起了热潮,装它的蓝色小礼盒也迅速风靡起来,甚至将其他的东西放进蒂芙尼的蓝色小礼盒中,魅力都会大大增加。
1906年的《纽约太阳报》这样报道:“蒂芙尼只有一样非卖品,即使你花再多的钱也无法购得,它们只能送给你,那就是蒂芙尼的蓝色礼盒。”
这一举措大获成功,蒂芙尼蓝色礼盒的影响力一再攀升,成为史上最具辨识度的包装。
在拍摄电影《蒂芙尼的早餐》时,蒂芙尼不仅首次在周日开业,还特别增派了排列长达40米的武装警卫,来防止小蓝盒被盗。
在蒂芙尼之前,还未曾有珠宝品牌如此完美地将各种色彩和材质创造性地融入高级珠宝的设计中。第二代掌门人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是装饰性玻璃制作方面的天才。从父亲那儿接手公司之前,他在巴黎接受艺术教育,当时的欧洲正在兴起新艺术运动,路易斯·蒂芙尼浸淫其中,受到非常深刻的影响。随后,他开了一家专门制造嵌花玻璃的公司,出产彩色玻璃窗和灯具。他那些新艺术运动风格鲜明的玻璃作品,至今仍出现在博物馆和拍卖行中,且价值不菲。
路易斯·蒂芙尼接手公司后,不仅负责行政事务,还担任艺术总监,形成了独特的新风格。他排斥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华丽,任用的设计师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新艺术运动创作风格,利用新材料,使用不对称性、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这些线条也大多取自自然界中的葡萄藤、昆蟲翅膀、花梗等线条形的物体。
在这期间,蒂芙尼的品牌设计理念也逐渐奠定:简洁鲜明的线条,凝聚和谐的自然之美。这种首饰设计风格相较于法式的华贵,显得更超然明快,与美国的气质相得益彰。
此后蒂芙尼虽不断推陈出新,但设计上从不迎合所谓的流行,而是始终秉承对设计经典度的追求。运用和谐的比例和线条,摒弃矫揉造作,使它的艺术风格用精益求精的工艺得以世代流传,凌驾于潮流之上。
在蒂芙尼旗下的著名珠宝设计师中,帕洛玛· 毕加索是不能绕开的名字,她的父亲正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艺术大师毕加索。她设计的“Zellige”系列,灵感来源正是其父位于摩洛哥的一幢拥有几世纪历史的别墅墙上的马赛克图案。她也热爱旅行,少年时代威尼斯的游玩记忆,水城的宫廷式建筑、运河和广场,古根海姆博物馆所使用的装饰铁艺都融入了她的设计中,使作品充满情趣和温度。用色大胆而造型夸张,极富民族风情,是帕洛玛标志性的设计风格。她1980年开始担任蒂芙尼专属设计师,还曾经亲自上阵拍摄过广告。
早在1886年,蒂芙尼就发明了新的镶嵌技术,推出了“Setting”系列钻戒——六个较长铂金爪紧紧扣住一颗圆形的钻石。
这种镶嵌法比四爪更为稳固,跟传统采用的六爪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刀锋”的轴和爪子的设计,使用更少的金属,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钻石,使钻石的光芒得到全方位折射。这种“六爪镶嵌法”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婚戒镶嵌法,相比传统的包镶、密镶、钉镶等手法,造型更为简洁大方。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款式,但“蒂芙尼造型”的设计拥有它自己的注册商标。且作为极少数由珠宝零售商运营的宝石评定机构之一,蒂芙尼宝石鉴定室对这些顶级钻石采取严谨的评估鉴定,皆高于4C标准(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重量),能够达到蒂芙尼严苛标准的钻石不足2%。
除此之外,现在大家熟悉的925银,也是出于蒂芙尼的技术改进。银这种材质是首饰上惯用的金属材料,蒂芙尼的礼品系列中,餐具、相框等也都采用银制。但足银的缺点是过于柔软、容易氧化,不容易成型,因此当时的各家珠宝行都在制作银饰时掺杂进分量不一的其他金属,比如铜、锌、镍等。
蒂芙尼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最完美的比例,即在纯银中加入7.5%的铜,得到含银量为92.5%的银,这种银不仅在亮度、光泽度和抗氧化性上大幅提升,其硬度对镶嵌各类宝石也最为适中。蒂芙尼公司用这种银加工制作的那些色泽光鲜、工艺精美的银饰品,在众品牌中脱颖而出,在伦敦、维也纳等地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获得多项大奖和大量订单,“925银”也被全世界的生产商广泛采用,成为国际公认的制作标准。
纵观蒂芙尼的设计史,一个又一个经典层出不穷,从稀世黄钻到订婚戒指,无一不体现着艺术家的才情与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任何类型的顾客都可以在蒂芙尼找到心仪的首饰和礼物,将这份蒂芙尼式的美好佩戴珍藏。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