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在大斋节过后吃了顿“最后的晚餐”。
时间设定在公元79年8月23日,地址位于罗马帝国一座繁荣的城市——庞贝城郊的一处私人别墅内。本次盛宴的主人特里马尔其奥先生,是闻名罗马的著名冒险家。
走进餐厅,您会看到按照马蹄形放置3张长榻,中央餐桌上供应着食物,每张长榻可以容纳3个人。长榻是由木头和青铜制成的,配以黄金和象牙装饰,彰显出主人的超凡品味。榻上平铺着色彩鲜艳的床单,并放有充满芳香药草的垫子,躺在上面非常舒适。请仔细阅读餐室墙壁上刻着的重要提示:
请让奴隶为你洗脚,不要弄皱长榻的套子,不要弄脏餐布,不要与任何人的妻子调情,不要与人吵架。如果你做不到,那么请回家吧!
请大大方方地让奴隶为您脱下罗马凉鞋,并为您洗脚。根据您选择的嘉宾身份坐到相应的位置上,居中放置的长榻是属于社会地位最高的宾客,比如取名为“尼禄”的嘉宾,这个座位一定是留给您的。而在其左边的长榻则属于主人和他的家人或亲属;其他客人则被安排在右边的长榻上用餐。一共只能坐包括主人在内的9个人,其他参加宴会的奴隶,只能负责站在一旁,把食物投喂给您,无需您亲自动手。
请注意,这个时代的一些装饰品可能会引起不适。庞贝人相信阳具有辟邪作用,随处可见这玩意儿的模型,还有一些人物形象的青铜架子有着特别长的下体,请不要大惊小怪。毕竟,整个庞贝城都沉浸在酒、美食、性、洗浴、角斗这么几件事里。
文中的场景是根据庞贝城遗迹中的壁画而来,这位“主人”也是当时作家、尼禄的“风雅裁判官”佩特洛尼乌斯所著小说《萨梯利孔》中虚构出来的人物。而这一切的场景都是源自庞贝城遗迹中的壁画场景。故事虽然虚构,却是讽刺当时的土豪们奢华无度、相互攀比的生活。庞贝城在公元79年毀于火山爆发,遗迹中保留了许多居民生活的痕迹,某个餐厅的墙壁上大大地写着两个著名的单词“索多玛”(Sodom)和“蛾摩拉”(Gomora),很有可能是后来的人添加上去的,提示我们这里曾经被耶和华降下硫磺与火,将一切罪恶毁灭。
罗马人的餐桌
对于一个富有的古罗马人来说,餐桌(从技术角度来说是长榻或者卧榻,餐桌是中世纪的发明物),是一个最有效地展示其品味和慷慨的舞台。餐桌上菜品的价格和绚丽程度显示出主人的富庶和大度。在这种宴席上,埃拉加巴卢斯皇帝(Elagabalus)会把珠宝、苹果和鲜花混着摆放出来,供客人们吃的食物有一半要从窗口扔出去。守候在皇帝陛下的窗外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管饱!
人们在饮食上的虚荣是有共性的,古今中外不外如是,但罗马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可以称得上一门“艺术”。皇帝们在“猎奇”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并且为了吃可以不顾一切。据说罗马皇帝维特里乌斯(Vitellius,公元15-69年)经常热衷于各类饮宴活动。他在进食之后,服用催吐剂吐出,不断让自己享受在帝国全境内搜寻来的各式美食,可谓是“饕餮”本尊了。老普林尼(Plinius,公元23-79年)在《自然史》中记载,维特里乌斯皇帝所使用的银盘价值,共计百万塞斯特斯(Sestertius,罗马帝国时代的铜币单位);这位皇帝的一次筵席上,共用掉2000条鲜鱼、7000种鸟类和家禽,仅一次晚宴就可能花掉40万塞斯特斯。在他统治的短短几个月内,用于大吃大喝的费用竟高达9亿塞斯特斯。
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饕餮盛宴一般都是中午时就开始进行,毕竟有那么多东西要排队入口。不过这也是个别情况,晚宴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此次晚宴的规模和主人家的安排。一个正规的晚宴一般要持续近6-10个小时,从下午3-4点开始,一直到半夜或凌晨。晚宴非常丰盛,第一道菜通常都是冷盘,有蘑菇、沙丁鱼和蛋等,佐以专门的沙司,是为了开胃的。从第二道开始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猎奇”菜肴了,这关乎主人的面子,一定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东西。主宾们将斜倚在榻上,奴隶们会依次走来喂他们吃,或者自己用手抓起盘中的食物吃。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将安排一些娱乐节目活跃气氛,有可能是小丑表演,也有可能是诗朗诵,还会有一些游戏助兴,总之不会让嘉宾们觉得枯燥无味而想早点离开。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乔佛里王国与小玫瑰的婚礼就展现了罗马贵族盛宴的场景。一剑劈开巨大的蛋糕飞出许多的鸽子,侏儒们唱歌跳舞模仿国王的战斗,人们觥筹交错、举杯向宴会的主人祝福。
再看衣着的礼仪。普通人的日常服装是丘尼卡,它由两片毛织物构成,一种宽大的、像睡袍一样的袋状贯头衣。人们穿着它去市场,去浴室,或者去街头酒馆喝一杯,但是穿着它参加饮宴却不合适。罗马人参加饮宴时一般都要穿着较为正式的服装——托加,一种长袍,相当于罗马人的正装,它通常穿在丘尼卡的外面,然后用一根腰带束起。托加长袍很长,如果在地板上把一件托加长袍摊开,它的形状是半圆形,直径能达到5.5米。这通常需要奴隶帮忙才能穿好。主人一边手臂是空着的,另一边手臂被长袍半掩着,他必须不断地抬高一侧的手臂,以确保长袍不会掉到地下而弄脏。托加有各种样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正式场合。穿戴讲究的人会在一次饮宴中更换几套托加。饮宴时,罗马人穿着的托加一般为白色,由没有染色的羊毛制成。尽管穿上之后行动、吃饭都受影响,但它却是身份的标志:因为只有不用从事体力劳作的人,才有资格这样穿着。
其次,从入场到用餐都有一定的规范和仪式。宾客被安排入座前,会在前厅里,由主人的奴隶们帮着脱掉凉鞋,顺便洗脚,有的甚至里面会滴上些特别的香水。随后,根据不同身份到指定的榻上侧躺,以这样优雅的姿势进餐:侧躺在置于枕头上的左胳膊肘上,用左手拿着盘子,用右手来吃饭。据说,由于胃的特殊构造,这样的姿势吃饭有利于消化。边吃边剔牙是允许的。古罗马的牙签,另外一头是只“小勺”或者“小手”,其实是把掏耳勺和牙签结合起来了,当你看到一个古罗马帝国时的贵族在晚宴上边吃边剔牙,边剔边掏耳,千万别奇怪。
英王亨利一世。埃及国王默罕默德·法鲁克。
第三,美妙的嗝声是对主人所准备的丰盛食物最真诚的评价。一番胡吃海喝以后,由于肠胃负担过重,贵族们还经常选择催吐的方式,吐完后再吃。对于宾客来讲,长达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晚宴也算是个不小的挑战了,有客人会跑到隔壁房间去腾空胃部,回來接着奋斗。他们常用的催吐方式是用一根羽毛,插入喉管挑动。也有古罗马的医生建议,胃口较小的食客可以适当使用催吐剂,吐出一部分食物再接着进食。
用生命在吃的国王们
如果各位觉得还不过瘾,那么可以看看中世纪欧洲各国皇室盛宴的场景。他们很好地继承了罗马人豪奢的习惯,深深地沦陷在口腹之欲中,其中有几位佼佼者还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世人展现出活人主动吃到撑死的实例。
比如这一位,英王亨利一世(Henry I,1068-1135)去诺曼底巡视期间,享用了大量炖七鳃鳗,最终因消化不良去世。御医的诊断是七鳃鳗属于寒性食物,使得国王体内寒湿体液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体液失衡。这“弑君”的元凶长什么样呢?它身形似蛇,口如吸盘,齿若剃刀,面目狰狞。表皮无鳞,背部多为深橄榄色或灰黄色,腹部苍白,生有两个背鳍,后端背鳍一直延伸到尾端并环绕尾部形成尾鳍,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顶两眼之间,眼后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七鳃鳗”也由此得名。这货通过吸盘状口部,可以轻松吸附寄生在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体表,依靠锋利的牙齿撕碎宿主表皮,以吸食和刮凿宿主的血肉为生。七鳃鳗虽然长得像深海怪兽,但口感却很好,全身只有软骨没有硬刺,油脂含量很高,弹性十足又不乏细腻,很受吃货们的喜爱。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这样描写一位土豪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从伏尔加河钓上来的小体鲟和富扎湖网到的七鳃鳗,分别装在两只大木桶里,一只放满芦竹和水草,另一只放满灯芯草和浮萍,这样它们一路上就死不了……当我的厨师把它们一条用牛奶闷死,一条用红酒醉死的当口,它们还都在活蹦乱跳呢。”
虽然有了前车之鉴,但后人也没有避免这种死法。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1710-1771),在位近20年执政期间平淡无奇甚无功绩。可却因为奇葩的死亡方式,获得了“把自己给吃死了的国王”称号。1771年2月12日,是瑞典的忏悔星期二,第二天就是大斋节。瑞典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国家,很多节日和宗教有关,基督教大斋节对饮食有着严格的控制,而大斋节的前一天,也叫忏悔星期二,要做好挨饿的准备。当天,60岁的老国王为了撑过这个一天只能吃一顿、还不准吃肉的时段,毅然决然地决定大吃一顿。据记载,在这顿他本人“最后的晚餐”中,国王进食一顿包括龙虾、鱼子酱、酸菜、烟熏鲑鱼、香槟的大餐,还一口气吞下了14份自己最爱的甜点色穆拉(Semla,忏悔星期二的传统甜品)——一种装满奶油的甜面包卷。
埃及国王默罕默德·法鲁克(1920-1965),年轻时就以不学无术、好吃好色而出名,在1952年宫廷政变时,急匆匆宣布把皇位留给襁褓中的娃,自己流亡意大利。作为逃亡在外却拥有大量财富的末代君主,法鲁克陛下称得上是美食达人,每天都能做吃播的网红。据说他一顿早餐可食用12颗鸡蛋,午餐亦可使食用40只鹌鹑,一天可饮用高达30瓶的啤酒,时常将自己关进黑暗房间里不断食用巧克力,体重直线上升,增至300磅。在他撑死的那天,生前的最后一顿饭据说共吃了12只大龙虾、10颗牡蛎、8条鱼、5碗炒饭,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奶酪、果酱、大饼、豆类、蔬菜和水果,在历代皇室大胃王中,可以折冠!
吃是生存需要还是其他?
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简单的食物和烹饪方式曾经作为节俭的象征受到肯定。共和末期之前,罗马贵族和平民都以简朴著称,罗马士兵的随身干粮就是像锅盔一样的干面包。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张,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罗马,罗马人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开阔眼界,社会风气和生活作风逐渐发生变化。
爱琴海萨默斯岛的孔雀、小亚细亚菲利吉亚的松鸡、波斯的鹤、希腊北部安布拉齐亚的羔羊、黑海的金枪鱼,哪里还有没被洗劫过的湖泊、海洋、森林和陆地?贪婪之花在餐桌上盛放,以至于有“吃了吐、吐了再吃”的荒唐事。对于富人而言,餐桌上的食物,吃的不是“美味”,而是“地位”,是优越感。好不好吃另当别论,最要紧的是“物以稀为贵”。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我们对鱼子酱、白松露的追捧,以及视频吃播中经常出现的饕餮大餐,是否意味着人的本性贪婪,无论时代如何进步,都避免不了奢靡享乐之风呢?
作者:时习之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