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场捉奸在床推翻的大明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原名鸿基,因在出生时,父亲梦见黄衣人进入土窑,小名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又字枣儿。世居陕西米脂李家站,汉化党项羌人,西夏奠基者李继迁后人。

明朝末年,陕北地区灾荒不断,租税却分文不减,李自成家生活非常困难,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沙弥,名黄来僧,后给当地艾姓地主家牧羊,勉强度日。二十一岁那年,走投无路的李自成,应募到银川驿站当驿卒,生活刚刚稍有起色,崇祯元年(1628年),明廷又对驿站,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裁撤大批人员,李自成因先前不慎丢失公文,又不懂得溜须拍马,进入下岗之列。

同年冬季,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先游街羞辱,进而处斩。被几位江湖朋友救出后,杀死债主艾诏,以及和村霸通奸的妻子,追随义军揭竿而起。

如此看来,根本原因就不说了,历史书,或者历史教科书上都有,中国人比较善于总结这些,导致李自成起事,进而推翻明朝统治的直接原因,崇祯年间的驿站改革。而促使朝廷驿站改革,换言之,间接将李自成,逼上造反之路的直接原因,竟然是一场捉奸……

事情要从一个,叫毛羽健的大臣说起。

毛羽健,号芝田,湖北公安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四川万县知县,转调巴县。政绩突出,入京为云南道御史,因弹劾杨维垣、阮大铖被除籍,思想上,属于典型的旧式士大夫知识分子。崇祯帝即位后,剿灭魏忠贤一党,起复魏当权时期,受到打压的旧员,官复原职,担任监察御史。

毛羽健的妻子,姓温,温氏,名为温氏,性情却没有一点温良恭俭的成分,非常泼辣,说暴力也行,动不动连骂代打。毛羽健很怕,也很烦她,因此起复时,没有将温氏带到京城,留在湖北老家,眼不见为净。

职务越来越高,钱也越来越多,监察御史本身,虽然只是七品官,位置却很重要,别说地方官,有时候,即使朝廷大员,一本参上去,说丢官就丢官,说问罪就问罪,巴结他、送钱送东西的,一定少不了。

有了钱,又独自身在京城的毛羽健,说纳也行,说养也行,找了个小妾,两人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小日子过得挺舒坦。这件事当然是不能,也不敢告诉老家那个泼妇的,瞒得干干净净……

但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妻子温氏还是知道了。火冒三丈自不必说,立刻赶到京城,清早闯进毛羽健家时,两人还床上温存着。一把将那小淫妇拖下床来,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要不是街坊邻居听见闹起来,赶紧跑过来拉,差点儿没当场打死。

灰头土脸的毛羽健,非常生气,生妻子温氏的气,又没地方撒,需要另找出气筒。按理说,他在老家有眼线,定期不定期,向毛羽健汇报妻子的动向。这一次,为什么一点儿风声没听到?了解之后,眼线不是没听到风声,也很着急,想第一时间向他汇报,但没温氏快,眼线还在路上,温氏已经进屋了。

继续顺藤摸瓜,之所以没温氏快,因为温氏坐的高铁,眼线坐的绿皮车。具体说,温氏是从驿道,换马换车不换人,过去的高速公路来的,眼线走小路,普通民间道路,即使晓行夜宿,也没人家一半速度。理论上,官员家属不能使用驿道,明末纲纪崩坏,给钱就行……

要说这位毛羽健毛御史,脑回路也是很清奇,总结之后,将自己这番狼狈遭遇的根本原因,归纳为驿站制度。温氏捉奸,比眼线来得快,因为有驿站,反之,如果没有驿站,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找到一位同在京城当官,时任刑部给事中的远亲刘懋,两人思想倾向接近,一直很谈得来。共同上述崇祯帝,力陈“驿递一事,最为民害”,找了很多,想找的话,多少都有,驿递制度弊端。尤其费钱,而当时,朝廷最需要的也正是钱,最终打动了崇祯,下决心大规模裁撤驿站驿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