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留都南京的“六部”是怎么回事,又有哪些权限呢?

明朝这个朝代有一项很有趣的制度,那就是明朝在北京和南京都有一套班子,也就是各有一套六部。众所周知,六部是中国从唐代以后管理国家的最重要机构,各部分管不同的区域。

那么明朝在南京的六部平时都干些什么?作为陪都的衙门,南京六部又有哪些权限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南京与北京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十几个政权定都的城市,其地理优势不言而喻。朱元璋起兵之时就对南京的优势非常清楚,朱元璋前期的谋臣冯国用就曾建议朱元璋先定金陵,他认为:“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

由于古代江浙的经济优势冠绝南方,所以占据南京就等于拥有了江浙的财富根基,因此朱元璋也能够在处于四战之地的情况下游刃有余,扫平了陈友谅张士诚,进而北伐中原。

但是这并不代表朱元璋对定都南京是完全满意的,其实在朱元璋的心里,南京过于偏安一隅,不能够稳定全国,所谓“以金陵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守”。但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大梁也就是开封由于地理位置是四战之地,并不适合成为都城,但是朱元璋从未放弃过寻找新的都城,他的目标有三个:“洛阳 西安 北平”。这三个城市各有优势,不过朱元璋还没来得及做好决定就去世了。

上图_ 靖难之役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之后,他开始琢磨迁都问题,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北京是自己的“龙兴之地”,自己从北京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所以他非常的想给自己的承继大统加上一个合理的理由,所谓“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

另一方面北京地理位置更加利于对抗蒙古,控制北方,所以朱棣决定迁都,到了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营建完毕,朱棣彻底决定迁都北京,而且改南京为留都。

但是这并不代表明朝从此就把北京当成唯一的都城了,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一度想要迁都回到南京,后来明宣宗及时叫停,从此北京的地位才开始稳固。但是都城迁了,并不代表机构也完全搬过来了,当时的情况是南京的衙门由于在迁都过程之中还得审理案子,维持全国运转,所以就没有裁撤,但是迁都完成之后南京衙门就没用了,所以永乐后期南京的六部前面全部加上“南京”二字,这样也就形成了明朝独具特色的南京六部。

上图_ 明代官制简表

不管事也管事

南京的六部相比北京的六部其实看上去也没差太多,根据明朝制度,六部各设有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都察院设有左右都御使(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全都御史(正四品),下辖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

这些机构南京也是有的,不过南京的六部是没有左侍郎的,吏部的衙门也没有员外郎,南京都察院也没有左都御史,然而南京的六部平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比如南京刑部只能管理南京的案件,别的地方的案件无权审理,南京的吏部也是只能考核南京地区的官员。大部分的南京衙门都是养老的圣地,大家从北京退休就到南京享受待遇,不亦乐哉。

上图_ 明南京城

但是这并不代表南京的衙门就不重要了,作为巩固帝国陪都的系统,南京六部在关键时刻(比如说清兵入关)还是能发挥作用的,至少直接就能接管半壁江山。不过平时南京的最高行政机构却不是南京的六部,而是南京的守备会议。

南京平时是设立一个守备的,作为替天子看守南京的存在,南京守备大部分都是王公大臣,由守备、参赞、内守备等官组成的守备厅会议是南京最高权力所在。

其中南京参赞机务是南京兵部尚书兼任的,所以南京兵部尚书也是南京六部里面作为特殊的存在,它确实是有实权的,而且很大,所谓:“故其职视五部为特重云”。北京六部里面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可以掌握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任免名单,但是南京六部里面南京兵部则是最强的,可以掌握南京地区所有的军队训练和守备军费,也就是说南京兵部尚书关键时刻可以调动军队支援北京。

上图_ 明朝官员

不过南京的六部毕竟是陪都的六部,实际上无论干什么都得被北京六部牵制,比如说南京的礼部想要举行祭祀活动就得先请示北京礼部,南京吏部的官员选拔被北京吏部掌握,南京户部的财政得上交给北京户部,诸如此类,所以实际上也有不少南京官员感觉很憋屈,毕竟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是人家的小媳妇。

而南京各部里面最没事做的莫过于南京都察院,所谓:“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全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当时南京的官员要是能够迁移到北京那可是天上掉馅饼全家烧高香,要是北京迁移到南京那基本上就和被炒鱿鱼没区别,不过也正好让明朝后期的党争有了一个缓冲地点,毕竟到了南京也给了失败者一个去处,实际上缓和了矛盾,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到了南京六部基本上就只剩下混日子了。

上图_ 明朝版图

然而对于明朝来说,南京的地位并没有因为迁都北京而被降低到可有可无的地步,一旦北京发生灾祸,或者有外来首领归顺明朝的时候,南京仍旧是第一首选,毕竟南京是明朝的“肇基之地”,而在明朝皇帝的心中,当北京不能呆的时候,去南京也是不错的。

当然,除了崇祯。

文:三清妙音

参考资料:

【1】(明)陈洪漠:《治世余闻》

【2】(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

【3】(明)程嗣功修、王一化纂

【4】(明)范景文:《南枢志》

【5】(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6】(明)傅维麟:《明书》

【7】(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