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斗彩杯有着怎样的故事?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出土于黑舍里氏墓中,它烧造于成化年间,以其所呈现的成化斗彩的高超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创新纹饰,成为成化御窑的代表作之一。

明清两朝的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澹雅逸的成化瓷器,以斗彩瓷最负盛名,乃至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在乐此不疲地仿制成化斗彩瓷。

斗彩是一种瓷器彩绘的工艺,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彩、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斗彩”或“逗彩”。虽然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了大量斗彩瓷,但残次品被打碎掩埋,成品专供宫廷使用,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首都博物馆的“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因其绘有仅见于成化一朝的满架葡萄纹饰,以及采用成化特有的“差紫色”,更是彌足珍贵。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高4.8厘米,口径7.8厘米,造型小巧玲珑,胎质细腻,外壁绘有葡萄、癞瓜、桑椹、竹子等植物。釉上彩料使用了绿、黄、紫彩的不同色阶,显得色彩丰富且层次鲜明。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纹杯上独具一格的“差紫色”。差紫本是形容差强人意之色,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说:“它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所以称为差紫,可以肯定地说,凡带差紫色的成彩绝为真品。”浓厚无光的差紫色与浓淡不同的泛灰紫彩一起,表现了葡萄不同的成熟程度,丰富明快的色彩反映了成化御窑极高的工艺审美水平。

这对价值不菲的葡萄纹杯,却出土于一个7岁女孩的墓葬中。1962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修建房屋时,发现了一座墓葬。初步打开墓室后,竟没有在里面找到一件有价值的东西。经过考古专家仔细摸查,在墓壁的隐密壁龛中,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嘉靖斗彩八卦纹炉、万历五彩花鸟纹洗、永乐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等。这些随葬瓷器,几乎囊括了明清两代官窑的代表之作。

墓主人的身份,在墓中的《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上得到证实。据记载,墓主人姓黑舍里氏(又称赫舍里氏),法名众圣保,生于1668年,死于1674年,年仅7岁。其祖父是清朝的开国功臣索尼,父亲是人称“索相”的索额图。墓主的堂姐是康熙帝的皇后、太子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后。因为孝诚仁皇后的缘故,康熙帝对索氏一族恩宠有加,也不奇怪会有如此多珍贵的随葬品。墓志中提到:众圣保自幼聪慧,本以为日后必尊贵多福,却不料她在孝诚仁皇后薨逝后仅几个月就因急病夭折,索家人哀痛非常,为了择吉地妥善安葬,众圣保死后4个月才将其葬入德胜门外新阡,并为心爱的女儿陪葬了众多传世古物。这对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也被一并埋藏,直到三百年后,它才能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王雨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