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

探秘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

——巫师横行、商品惊悚的“购物天堂”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的方术。在一些非洲国家,许多人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经商管理到政治改革,甚至是参与战争,都离不开巫术,离不开巫师。他们相信巫师可以通过祭品和符咒来举行仪式,请求神明为他们指明方向。在举行这类仪式时,巫师需要借助一些关联物、祭品来达成目的,就像普通人逛超市买菜一样,巫师也需要定期采购祭品和工具。说到这里,则不得不提到巫师界里的“购物天堂”——阿科德塞瓦市场。

位于西非国家多哥首都洛美的阿科德塞瓦市场(The Akodessewa Fetish Market),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巫术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巫师常常聚集在此,挑选自己需要的工具和祭品,同时也有很多普通人按照巫师的要求前来购物。这里的商品千奇百怪、神秘诡异,其背后隐藏的神秘力量让人捉摸不透,谁也不确定在此随意买走一个纪念品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还是灾祸……

世界最大巫术市场遍地尸体残骸、神秘魔药

“嘿!你踢足球吗?想赢的话,买这个小玩意儿就行!”阿科德塞瓦里的一位商贩对路过的游客搭话,不明所以的游客听到这话,立马转头向导游投去疑惑的目光,结果等来的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话:“解释原因得另加钱。”

左下二图为阿科德塞瓦市场环境;左下一图和右上图为市场内摆放的商品,这些商品多以动物残骸为主,使得整个市场发出阵阵恶臭。

这个需要“加钱的原因”是关于4年前的一场足坛闹剧。2016年12月,在卢旺达的一场足球联赛中,一位叫穆萨的球员在球队落后一球时,跑到对方球门里扔了个人形“巫物”,裁判见状立即对穆萨出示黄牌;但似乎“诅咒”起了效果,下半场穆萨攻入一球……赛后,虽然卢旺达足协罚了穆萨10万卢旺达法郎,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很大——后来还有球员冒着吃红牌、被罚款的风险使用“巫术”。与此同时,那个人形的“巫物”也因此火了起来,在阿科德塞瓦市场里,就有好几个店家在卖这种“进球神物”。

不少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多哥,就是为了探索阿科德塞瓦市场,看看里面的东西是否真有那么神。想要到达此地,得先穿过洛美主城区,然后支付10美元左右的门票才能进入。一进大门,就能看到许多黑色的铁铸雕像,最上面插着山羊头骨,显得有些杂乱,这些雕像被当地人称为“Vundu Gou”,是镇守市场的保护神。与影视剧里的巫术市场不同,这里没有精致的商店、没有会飞的精灵,只有大量布满灰尘的木桌和令人不寒而栗的商品。每个店家前都摆有几张大木桌,木桌上放着各种各样祭品和巫师用具,桌上放不下的便往地下挪,而店铺老板就待在最后面的简陋棚屋里。

一眼望去,出现次数最多的商品就是动物器官。木桌上摆着一堆堆小山一样的鳄鱼头、蝙蝠头和豹子头,散发出恶臭的大象尾巴和猩猩手,巨大的鲸鱼脊椎骨,晒干了的蜥蜴和青蛙,还有几十条盘成一圈的干蟒蛇……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动物的面孔都充满了惊恐和无助,显得极为狰狞。除了动物,这里还有各种植物和手工巫制品,当地人会将一些动物器官配上植物研磨成粉出售,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变色龙加草药制成的“爱情魔药”,据说将这种粉末混进香水,喷向心仪之人,就能让其爱上自己。

左上图和右下图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伏都娃娃;右上图为一年一度的伏都教节,在祭祀神灵的仪式上,教徒多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缅怀他们的远祖和神灵。

这里的商品几乎来自全球各地,复杂多样且功能不一:鳄鱼头常用来装饰祭坛,为主人带去智慧与力量;大象尾巴骨制成的手镯可以防止自己受到黑巫术的伤害;鲸鱼脊椎骨可以治疗骨骼疾病;被黑巫术缠身的人会购买活鹰,让巫师施法后再将其放飞,即可摆脱诅咒。有趣的是,虽然这里有很多游客,但大多数商贩对游客并不感兴趣,他們懒洋洋地坐着聊天,只有当熟知的买主或巫师走进来,才会立马起身,嘴里发出“嘶嘶”声来吸引关注,因为他们知道游客一般不会也不敢买这里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参观市场会收门票费。

走在市场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尸体的腐烂味,尽管阿科德塞瓦经历过几次大型整修,但市场环境还是相当恶劣。商贩们坐在尸体残骸边饮食休息,一旁作为助理的小孩儿面无表情地整理着毛皮尸骨,地上随处可见晒干的动物粪便;只不过,这始终不妨碍顾客与商贩在其中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

市场背后的伏都教邪教?黑巫术?巫毒娃娃?

不止是多哥,在非洲的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有巫术市场的存在,巫术之所以受到欢迎,很大程度是源于人们对伏都教的信仰。

伏都教,又译巫毒教,由西非国家贝宁方言“Voodoo”音译而来。它发源于西非,糅合了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等内容,于16世纪在加纳、贝宁、刚果以及多哥等地盛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Voodoo,在贝宁方言里有“灵魂”之意,伏都教认为天下万物都由神灵掌控,死去的祖先会以灵魂的形式“生活”在周围,只要借助巫师的帮助,人们就能与神灵和祖先沟通。不论是传统医药、歌曲、舞蹈和节日等内容,都会涉及到伏都教,所以它也被描述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

一位叫伊莱亚斯·盖登的市场工作人员,就曾将阿科德塞瓦形容成“伏都教的大型药房”,而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备受尊敬的伏都师,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巫师”。一个人能否成为巫师,最关键在于“运气”。传统观点认为巫师的神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母亲怀孕时,其他巫师会通过与神交流来确定胎儿是否具有神力。盖登出生时没有被众神选中,他的父亲只好对他施法,以确保其不会受到黑巫术的伤害。提及黑巫术,阿科德塞瓦里的导游们几乎都会强调一点:非洲伏都教的巫师都练习白巫术,而不是黑巫术,他们的目的始终是帮助和治愈他人。这样的强调,是源自很多人对伏都教存在误解与偏见——曾有不少人来到阿科德塞瓦寻找可以诅咒人的巫毒娃娃,但实际上,当地人根本没听说过这种娃娃。

会诅咒人的巫毒娃娃从何而来?在很多人了解伏都教之前,《与僵尸同行》《007之生死关头》《巫毒之火在海地》等知名电影和小说里,就已出现关于伏都教的内容。其中,伏都教大多被賦予了恐怖惊悚的色彩,比如巫毒娃娃是诅咒人的替代品,将铁钉打入娃娃体内,就可以使被诅咒者遭遇不幸,此外还有让活人成为僵尸的诅咒……久而久之,伏都教便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嗜血邪教。事实上,伏都教内确实有造型奇特的木娃娃,但它们并不是拿来害人的,而是作为一种通信工具。伏都信徒相信人死后会以灵魂的形式继续存在,若想给过世的亲友传递信息,可以借助施了法的木娃娃传话;除此之外,木娃娃还能传递爱情、好运和快乐给身旁的亲朋好友,有着类似平安符、幸运物的功能。在伏都教义中,禁止伤害他人是最基本的,他们相信如果你向宇宙传达了正面或负面的讯息,对方都会以数倍的力量给予回报。

左上图为市场内一店铺老板正在展示他的商品;右下一图为市场内的巫师,正在等候游客咨询问题;右下二图为庆祝伏都教节而跳舞的人们;右上图为市场内醒目的标牌。

尽管阿科德塞瓦市场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游客:真正的伏都巫术是用来帮人的。但也不可否认黑巫术的确存在,否则盖登的父亲也不会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施法保护。那么,黑巫术又是从何而来?

在15世纪奴隶贸易时期,西非地区有很多人被贩运到美洲新大陆的种植园里,伏都教的发源地贝宁维达就是著名的贩奴据点,也是该教走向美洲的起点。面对同胞的背叛和奴隶贩子的狡诈,被贩卖的人们只能将信任寄托在神灵和祖先身上,他们借助木头雕像和简陋的祭坛向祖先诉说自己的苦难,祈求神灵的佑护。后来,他们开始聚在黑暗之地商讨如何逃脱,对着神灵控诉奴隶主的暴行;他们害怕鞭打,便将钢针扎进木娃娃召唤神灵,给予自己抵抗疼痛的力量,并诅咒灾祸降临到那些恶人头上。在奴隶主看来,这些怪异的行为原始而恐怖,于是他们毁掉了奴隶们的祭坛、娃娃,再给其安上崇拜异端、施展邪法的恶名。自此,双方矛盾激化,黑巫术的发展加快,伏都邪教的恶名也流传开来……

来路不明的商品猖獗一时的非法贸易

这些年来,阿科德塞瓦市场的名声渐大,让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到伏都教真实的一面,还创造出传统巫术市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独特旅游文化;但同时,蓬勃发展的巫术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个多哥最大的巫术市场由贝宁人开办,因为多哥和贝宁同属“西非经济共同体”,人员物流往来便利,各地商贩便带着从西非各地搜罗来的动物残骸来到这里。不过随着知名度扩大,市场上除了西非地区独有的动物之外,还能看到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独有的动物,比如任意一个摊位上的熊皮,就很有可能来自欧洲,可见商贩们的目光已从西非地区转向了全球贸易。

阿科德塞瓦的商贩们曾参与过一些拍摄,照片里一个年轻老板顶起一对巨大的羚羊角,另一个手捧变干的豹头,其他照片则是他们将大象股骨举过头顶或扛起一块巨大的鲸鱼椎骨……当游客问起这些动物残骸从哪来时,导游一般会解释道:这些动物不是为了祭祀被杀,而是供应商从野外收集到的动物尸体,倘若这些动物是被人刻意杀死,神灵会在仪式中告知巫师,从而中断仪式。

只可惜事实并非如导游说的一样。阿科德塞瓦市场的“崛起”,导致该地区的偷猎和狩猎活动愈发猖獗,使许多西非国家面临物种濒危的威胁。在阿科德塞瓦出售的包括黑猩猩、森林象、猎豹、海龟等动物大多濒临灭绝,即使没有濒危,也很有可能是被非法猎杀而来。曾有动物保护组织向来阿科德塞瓦旅游的游客呼吁:不要购买这里的任何商品。但是,就算游客不做任何消费,他们所支付的门票钱也足以汇成市场的一大笔收入。

为此,多哥和贝宁都颁布了打击非法动物贸易的新法规,而很多巫师也在努力适应这些保护法。一位伏都教的祭司德希尔说,这些市场为伏都教服务,但伏都教的教义也囊括了尊重人与环境,所以做出改变并不是件坏事,例如现在不受法律保护的鸡已登上了最常见祭品的“榜单”……

作者:安镇坤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