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葬礼会是什么样 ——你愿意死后化为泥土,结出果实吗?

未来的葬礼会是什么样

——你愿意死后化为泥土,结出果实吗

在传统观念里,死亡好似一种禁忌,大多数人都不愿谈论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尸体;但同时,这又是人们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现代社会的主流丧葬形式是土葬和火葬,不过随着土地资源减少、墓地价格攀升,火葬受到了更多关注。相比土葬,火葬的成本更低,需要的空间极小,看似是一种“人和环境双赢”的丧葬形式;但对于这一点,环保人士可能会第一个反驳:火葬过程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质,包括伤害性巨大的汞,这对当下堪忧的环境来说,简直是火上浇油。

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美国一家名为Recompose的公司向大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丧葬选择——人类堆肥葬礼,即让遗体变为泥土肥料。也就是说,未来人类的墓地可能会变成花园,而花園里的所有绿植,则是每一个逝者所养育出的新生命。这或许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在2020年初,美国华盛顿州已准备将这项新的尸体处理方式合法化……

葬礼的绿色革命打破传统的土火葬

生活在美国西雅图的艺术家格蕾丝·赛德尔,可能是极少数人中愿意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埋葬方式的人。在过去几年里,赛德尔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目前主流的土葬和火葬都不太对她的路子。她不喜欢火葬,觉得在燃炉里被烧掉是一种暴力的污染;也不喜欢土葬,因为这不仅要在体内填充各种化学物质,还要占掉不少的空间。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赛德尔的努力下,她终于从入殓师凯特琳·道蒂撰写的《你眼中的迷雾》一书里,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离开方式——人类堆肥葬礼。

人类堆肥葬礼,是一个通过堆肥法将遗体转化为肥料的丧葬项目,这对赛德尔来说再好不过,她曾解释道:“我常在自己的花园里发呆,看着树上的叶子落在地上,慢慢成为泥土的一部分,为其它植物提供养分。这是多么美好又多么自然的死亡方式啊!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该项目的创始人卡特丽娜·斯佩德表示,这是一场葬礼的绿色革命,由于土葬和火葬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不得不考虑新的选择。

除了土葬、火葬,美国15个州近些年还通过了碱性水解遗体的方式。虽然相比火化,水解遗体的碳足迹更少,但这种技术还是因为耗水过多,且尸体分解后所产生的溶液被排入下水道而受到谴责。

正如赛德尔所说,传统的土葬方式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主流,但其高昂的墓地成本、抢占土地资源等问题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弊端。美国记者马克·哈里斯曾将人们熟知的土葬称为“现代葬礼”,就是对遗体进行化学防腐后放入棺材,最后放进墓穴里。据马克调查,美国现代葬礼的平均费用从1万美元到1.2万美元不等,每块墓地平均占掉约3平方米的土地,同时还会消耗大量资源,例如美国每年用来建造墓穴的混凝土足以铺设一条横跨半个国家的双车道高速公路;每年用来造棺材的金属几乎可以重建一座金门大桥。另外,化学防腐也会带来巨大伤害——一般的防腐处理需要近3斤毒性极强的福尔马林溶液,处理完后会导致400多升未经处理的“葬礼垃圾”直接进入污水系统,包括血液、粪便、器官液体和致癌化学物等。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每年新增约7千个墓位,按照这一速度,这座占地超过250公顷的墓园将在未来25年内“座无虚席”,而美国军方则希望其能够再用约150年。

土葬带来的各类问题使许多国家兴起火葬,以骨灰盒代替棺材,从而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据调查,近些年英国的遗体火化率为75%,瑞士为85%,而日本几乎达到了100%。火葬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与之前上万的土葬费用相比,火葬只需要一千多美元;二是几乎不占用土地资源。但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火葬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遗体在火化过程中需要加热两小时,温度升至982摄氏度,同时还会使用天然气和电,这一过程会向大气排放以汞为主的污染物质,导致酸雨的产生和臭氧层的破坏。

可见,土葬和火葬都存在着不可持续的弱点,未来葬礼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正因如此,当人类堆肥葬礼一提出时,就收获了大批粉丝。支持者认为这种丧葬可以用于园艺、城市绿化的肥料,减少碳足迹,做到真正回归大自然,无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葬礼。

人类堆肥葬礼“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实在几年前,通过自然分解将尸体转化为大量肥料的技术就已出现,只不过这种技术仅针对农场中的大型动物尸体,比如奶牛和马。由于有大量关于分解动物尸体的研究和经验,所以从技术层面上看,人类堆肥葬礼并不需要攻克多少技术难关,但考虑到人们可能会忌讳与动物使用同一种堆肥处理方式,所以斯佩德和团队在设计堆肥丧葬系统时更加精细。

人类堆肥葬礼系统主要分为三层。在哀悼仪式开始时,遗体会被放置在最上层,也就是第一层,其底部垫有木屑、木片,之后遗体不会像土葬那样做防腐处理,而是添加一些活性有机物,以便加速分解。待亲朋好友做完最后的告别,遗体将下降至第二层,即堆肥槽,这一层是整个分解系统中最大最重要且耗时最长的部分,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最后,遗体分解出的物质会降至最后一层,底部会进行筛选和分类,获取遗体产生的有机肥料。参与堆肥的工作人员说:“这样产生的肥料,无论是过程还是潜在意义都是神圣的。我们鼓励逝者的亲朋好友带走一些肥料,用在城市公园或自己的花园里,让逝者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左上图为支持者对堆肥葬礼的设想图。若人类堆肥葬礼顺利推行,逝者的遗体将作为有机肥料培养出更多绿植,未来人类的墓地也将往花园方向发展。

日前,斯佩德团队的科学顾问琳恩·博格斯,已对数位志愿者的遗体进行了堆肥处理,并做了详尽的研究,从而证明这种新型葬礼的可行性。她和团队将一些植物原料填入遗体,结合人体具有高水分、高蛋白、高氮含量的特性,持续供给氧气,给微生物分解提供优良条件。同时,为了避免分解遗体滋生如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分解温度至少要达到55摄氏度,过程大致需要4至7周。研究表明,只要保持良好的氧气状态,这种模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其消耗的能源仅占火葬的12%;但倘若氧气不足,或导致有机物分解不全,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为此,研究团队正在通过应用碳隔离材料和通入电流的方式,来避免局部供氧不足。

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教授斯隆恩认为,现代人对死亡、纪念和追悼等习俗的观念在不断发生转变,堆肥葬礼的出现可能更易被接受,而且它的意义不只限于环保层面。斯佩德也认为,有朝一日可以将城市的一些废弃仓库改造为室内花园,专门作为绿色葬礼的公墓,她说:“比起一座座冷冰冰的墓碑,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一片寄托哀思,承载生命的蓊郁。”

支持与反对的发声不敬逝者?高价阻碍?

尽管人类堆肥葬礼的研究者和支持者一直在宣传其中的益处,但反对的声音几乎从未停过。“这简直是胡闹!”一位农场主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你可以随意处置动物尸体,但是将死人变成肥料就是荒谬的构想,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和扔垃圾有什么区别?难道为了所谓的环保,你就要把心中重要的人变成一堆烂泥吗!”

由于受到宗教和民俗文化的影響,不少人将这种堆肥葬礼视为“对逝者的大不敬”,使得堆肥葬礼的宣传处处受阻,就和两三个世纪前火葬面临的窘境如出一辙。根据记者马克的调查,在很多地区人们依旧把土葬作为唯一选择,即使是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大多数人也只能接受火葬的模式,而非将亲人的遗体变成肥料。人类堆肥研究者桑迪·苏利文对此坦言:“当你有一个新想法时,你就像是把一只猫丢进了鸽子笼里,这肯定不会被轻易接受的。”

左上两图和右上图为Recompose创始人斯佩德演讲现场,她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人类堆肥葬礼,认识到其中的绿色葬礼概念,从而推动堆肥葬礼的发展。

除了接受度,西雅图非盈利性丧葬服务组织的执行董事曼金,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直戳堆肥葬礼的痛处。他觉得这种葬礼对很多人来说太昂贵了,火葬虽然不环保,但却是美国最便宜的丧葬选择,而堆肥葬礼目前预计需花费5500美元左右,价格高昂趋近土葬。

面对不接受的声音,斯佩德的信心几乎没受到任何影响。她曾在新闻上看到了海洋学家尤利娅·彼得洛夫娜对堆肥葬礼看法的转变,尤利娅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来自一个传统的东正教家庭,起初听到这种遗体堆肥的构想也是不能接受的;然而当我真正做了了解之后,我发现可以将其与海洋中的鲸落联系在一起。鲸是海洋中的霸主,生于海洋,死后将自己的所有归还给海洋,自己的尸体成就了海洋生物繁荣的世界。那么,人难道不可以将自己归还给这个世界吗?”

尤利娅的转变,给予了斯佩德更多信心。在她看来,接受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堆肥葬礼的存在只是一种新选择,若是实在接受不了,你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但对于高价问题,斯佩德则感到有些焦虑——由于目前的技术有限,成本还无法压至更低,就像人造食品一样,想要做到真正的普及,高价仍是最大的阻碍,发展堆肥科技成了团队迫在眉睫的任务。

2020年初,斯佩德创建的堆肥丧葬公司Recompose正式公布了人类堆肥葬礼的细节;与此同时,华盛顿州也准备合法化人类堆肥葬礼。如果顺利,华盛顿将成为美国第一个允许尸体堆肥的州。此项法案的发起人杰米·佩德森参议员强调道:“遗体处理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居民都乐意接受堆肥葬礼。一想到自己死后可以哺育一棵树、一朵花,甚至是结出果实,何乐而不为呢。”或许在未来,“绿色公墓”的构想会率先在华盛顿州成为现实。

作者:乔天翼  L协德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