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国”拉脱维亚
——大城小镇里的中世纪遗梦
道加瓦河自东南向西北淌过里加,将其城区分为新、旧两个部分,其中新城区更具现代风格,而老城则保留了诸多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建筑。左页图为道加瓦河两岸风貌;本页图为建于1209年的哥特式尖顶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提到拉脱维亚,除了“波罗的海古贸易中心”,人们通常还会想到另外两个标签:“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之一”和“盛产模特的女儿国”——根据2013年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该国男女比例差高达8%,而这个悬殊的比例,也使拉脱维亚在此后的多年中,被人们戏称为“男人最向往的天堂”。
不过,专程去拉脱维亚看美女的旅人,终究是少数,毕竟这里拥有风光无限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多元且丰富的文化底蕴。
大约公元前3000年,拉脱维亚人的祖先就已定居于波罗的海东岸,至10世纪开始建立公国。但从13世纪开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贸易地位显赫,拉脱维亚曾多次卷入战火,并被诸多强权所统治,直到1991年才正式获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战乱岁月,让这个国家深受苦难,但也为其留下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厚重痕迹,因此拉脱维亚曾一度被称为“欧洲文化之都”。
里加的中世纪风情从“北方巴黎”到“新艺术建筑之都”
在波罗的海东岸,有一处内凹的天然大海湾,这就是里加湾,也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所在地。里加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城市,早在1201年,这里就开始兴建要塞,后逐渐成为贸易商港。到了1358年,里加加入北德意志政商联盟——“汉萨同盟”,并一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成为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中心。此后的数百年间,里加的贸易、运输得到长足发展,商业、服务业亦经久不衰。后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游览至此,写下这样一句话:“里加,北方巴黎。”从此,作为贸易枢纽的里加,又拥有了另一个驰名世界的美丽代号。
翻开里加800多年的建城史,就会发现,在其中的700余年间,这片土地都被外族占领着。而今,当各种强权统治渐渐远去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众多形形色色的建筑遗存,尤以新艺术派建筑居多,其间亦融入了不少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及如山羊颅骨、非洲面具、卡通式入口等逗趣的元素,无不精雕细琢、华美绝伦,里加也因此成为欧洲最具建筑魅力的城市之一。
发源于俄罗斯西部的道加瓦河,横穿里加而过,将整个城区一分为二:左岸是矗立着现代化高楼的新城,右岸则是充满中世纪色彩的老城,二者风格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北方巴黎”之美名,主要就来自于被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里加老城,这里保存着众多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建筑,几乎浓缩了整个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文化。
里加老城的建筑风格多变,且细节元素丰富,既有体现当地古老气象文化的风信鸡,又有颇具新艺术运动风采的独特浮雕。本页上图分别为阿尔伯特街上的新艺术派建筑、教堂塔尖上的风信鸡。本页上图为里加老城街景;下图为位于马扎皮尔斯街的“三兄弟之屋”。
里加老城中最亮眼的建筑,当属各类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教堂,其中又以圣彼得大教堂最为著名。这座建于1209年的哥特式尖顶教堂,高123米,是老城中最高的建筑,也是过去欧洲最大的木結构尖顶教堂之一,伫立于其尖塔平台之上,里加老城风貌尽收眼底。
历史上的圣彼得大教堂,多灾多难,曾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有趣的是,每次重建后,圣彼得大教堂都会举行一个仪式:拿一块大玻璃从塔顶摔下,摔得越碎,就预示着教堂的寿命越久。不过,圣彼得大教堂在1667年重建后,举行的那场仪式,却出现了小小的意外——从塔顶丢出去的玻璃,阴差阳错地落在了恰好路过的干草车上完好无损。结果到了第二年,大教堂竟真的毁于一场大火。另一次被记录在教堂资料中的火灾,发生于1721年,当时的俄罗斯彼得大帝还亲自组织指挥了救火行动。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圣彼得大教堂再度惨遭严重损毁,人们在其后的修复过程中,将它的木制尖顶,改建成了如今的金属结构。
圣彼得大教堂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其顶端立着一只镀金公鸡,即里加的建筑特征之一 ——风信鸡。早年间,当地百姓认为公鸡是象征吉祥的动物:天亮之时,鸡鸣3次,魔鬼就无处藏身了。于是,人们就把能够驱鬼避邪的公鸡形象,作为装饰元素,置于建筑物的最高处。后来,人们又为鸡身配上旋转装置,并在其两侧分别涂上金色和黑色,用以辨别风向:当金色面向城市时,就意味着此刻为顺风,预示将有亲人或贵宾来临;而当黑色一面对着城市时,则意味着逆风,代表此刻船只不宜进港。如今,风信鸡虽已失去风向标的功能,却成为了里加古老气象文化与建筑文化的亮点。
在老城北部的阿尔伯特街,林立着众多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新艺术派建筑,约有800栋之多,组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规模最集中的新艺术建筑群。其中,多数建筑是由俄国建筑师哈伊尔·爱森斯坦设计,它们或拥有工整对称的外观、富丽堂皇的内饰,或以新奇独特的浮雕、精美华丽的旋梯而出彩,堪称“世界建筑会展”。
游览里加老城,并没有固定的路线,不论是在恢弘大气的广场上走走停停,还是沿着纵横巷陌信步而行,都会于不经意间邂逅各式形制多变、风格鲜明的古建筑,譬如位于市政广场的黑头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装饰细腻的外立面以及明艳的色彩,无不令人眼前一亮;还有位于马扎皮尔斯街21、19、17号的3幢窄楼——“三兄弟之屋”,这是里加现存最完整的石头建筑,其外墙分别呈白、黄、绿3色,建筑式样则分别代表了里加15、16、17世纪的建筑风格……无疑,这是一座适合用脚去丈量的城市,行走之际,扑面而来的中世纪风情,会让人误以为来到了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
“拉脱维亚小瑞士”锡古尔达户外运动天堂和古军事要塞
拉脱维亚位于世界第二大平原——东欧平原西部,境内地势平缓,鲜有高海拔山地,唯有其中部地区的高亚河畔,有一片起伏错落的山岗丘陵,这是风光秀美的高亚国家公园所在地,迷人的风情小镇——锡古尔达也坐落于此。
发源自拉脱维亚采西斯地区的高亚河,自东北向西南蜿蜒流淌,抵达锡古尔达一带后,因河床起伏变化,流速渐增,奔袭而过,与两岸丘陵共同构成了绝美的峡谷风貌,也使得锡古尔达拥有了“拉脱维亚小瑞士”之美称。而这种独特的地貌,又为锡古尔达孕育出了成片的原始森林,以及多样化的生物系统,高亚国家公园便由此诞生。高亚国家公园夹于采西斯与锡古尔达间的河谷地带,高亚河横穿其间,滋养着沿岸数以万计的生灵,更使其成为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的徒步圣地:沿河畔蜿蜒而行,可听山溪涓涓、赏峡谷风光;顺陡坡攀爬而上,穿过遮天蔽日的浓密树荫,可享无限风光在顶峰之畅快;于绵延草甸恣意漫步之际,身旁是结队撒欢的牛羊,头顶是成群翱翔的飞鸟……
坐落于高亚河畔的锡古尔达,是一座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兼具的小镇。本页图均为风光旖旎的高亚国家公园,这里不仅是徒步登山的圣地,亦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右页上图为镇上最古老的建筑——托雷达城堡;下图为建筑风格华丽的克里穆尔达庄园。
有趣的是,锡古尔达还流传着一个与拐杖有关的故事:古时候,善良好客的锡古尔达人,常拄着拐杖带领迷路的外乡人,走出河谷地区的原始森林。传至今日,这根“拐杖”已成为小镇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同时还拥有了新的含义:作为户外运动中的常用工具,它暗示着高亚国家公园是远近闻名的徒步圣地。
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锡古尔达亦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建于13世纪初期的托雷达城堡,是小镇上最古老的建筑,由当时的里加大主教主持兴建。16世纪时,波罗的海沿岸的利沃尼亚地区(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一带),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由于锡古尔达地处利沃尼亚中心,是为战略要地,所以镇中的托雷达城堡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城堡现存的城墙、门楼及瞭望塔楼等防御体系,大多是那一时期修建的。直到18世纪初,托雷达城堡被沙皇俄国占领,其防御功能、战略地位才逐渐减弱。
177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托雷达城堡中的木制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后至20世纪下半叶,人们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城堡结构,其重建工程也随之启动,从护壕沟、城门、瞭望楼、炮楼等防御设施,到主教、卫兵、官员住所等日常建筑,均逐一得到修复,直到2012年,才基本完工。如今,托雷達城堡以一种饱经岁月沧桑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大量的古建筑与断壁残垣一起,将古旧与残缺的美展现到极致,无声地讲述着城堡数百年的历史风云。
欧洲最宽的瀑布和“飞鱼”奇观夏至日的盛大狂欢
相较于托雷达城堡的古旧与沧桑,采西斯城堡则更具浪漫主义色彩。
来到拉脱维亚,除了各式风情小镇和古堡建筑,一年一度的“飞鱼奇观”及“夏至盛典”也不容错过。左页图为库尔迪加的文塔瀑布,每年4月起,文鳊鱼都会在此奋力一跃,试图“飞”过宽达250余米的瀑布。本页图一为采西斯城堡;图二、图三均为当地居民举行夏至庆典的盛况。
采西斯城堡位于采西斯老城的中心地带,是拉脱维亚现存最完好的城堡遗迹,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后历经数次战争考验,如今我们看到的城墙、护城河和塔楼等遗迹,大都重修于16世纪初期。采西斯城堡曾是利沃尼亚骑士团最坚固的堡垒,见证了骑士团与沙皇俄国、波兰和瑞典军队多次交战的历史,后于1577年被沙皇俄国的伊凡雷帝军队攻破,当时的守城军不愿屈服,遂点燃炸药自杀,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1949年,采西斯城堡经过修复,被改造成别具一格的历史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
建于13世纪的圣约翰教堂与采西斯城堡相距不远,曾是中世纪时期利沃尼亚地区的制高点。时光流转,如今教堂悠扬的管风琴乐,依然时时回荡在这座古老的小城之中。伴着阵阵琴声,在采西斯古城中穿行,脚下是铺满鹅卵石的静谧窄道,身旁是一座座小巧精致的古民居,它们大多上覆鲜艳的红瓦屋顶,散发着满满的中世纪风情。采西斯老城很小,城中仅有3条短街,大约10分钟就能逛完,但由于古城位于高亚河谷中的高地之上,所以当人们行至城区边缘,俯瞰河谷,葱郁的森林、烂漫的花丛、茵茵的绿草就会跃入眼帘,好似一幅斑斓的印象派画作,让人如痴如醉。
作为临海国家,拉脱维亚的海岸风光自然也有迷人之处,海滨小城尤尔马拉就是其中代表。这里拥有绵延33公里的白色沙滩,被誉为“拉托维亚的明珠”。每年夏天,欧洲人便纷纷涌向这里,享受波罗的海的柔风与阳光。但拉脱维亚若仅有大海这一处水景观,未免显得过于单调,此时就不得不提位于库尔迪加地区的文塔瀑布,以及这里一年一度的“飞鱼”奇观了。
文塔瀑布的高差雖仅有1~2米,但其宽度平日里可达249米,丰水期能涨至270米,堪称“欧洲最宽的瀑布”。从每年4月开始,随着气温回升,栖息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文鳊鱼,就会洄游至拉脱维亚的文塔河产卵。对于文鳊鱼来说,这段逆文塔河而上的路程尤其艰辛,不仅要长途跋涉,还要拼尽全力“飞越”文塔瀑布。因此,库尔迪加人又把文鳊鱼叫作“飞鱼”——无数鱼儿从下游“起飞”,奋力一越,或成功“飞”过瀑布、或因力道不足跌落而下的场面,看上去非常震撼。过去,当地居民会将竹筐架在瀑布上方用以捕鱼,那些没能成功“飞越”瀑布的鱼儿便纷纷落入筐中,库尔迪加因此被称为“空中捕鱼之城”,但如今这种不利于生态平衡的行为,已被当地政府明令禁止。
拉脱维亚的大小城镇还有很多,并且各具特色,如陶格夫匹尔斯、文茨皮尔斯、利耶帕亚等,行走之际,如果时间碰巧,还会赶上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夏至庆典。每年夏至日,拉脱维亚各城镇的居民都会准备好烤肉、啤酒以及各种小吃,驱车前往乡间田野。抵达目的地后,女人们会在田野中采摘各式花草,为自己和家人编织“皇冠”;男人们则负责支好烤架、点燃篝火。接着,他们便会头戴皇冠,彻夜狂欢,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感恩……
作者:周吴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