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半仙之体,圣贤嘴诗人罗隐

《甄嬛传》中,甄嬛去探望禁足之中的沈眉庄,回去的路上,遇到侍卫巡夜,急忙躲进湖中小船。允礼刚好在船上,帮甄嬛搪塞开侍卫,又亲自划船送她抄近路回宫。

途中,允礼一时风花雪月兴起,说与美同舟是难得的福分,让自己想起范蠡和西施的故事。甄嬛有些不高兴,允礼说难道你也觉得,西施是红颜祸水,亡吴国的罪魁祸首么?甄嬛反问若亡吴国的是西施,那么亡越国的,又是谁呢?

其实甄嬛这句话,出自一首晚唐诗: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诗的作者,名叫罗隐……

罗隐,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相传本是地仙之身,从出生那天起,就很不同凡响。

罗隐的父亲,原是位普通农民,上山看护庄稼时,与化作美女的老虎精相爱,被兄长发觉,将脱在草棚外的虎皮偷走,压于粪缸之下,虎精没了虎皮,无法回复虎形,与罗隐父亲结为夫妇,生下罗隐。

后来妯娌间发生争吵,罗隐母亲的嫂子,盛怒之下,将虎皮从粪缸下抽出来,扔在她面前。罗隐母亲见状也急了,就地一滚,化作老虎身形,见谁咬谁,要咬罗隐时,家人将他藏在笸箩底下,这才逃过一劫,所以起名叫罗隐……

据说地仙罗隐,原本是有帝王运数的,但玉皇大帝担心他法力过于高强,可能会颠倒天地乾坤,派遣天兵天将下界,要脱去他的仙骨。

脱胎换骨,痛苦程度可想而知,罗隐疼得紧咬牙关。结果身上的仙骨,都被脱去,唯独牙床留了下来,罗隐没了帝王运数,但得了张“圣贤嘴”。虽有圣贤嘴,却屡困科场。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至京师应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自编其文为《馋书》,为统治阶级所憎,后又断断续续考了几次,始终铩羽而归。

罗隐有一首诗,《赠妓云英》,就是写自己这段经历的: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早年间,正青春年少,胸怀大志的罗隐,途径今江西进贤,在一位朋友的宴会上,认识了妙龄舞女云英。才子佳人,云英问罗秀才哪里去,罗隐说进京赶考,于是祝他早日金榜题名,飞黄腾达。风月场上的聚会,一夕之欢,随即各奔东西。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屡试不第的罗隐,心灰意冷,偶然间,在另一座城市,另一次宴会上,又见到了这位云英。

通常来讲,舞女这种职业,姑且称之为职业,按照今天的说法,青春饭,干上几年,或找个有权有钱的,为人妾室,或找个好人就嫁了吧,当然也有少数,更好归宿的。没想到无论相貌还是舞技,都还不错的云英,十几年过去,依然在做这一行,尽管当初的风华,早已不再。

罗隐很感慨,怎么还没嫁人?云英笑笑,问罗秀才,应该早就功成名就了吧?

成语“云英未嫁”,就来源于此……

黄巢起义后,罗隐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名家车载斗量的唐代诗坛中,显然,罗隐的名气算不上大,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位。但他的很多作品,却脍炙人口。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