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里,月小兔和KY编辑部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一起,看了很多有趣又前沿的心理学研究。它从这些研究里面挑选了几篇最喜欢的,想要分享给大家。
来和月小兔一起吃paper吧~
自恋男:“我觉得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脑袋也比别人大!”
提到自恋者(narcissists),大家可能普遍都有些负面印象——这些人总是自我夸大,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厉害、都聪明,理应是所有人追捧膜拜的对象。 但有研究发现,除了这些,自恋的人可能还觉得自己脑袋比常人大,或者肺活量比别人好。
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Minna Lyons和她的同事们进行了这样一项正(qi)经(guai)的研究——调查自恋程度高的人,是否会觉得自己的身体特征异于常人。
研究测量了被试者的自恋程度,以及ta们对于自己头部、心脏等部位的大小/重量/功能的主观估计。结果表明,男性自恋者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头比常人大,脑子也比常人重;女性自恋者则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有优于常人的肺活量。 自恋倾向与主观身体尺寸评估的关系。截图自Lyons, M., Blinkhorn,V., Collier, E., & Bertamini, M. (2019). Mine is Bigger than Yours!Narcissism Predicts Biases in Perceived Head Size. Studia Psychologica, 61(4),245–257.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对于身体尺寸的认知偏见,可能与自恋者所认同的自我形象有关。在传统的社会评判标准下,男性更多地崇尚智力,因此男性自恋者倾向于认为自己有个充满聪明才智的大脑袋;女性则更多地追求吸引力,大头对于外表就不是加分项了。而女性自恋者认为自己有优于平均水平的肺活量,则可能是在暗示自己有经常健身来保持身材。
不过研究人员自己也表示想不明白,为什么肺活量这个结果只在女性自恋者当中显著。男性自恋者难道不屑于展现自己比他人更健美,只关心他们的大头吗?
顺带一提,这项研究的发起人Minna Lyons曾经于2014年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注:专门设立给科学界奇怪脑洞研究的奖项)。
确实像是她会做的研究呢…… 男朋友懂你何时“想要”了?可能是因为他鼻子灵
和动物一样,人类也可以通过嗅觉来捕捉他人的情感,例如恐惧和悲伤。最近一项发表在《性行为档案》(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上的研究发现,不止是情绪,性兴奋的信号也可以通过气味来传递。
研究者采集了11位女性被试者在性兴奋时期和非性兴奋时期(中性条件)的腋下汗液样本,然后让24名男性被试者以随机顺序接触了收集到的22例汗水样本的气味,并进行了以下3项实验。在这些实验中,被试者皆为异性恋。
实验1让男性被试评估了不同汗液气味样本的性吸引力。比起中性条件,性兴奋时的女性汗液气味对男性来说更有性吸引力。
实验2探究了女性的汗液气味是否会影响男性的性唤起(sexual arousal)。结果发现,两种气味样本都会引起男性被试的性唤起,而性兴奋的女性汗液气味样本对男性的性唤起影响更为强烈。
在接触两种女性汗液气味样本后,男性被试的性唤起水平对比。截图自Wisman, A.,& Shrira, I. (2020). Sexual Chemosignals: Evidence that Men Process Olfactory Signals of Women’s Sexual Arousal.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9, 1505–1516.
在实验3中,男性被试接触汗水气味样本之后,研究者让他们观看女性图片,并进行了一系列评估。结果发现,相比起闻到中性样本,在闻到性兴奋的女性汗液气味样本后,这些男性被试产生的性动机更强烈,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观看那些表现出明显性暗示的女性图片,并且对与图片中的女性性交的欲望(desire to mate)也更强烈。
在接触两种女性汗液气味样本后,男性被试与有性暗示的图片中女性人物性交的欲望水平对比。截图自Wisman, A., & Shrira, I. (2020). Sexual Chemosignals: Evidence that Men Process Olfactory Signals of Women’s Sexual Arousal.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9, 1505–1516.
所以,如果你想要但又不好意思和男朋友明说,那就悄悄地凑到他面前,他自然就能闻到你的小心思啦~
失去了快乐的能力?用筷子吃爆米花试试!想象一下炎炎夏日,口干舌燥的你拧开了一瓶冒着汽儿的冰可乐,咕噜咕噜喝下去的心情——爽!不过,当你快喝完时,舒爽的体验便没有那么强烈了,你甚至只能感觉到舌尖剩下的那一点酸涩感。好像无论怎样,真正满足的感觉都只能持续一小会儿。
我们有可能让满足感延续地更久一些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Ed O’Brien和Robert Smith做了三组实验:
在第一组实验中。研究者让一部分被试正常地用手吃爆米花,而另一部分被试则用筷子一粒一粒吃爆米花;
在第二组实验中,被试分别被要求用传统方式喝水(即从杯子里喝水)以及用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新奇方法喝水(比如从高脚杯中喝水);
在第三组实验中,被试们被要求反复看一段摩托车骑行的视频,在第三遍看之前,一部分被试被要求用正常的方式看视频,而另一部分被试则被要求用手做出望远镜的姿势观看,并且头部跟随着车手一起活动。 结果发现,无论是哪一组实验,使用新奇方法的被试都比使用传统方法的被试更加享受事物本身的过程,也感到更加满足。
所以,下次觉得厌倦的时候,换个姿势吧~(雾 研究说:胡思乱想让人痴呆
可能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想很多”,比如在脑内循环播放过去的错误和伤害,或者反复陷入对未来的担心,并且越想越消极。一项新研究提醒我们,总是“想太多”,不仅影响心情,还有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这项新发表在《阿尔兹海默症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 期刊上的追踪研究发现,反复性消极思考可能增加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选取了292名55岁以上的健康被试,测量了他们进行反复性消极思考的倾向以及接下来两年被试认知能力的变化,并通过正字断层扫描(PET)检测被试脑内的淀粉状朊(amyloid)的水平和tau蛋白的特征(注:早期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会出现淀粉状朊水平上升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来分析反复性消极思考对于健康人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 反复性消极思考(RNT)对于被试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截图自Marchant, N. L., Lovland, L. R., Jones, R., Pichet Binette, A.,Gonneaud, J., Arenaza‐Urquijo, E. M., Chételat, G., & Villeneuve, S.(2020). 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is associated with amyloid, tau, andcognitive decline. Alzheimer's & Dementia, 16(7), 1054–1064.
结果表明,习惯于反复性消极思考的被试,在研究开展的两年内呈现出了认知能力的退化,并且在神经成像上也出现了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的特征。
这项研究的被试皆为年龄较长的人群。对于年轻人和中年人而言,反复性消极思考是否有同等的破坏力还未可知。不过,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还是建议大家觉察并改善这种思维习惯呀~ 你以为你的理想型独一无二?TA可能也是别人的理想型
很多人都认为,挑选伴侣是一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情——你的理想型温柔体贴,我的理想型上进努力,我们会被不同的人吸引。可是,我们挑选伴侣的标准真的这么不同吗?还是我们的理想型其实人见人爱?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型,可能对别人同样很有吸引力。
研究者请700多位被试列出ta们认为另一半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三个特征,并评估一些ta们遇见过的人(比如,见过一次的约会对象,或是自己的朋友)对于ta们的吸引力。结果发现,的确,当被评估的人符合被试所描述的理想型特征时,被试会认为这个人比其他不符合ta理想型特征人更有吸引力。
但是,当被评估对象符合的是另一个人所描述的理想型特征时,被试同样认为这个人比那些不符合别人理想型特征的人更有吸引力,即使这个人只是一个陌生人的理想型!
如果类比成在餐厅点菜的话,就像是一个陌生人点了他喜欢吃的给你,结果你发现你也一样喜欢。
换句话说,你以为是你的菜,其实是所有人的菜…… 怎样减肥更轻松?运动的时候听音乐就行!
“运动必听歌单”好像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健身爱好者的标配。动感的节奏、轻快的旋律,似乎都能让我们快速进入运动状态。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研究发现,仅仅是在运动的时候听音乐,确实能让健身减肥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最近,南昆士兰大学的Perry C. Terry等人对139项与音乐和运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在衡量运动表现的多个维度上,音乐都能带来明显助益:提升情感反应 (affective response),让人感觉更加兴奋和快乐调节心率,在需要节奏和耐力的运动中提升体能分散注意力,减少疲劳感
同时,研究者还提到,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听音乐对于运动的表现提升更加明显:
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
2.选择节奏与运动速度相匹配的音乐
3.运动到疲惫的时候再开始听音乐
研究还发现,比起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期不运动的人能更明显地感受到以上效果!
简直是能让减肥事半功倍的利器呀!
References:
Lyons, M., Blinkhorn, V., Collier, E., & Bertamini, M. (2019). Mine is Bigger than Yours! Narcissism Predicts Biases in Perceived Head Size.Studia Psychologica,61(4), 245–257.
Marchant, N. L., Lovland, L. R., Jones, R., Pichet Binette, A., Gonneaud, J., Arenaza‐Urquijo, E. M., Chételat, G., & Villeneuve, S. (2020). 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is associated with amyloid, tau, and cognitive decline. Alzheimer's & Dementia, 16(7), 1054–1064.
O’Brien, E., & Smith, R. W. (2018). Unconventional Consumption Methods and Enjoying Things Consumed: Recapturing the “First-Time” Experi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5(1), 67–80.
Sparks, J., Daly, C., Wilkey, B. M., Molden, D. C., Finkel, E. J., & Eastwick, P. W. (2020). Negligible evidence that people desire partners who uniquely fit their idea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0, 103968.
Terry, P. C., Karageorghis, C. I., Curran, M. L., Martin, O. V., & Parsons-Smith, R. L. (2020). Effects of music in exercise and sport: A meta-analytic review.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6(2), 91-117.
Wisman, A., & Shrira, I. (2020). Sexual Chemosignals: Evidence that Men Process Olfactory Signals of Women’s Sexual Arousal.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49,15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