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燃料的东方红一号,运行了半个世纪,为什么还没掉下来?

中国真正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于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预计在7个月后进入火星轨道!回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还在太空翱翔,能将它回收下来,成为我国太空事业的实物里程碑?

各国的第一颗卫星都已经陨落,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还能笑熬浆糊呢?

“东方红一号”是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在它之前已经有苏联和美国以及法国和日本等均已经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距离第一颗卫星,苏联的“史普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第一颗卫星中,只有中国和法国的卫星还在天上飞,其它卫星均已陨落星辰!

各国第一颗卫星状况

为何“东方红一号”那么能熬?

这得从“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开始说起,1965年1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的钱学森向原国防科委提出制定中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史称651计划,孙家栋担任了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东方红一号”在卫星跟踪以及信号传递和卫星调控系统方面比前面多国的第一颗卫星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卫星搭载的仪器设备也具有实际意义的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的设备,加上电池与附加组件,总重达到了173千克,比苏美法日卫星总计还要重!

长征一号将“东方红一号”送入了轨道,当时的轨道参数是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为68.44度的椭圆轨道!

长征一号

这两指标是卫星持续维持轨道的关键,质量大,近地点时稀薄大气阻力对卫星阻力影响相对比较小,大椭圆轨道则让卫星绝大部分时候都远离仍存微弱阻力的低轨道!

东方红一号最新数据

从上图东方红一号的最新数据来看,它较1970年发射时近地点下坠了大约7千米,而远地点则下坠了340千米,因此它的轨道仍然在不断衰减,只是这轨道衰减率很低,尽管没有任何燃料,但东方红一号上天已经半个世纪,近地点仍然只有7千米的衰减。

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比较接近正圆形,因此几乎时时刻刻在地球稀薄大气层的阻力之下,而且国际空间站是一个桁架结构、并且具有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的大型空间设施,因此这个很多朋友认为可以忽略的空气阻力是非常大的!

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数据

因此国际空间站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一次轨道,怎么调整?用燃料将空间站轨道抬升,所以国际空间站每年的燃料消耗就是成本的一个大头,要不然过不了多久这个有史以来人类制造的最大空间飞行器就要坠入大气层啦!

过去一年中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变化

表面上是稀薄大气,但其实背后则是太阳活动的太阳风扰动了大气层,使得近地轨道附近大气分子密度出现变化,它无法达到大气层内的那种摩擦级别,但长年累积就会造成目标物轨道衰减,直至坠毁!

我们能将东方红一号回收吗?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东方红一号已经在工作28天后就已经成为太空垃圾!但这块“垃圾”对我们的意义非同一般,特别是在未来中国人踏上月球,踏上火星,足迹遍布太阳系的那一刻,回望我们在1970年发射的那个“铁疙瘩”,那是一座里程碑式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星辰大海的元年!

既然“东方红一号”的意义那么重大,为何不收了它?

准确的说对于回收东方红一号在技术上来看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要重新捕获它需要几项技术:

太空中的机动变轨技术

发现目标的探测技术

靠近后的捕获技术

从我国的神舟飞船的变轨和对接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要了解一点,神舟一号飞船的轨道是343千米几乎圆形轨道,要变轨到434*2028千米的大椭圆轨道,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只要加注足够多的燃料即可,但“东方红一号”这个轨道会穿越范艾伦辐射带的内带,辐射比较大,不过如果任务顺利,一次即完成捕获,完全没有问题!

如何发现它?东方红一号目标直径超过1米,正64面体反射率比较高,在太空中无论是雷达追踪还是光学跟踪都不是大问题,因此在地面导航下靠近目标,最终目视发现,理论上没有问题!

最后就是捕获技术,央视《大国重器》中披露,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技术可以捕获大型卫星,并且固定进行站外作业维修,甚至还可捕获报废卫星,清除太空垃圾等!因此这个捕获技术抓取东方红一号没有技术障碍!

比较麻烦的是,捕获后怎么带回来?神州一号飞船没有专门的货仓,而且未来的货运飞船是否支持直径超过1米的卫星转运等等,就质量来说,174千克并不是很高,但这么大体积的家伙,想要从现有的飞船上带回来,似乎很难,也许要等待未来更大的货运飞船或者空天飞机!

执行这样一趟任务的成本很高,就现在的技术而言,几乎要单独研制并且发射专用的捕获飞船,在星辰大海的初级阶段执行这样的任务并不合适,可能将这个问题留待未来出来更好,因为东方红一号的轨道维持比较好,如果它不是意外和别的卫星相撞的话,它的轨道再维持几百年一点问题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