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闲聊,我们说起不同的人生选择,我说明明人生有其他简单模式可以选,但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在父母的逼迫下、长大后仿佛也内化了他们的要求,我总是选择困难模式来升级打怪。
朋友们说,可是回头看的话,还是那些看似最困难的选择,组成了最不后悔的那一部分的人生。
那究竟是选择简单模式的人快乐,还是选择困难模式的人更幸福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向粉丝发起征集,问他们在人生中经过哪些“无比艰难却绝不后悔的人生选择”,希望今天的故事能够给面对人生选择的你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01.
我先说一个和高考有关的故事吧。
高三那年,老师告诉我,我获得了保送的名额。本来是件好事,我却陷入了矛盾。我高中时读的是外国语学校的重点班,所以保送机会相对多。然而,保送的专业都是语言类,但是我想学计算机、当工程师。
我思考了好几天,最后选择了退出,成为班上唯一放弃保送的人。当同学们都收到了offer开始旅游或休息,我仍在班上听课、做题。我也担心,毕竟高考的风险蛮大的,如果我失利了,我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虽然最后的成绩不算特别理想,也承受了一些压力,但我也没有后悔。几年过去了,我如愿成为了算法工程师。
从当初的抉择中,我更加清楚:如果特别想过某种生活,那就需要承担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可能后果。而当你选择直面和承担,你本身就收获了这个选择带给你的价值。
02.
我的选择看起来很小,但对我来说很重大。我当时在毕业的时候,决定去和喜欢的学弟表白。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纠结,很害怕表白失败会有多丢脸。走去表白的路上真的手都在抖、脸也超级红。
虽然学弟没有同意,我也伤心了好一阵子,但现在仍感谢当年的自己,为自己种下了一枚勇敢的种子,也更明白:对另一个人真诚表达自己的爱,也是对自己的一份珍贵的肯定。
03.
我生在偏僻小镇,中考时幸运地考了全县第一,面临去县区中学还是市区中学的抉择。去县中,依然能保持领先,也有更多奖励;去市区中学,要适应城市生活,还有更激烈的竞争。父母务农,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让我自己决定。
我犹豫了很久,在快到最后答复时间的时候,我翻书时被一句话击中了:“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我知道了答案。这一句成了我随后人生的座右铭,每当我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候,我几乎都会选择那个更艰难的。
04.
经过大半年的挣扎决定走向精神卫生中心,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影响我的一个决定。
从去年十月开始经常焦虑、失眠,渐渐成了长期的疲惫乏力,早上下床都很艰难,心里猜到可能哪里出了问题,但一直要强的性格,让我不愿意面对,但心里仍忍住地想——万一真的到了停工治病的程度怎么办?要告诉男朋友吗,他会怎么看我,会分手吗?
后来促使我迈出一步的,大概还是求生欲吧……一天,我下班时一身虚汗,快要站不住了,我知道我必须求助。而没想到的是,当在网上挂号的时候,一直纠缠我的恐惧、担忧好像开始减弱。去医院的前一晚睡得意外得好,可能是因为我开始面对自己真实的需求。
后来因看病吃药,我的生活确实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我感到自己不再害怕。因为我已经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我将和自己一起迎接可能到来的一切,好像任何可能性,我都有勇气面对。
05.
我在高中遭到了校园霸凌,在最严重的时候产生了幻听,在咖啡厅写作业时听到别人的交谈,都觉得像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被折磨到每天深夜暴哭。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到了转学。学要付出的代价蛮大的:要去差一些的高中,还要再多读一年学。但我仍旧决定要转学,我告诉了父母,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也许有人说这是逃避,可每个被霸凌过的人都能明白,这件事是无解的。没有来由的恶意每天都在发生,我没必要将自己的所有力气花在对抗上,我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我去完成。
直到今天,我都感谢那个时候,选择了保护自己的自己。
06.
硕士毕业前跑各类医药化工类企业的宣讲会。但那阵子,我总梦见之前在工厂实习的日子:在城郊的工业园区,在整日轰鸣的车间里,我记录着反应塔的各种数据。
梦里觉得很压抑,醒来之后我也仍会感到孤独。这是我才意识到,要认真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选择转行,意味着之前很多学习和努力可能就浪费了;同时我也困惑,究竟适合什么别的工作呢?
回顾之前的经历,我发觉自己更喜欢与人互动,之前参加支教活动,和学生们在一起就特别舒服,有喜怒哀乐,更满足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期待。于是,我改变了择业的方向。现在,我是一名噶种教师,虽然教学压力比较大,但我工作得开心,很欣慰当时的选择。
07.
从小到大,我很少感受到家的感觉。我很早就决定,大学毕业就找个人结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建立家庭。
带着这个期待,我遇见了现在的丈夫。和众多相亲的人不一样的是,我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条理清楚地向他说明我的需求和我能提供的,如果不匹配就别浪费彼此的时间。而他也是个坦诚的人,沟通之后我们发现彼此合适,决定闪婚。
其实,当时我内心还是打鼓的。我对他所知不多,也担心一旦进入家庭,我会延续父母的相处习惯。但可能恰恰是这些担心,让我在面对婚姻和家庭时很谨慎,凡事多去思考、觉察,而不是自动化地反应。
随着长久的相处,我和丈夫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紧密,真的有一种合伙造工程的感觉,而我们都希望这个工程能成功。也许前二十年的家庭生活不能自己选,但后面更长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可以靠自己努力的。
08.
工作后和父母出柜。就如预想中的那样,母亲痛哭流涕,父亲愁眉苦脸。我非常理解,当得知辛辛苦苦养了二十几年的女儿只喜欢女生的时候,他们心里一定比我更难受。
然而,选择告诉他们,不是不管他们的感受去伤害他们,而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一直很感激并爱着他们,正是因为爱,我更想展现真实的自己去拥抱父母,他们对我的担心和质疑,我都能承担并解决。
我从未后悔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真实和勇气,因为这比用一辈子回避和躲藏他们要轻松得多。
09.
毕业后留在北京打拼,还是回家乡的小城市?刚上大学经常看到这类话题,觉得很无趣,没想到等自己面对了,内心也一团乱麻。我渴望在大城市拼搏,事业有所成就,然而父母晚婚晚育,毕业时他们年纪蛮大,身体不太好,我想陪着他们。究竟该怎么选?
现在,我从朋友圈能看到当初留在北京的同学们的生活,有时会羡慕,但绝不是后悔。人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多种可能性,而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可能性里做出自己的选择。我偶尔会羡慕曾放弃的可能性,但从不会贬损当下的生活。
每天早早下班,和爸妈买菜做饭,谋划着之后的生活,这之所以显得珍贵,因为它是我选择的。
10.
大概是决定不追随男朋友到他所在的城市。毕业时,我和男友找到的工作本身都令人满意,折磨人的是,两份工作不在一座城市,一个在大连,一个在广州。我害怕分离,甚至想要放弃工作,跟他到广州再找工作。
那时,男朋友对我说了一句:“不要为了我妥协你的人生。”他这句话给了我为自己做选择的勇气。异地恋维持了两年,但最终我们因某些事情分了手,然而我一直很感谢他那时能鼓励我为自己生活。
作者的话:
人生大概永远都是艰难的,一座山峰的后面是另一座等待被攀爬的山峰。而所谓的命运,可能不过是我们在那些看似偶然的时刻,所做出的一个又一个选择的积累。
到最后,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甚至可以说,选择本身就是人生。
在学习心理学以及在这个领域工作了这些年之后,我特别想告诉大家,如果你希望,最终你的人生是能够让你感到满足的,你或许要更加重视每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人生决定。
你需要学会在选择和做决定时,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欲望、偏好、需求;你要懂得放下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那么看重一时的利益;你还要懂得承担起自身命运的责任,原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只有这样,你才是在这世间找到了自己坚实的存在,你才有可能无悔地在这世间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