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奇不有,皇帝造大臣反的咄咄怪事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政变后,以曹爽被诛为标志,曹魏政权中,曹氏宗亲势力,基本被扫清,大权彻底落到司马懿为首,司马氏家族手中。

嘉平六年(254年)春,第二次“衣带诏”事件,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事情败露。同年秋,许允等人谋划,乘司马昭请辞之机,将其诛杀,因曹芳恐惧,未能得以实施。司马师随即上奏太后,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曹髦,字彦士,沛国谯县人,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正始五年(244年),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

原本,司马氏打算立曹操的小儿子,同自己关系较好的彭城王曹据为帝,遭到太后坚决反对。一则辈分不合适,曹芳是曹操曾孙,曹据是曹操幼子,也就是曹芳的叔祖,哪有叔祖继承侄孙皇位的道理?二则如此一来,曹睿一系就要绝嗣,曹睿原本就没有儿子,确切说是儿子们都没能活到成年,曹芳是他的养子。

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曹霖的庶长子,也是曹操曾孙这一辈中,在世最年长的曹髦为新君……

曹髦其人,从小就非常聪明,而且好学。不说精通经史子集吧,具备相当水准的儒学修养,多次亲自到太学为士子们讲经。诗赋方面,对长言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而且还是位画家。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中的曹霸,以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相传都是曹髦后裔,分别继承了他书画,以及文学造诣。

按理说,从登上帝位的那天起,曹髦就注定将会,也只能成为司马氏傀儡。绝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就认命了,他却没有,以夏代中兴之主少康为榜样,一心想着诛灭司马家族,改变大权旁落,君弱臣强的颠倒局面。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司马家当时掌权的司马师,督师前往镇压。叛乱虽然平息,司马师在战场上受伤,不久后一命呜呼。曹髦意识到机会来了,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不许动,让尚书傅嘏率还京,准备夺权。但行动的关键人物傅嘏,其实是司马氏亲信,导致计划功亏一篑,司马家族大权,顺利从司马师过渡到司马昭,并得到进一步加强。

事后证明,这是曹氏铲除司马氏,最后一次历史机会……

经此一事,司马昭看出这位傀儡皇帝曹髦,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站稳脚跟后,步步紧逼,进一步压缩他的生存空间。曹髦也知道这样下去,只是长痛短痛的问题,明知必败,依然决定放手一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相信很少有人没听过,但究竟是谁说的,在什么条件下说的,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曹髦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集合宫中一切可以调动的武装力量待命。召见几位亲信,自以为的亲信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自己被废,曹家江山易手,只是时间问题,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几位所谓的亲信,绝大部分,都是司马氏的人,有的直接跑去告密,有的劝曹髦不要冲动,有话好好说。

曹髦心意已决,第二天清早,穿好盔甲,登上战车,率领宫中侍卫,以及太监们杀出皇宫,直奔司马昭宅第。先在门口,遇到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也就是日后,后面还会提到他,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之祖,曹髦大声呵斥,司马伷的兵士们一哄而散。

关键时刻,后来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的父亲,中护军贾充率部赶到,曹髦亲自上阵拼杀,士兵们不敢阻挡。贾充示意太子舍人成济上,司马氏豢养的一位江湖人士,其实曹髦并没有立过太子,应该是司马昭私下授予的官衔,成济有些犹豫,贾充呵斥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日。

被成济杀害时,曹髦还不满二十岁……

多年以后,有一次,司马睿的儿子,被曹髦吓跑那位司马伷的曾孙,东晋明帝司马绍,同几位重臣,王导、温峤等人探讨两晋江山的由来。温峤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王导接过话茬,说他年轻,不大熟悉这一段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叙说了从司马懿创业开始,如何党同伐异,诛灭曹氏宗族势力的一幕一幕。

说到司马昭唆使手下,杀害曹髦时,晋明帝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的天下,又怎么可能长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