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宇宙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白天黑夜的含义。

白天黑夜只是地球生物的感觉,当然这些生物中有智慧和思维的只有人类。人类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但界限也并不是很清晰。

而其他动物和植物,也能够感受到白天和黑夜,许多动物到了晚上也和人类一样休息,而白天就开始活动和觅食。也有些动物晚上觅食,白天休息。植物白天充分的吸收阳光,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到了晚上没有了光合作用,就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是以太阳照射为依据的。

每天太阳从地平线上出来到落下地平线前,就是白天,反之就是黑夜。即便乌云覆盖大地,这种感觉也还会存在。由于地球上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会对阳光进行折射、反射、衍射,太阳没有出来时,通过大气的折射、衍射、反射,天空就亮了;而太阳掉落到地平线后,天空一下子也不会突然暗下去。这就是人们对白天黑夜的概念没有严谨准确时刻的原因。

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不是太阳自身运动造成的,而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就每时每刻都有一半向着太阳,一半背着太阳。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在地球上,有一个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分界线。

地球每时每刻都围绕着一根看不见的自转轴,由东向西的转动,这样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就可以在不同时间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人们为了统一时间认识,就划分了时区,把0°经线作为时间的起点,将全球经线每隔15度相差1小时,划为24个时区。

现在明白了吧?白天黑夜是地球概念,是太阳照耀或不照耀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光在地球上存在,几乎在所有的星球上都存在,比如月球、火星、木星等都存在,只是那里没有人类去感受和评头论足而已。

不过距离太阳越远,太阳这种照耀的结果就不一样。越远阳光就越弱了,到了太阳系边际,太阳就成为一颗星星,就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了。

太空中太阳耀眼,但一片黑暗。

在太空中,由于不存在空气,或者说气体分子密度非常小,几乎没有阳光的折射、散射、反射发生,这样,人们如果对着阳光,只会看到一个耀眼的光球,而其他地方一片黑暗;背着太阳的地方,就是一片黑暗冰冷。

太空中没有大气,不但不能折射反射衍射阳光,而且对阳光中的高能射线没有了过滤和防护作用,在没有护目镜和宇航服的保护下,阳光不但会烧伤烧瞎眼睛,还会被烤糊了人的身体。

这是因为太阳能量是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传递的,电磁波中不但包含了可见光,还包含了无线电波、红外线等低频低能电磁波,和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高频高能电磁波。这些高能高频电磁波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被大气层臭氧层等吸收和反射消化掉,很少来到地表,这样就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在太空这种保护没有了,阳光的杀伤力就很强了。

太空充满了能量,但温度很低。

由于太空中没有大气,因此太阳的电磁辐射没有相互作用的对象,没有大气分子运动,太空中虽然充满了电磁辐射的能量,但不会发出热量,温度就很低。在远离地球气体分子极少的地方,太空温度低至零下200多摄氏度,甚至接近绝对零度。但太空船向阳的一面,由于接触了阳光,温度会上升到100多摄氏度,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则冷到零下100多摄氏度。

这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上面,距离太阳并不太远的太空,如果越靠近太阳,受到的辐射就越大,太空船向阳一面温度就越高。比如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在接近太阳表面600万千米时,要耐受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炙烤,因此配备了厚达11.4厘米的碳复合材料防护罩,才能够继续完成探索任务。

在那个地方,假如有人遥看太阳的话,看到的太阳会充满整个视野,你说是白天还是黑夜呢?但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就是一片黑暗了。

地球附近太空中随时可以看到太阳,但没有白天黑夜的感觉。

实际上,在太空中的飞船里,无遮无挡,如果飞船四边都有舷窗,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太阳,有什么白天黑夜感觉呢?但看到太阳就像镶嵌在黑暗太空的一个光球,只是照射在飞船里,由于有空气折射,才会有亮堂的感觉。而从另一面没有太阳的舷窗看出去就会黑暗一片。

飞船如果飞离太阳很远,比如现在距离太阳已经有223亿千米的旅行者1号,看到的太阳视星等为-15.87等,满月最亮时的视星等为-13等,那个地方的白天也就比满月之夜光一些了。而在那里,地球和月亮早就看不到了。

如果飞出了太阳系1光年的边际,在那里的太空看到太阳也就是一颗比较亮的星星了,和现在晚上看到的木星差不多。这里就更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只有茫茫黑夜了,要一直飞到另一颗恒星附近时,才会看到又一个太阳。

就是这样,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