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养的马为何要钉马掌,野马怎么就不用?马不会疼吗?

驯养的马要定期换马掌(马蹄铁),为什么野马不需要?马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自然环境,原生马蹄在演化过程中与它所栖之处磨合得很好。而人类驯养,使它脱离了原本生活的环境,而马儿固有的基因只适应草原等野地,马蹄并不适应人类生存环境,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外来因素进行调整。

这就像热带鱼,原本在热带的河流,如果你把它捞出来带到寒冷的北方河流,估计分分钟就翻身子了。但如果你把它放到鱼缸里,给调整水温,虽然室温较低,但是它并不直接与寒冷的环境接触,就可以活较长的时间。马蹄铁就是保护马蹄的“热带温水”。

角质层

很多人看到马蹄上钉钉子觉得很残忍,其实不然。钉钉子的部位为角质层,并没有神经与血管,就我们的指甲一样。指甲刀剪指甲时,你也不会疼的“嗷嗷”直叫。你也可以认为马蹄是长在马脚上的拖鞋,但是它是天然的,会生长的,保护着马脚不与地面直接接触。

在“拖鞋板”上有一层为活角质层,距离“死”角质层2-3厘米,是有神经的,如果钉马蹄铁的时候,一个不慎钉到了活角质层,马估计能炸棚。

在马的日常过程中,活角质层获得能量的供给,会源源不断的合成角质蛋白,底部的活角质层也会慢慢向前移动,变成“死”角质层,这个道理和人类长指甲差不多。那么马儿的“指甲”谁给剪呢?

野外“马蹄”的适应性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首歌体现了野马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它们习惯了在辽阔的土地上奔跑。野马也没有人主动喂食、喂水,因此它们常常需要在草原上不断的移动寻找食物,寻找水源,但不能定居,因为其他大型野兽也需要吃饭喝水。

例如在危险的尼罗河边,同样有着蹄子的斑马和羚羊就经常被水中伏击的鳄鱼拖下水,狮子有的时候也会在水源地等待猎物,较大的水源地,也不是活水就像是天然的掠食者“饭桶”,常常尸骨遍地。

马儿为了生存与繁衍,需要迁徙与求偶,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奔跑,地面也在不停地消耗着马蹄。

如果角质蛋白供应速度太慢,角质层会磨没了,就会变得血肉模糊,失去生存优势。比如跑起来脚太疼了,跑得慢,只能在马群后面晃荡、落单,容易被天敌盯上。生物蛋白的合成本质源于基因控制,这样的基因没有生存优势,就会逐渐在马群中消失。

如果角质蛋白长得太快,角质层就会太厚,容易损伤,时间太长马蹄还会横向发展,就像鞋子穿错了码,同样阻碍奔跑与生存,例如下图:

图:修整前与修整后

因此以上两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都会慢慢被淘汰掉,留下了适应当地环境磨损速度,生长速度适中的基因。然而当它们被人类驯养,到了陌生生的地域,就会“水土不服”,优势基因的优势会丧失掉,甚至成为阻碍。

驯养下后天的“马蹄”

当你爱上一匹野马,然后直接把它圈养在小小的马厩里。失去了自由,每天给它喂食,喂水,它不再也不能为生存与繁衍奔波劳碌,运动量大大减小了。角质层原本适中的速度,就显得过快了,经常“剪指甲”太过繁琐。但穷就不能怕麻烦,古时候打马蹄铁费用不菲,马原本就不是一般人能消费起的,就像BBA维修必然比普通车要贵。

当驯养的马好不容易可以出门了,不是载着你,就是驮着物,相当于体重增加了。

粉笔,在地上轻轻地画,粉掉得慢,如果手向下稍微使点劲粉就掉得快,“物流”马,再不钉马蹄铁就极容易消耗掉角质层,“露出马脚”。

最关键的是人类所走的路面(柏油马路、石头小道)远比野外环境更为坚硬,当粉笔使劲在这样的路面上画,粉笔容易折,越长的粉笔越容易,同理马蹄就更容易损伤,需要进行精心“保养”,影响运输,还要花去银子。

马蹄铁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才是王道。在公元1世纪之前,马蹄铁就已经被人类发明出来了。钉之前先对马儿的角质层进行修整,磨平。马蹄铁镶嵌的位置正好是马儿落蹄时与地面接触的位置,耐磨的同时也保护了马蹄,马蹄形状多种多样,就像我们现在有各种“轮胎”,有些马蹄铁为体现抓地力,下面还会有突出的尖钉,类似于短跑运动员穿的钉鞋。

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保护马蹄,不过有的时候马蹄铁也不是万能的,毕竟是“板拖”,并不像篮球鞋能把整只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保,偶尔飞速奔跑时踢到较高、坚硬的石头还是会破损,所以需要经常“保养”。这就是驯养的马为什么需要钉马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