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日援朝经过是怎样的?

明万历年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经过多年努力,最终以“关白”之职统一日本。他精于治国,常年战乱的日本在他的统治下一度呈现国泰民安的景象。此时,丰臣秀吉开始为其长久的夙愿一“亚洲帝国”的梦想而战。丰臣秀吉的设想首先是要侵占朝鲜,进而以朝鲜为跳板入犯中国、印度。日本文禄元年(明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率领二十万大军,越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发动了侵朝战争。

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迅速攻战朝鲜的王城汉城及其陪都平壤,朝鲜国王逃至义州,朝鲜八道几乎全部被占领,朝军大败,不得不向明王朝求援。明朝派游击史儒、副总兵祖承训等增援,皆战败。十月,明王朝命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防海御楼总兵官,率军援朝。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李如松等率军至平壤,陆续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开城、黄海、平安、京瓷、江源等处。明军连胜,开始轻敌。

李如松率轻骑贸然进军碧蹄馆,被日本伏军包围,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开城。二月,明军袭击龙山,烧毁日军粮仓。四月,日军撤出王京,退据釜山。五月,四川参将刘挺率援军至朝鲜,在乌岭与查大受、祖承训等军配合,击退日军。日军退据釜山。明军亦布水兵于釜山口。六月,日军再次进犯,被明军击败。七月,日军从釜山移据西生浦,并向朝鲜、明朝请和。

针对议和,日本方面提出了七项条件:1、日本迎娶明朝公主为日天皇后妃:2、恢复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勘合;3、中日两国大臣交好:4、朝鲜北部四道及京城归朝鲜,南部四道归日本;5、朝鲜须以王子或大臣为质,送往日本;6、日本归还朝鲜王子;7、朝鲜大臣向日本提交臣服誓词。针对此事,明政府也提出了三项条件:1、日本须归还朝鲜全部领土;2、朝鲜王子回国;3、丰臣秀吉谢罪。

很显然,中日双方的议和条件是有冲突的,而且是在领土和外交方面的重大冲突,这两条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和谈必将失败。在正式和谈之前,日本曾派使节小西飞与明朝沟通,明神宗也派相关官员予以接见。明政府提出可以册封丰臣秀吉,但是日本必须从朝鲜撤军,并不在进犯。小西飞表示接受,于是神宗以李宗城为正使、杨方亨为副使、沈惟敬陪同,前往册封。但是,在中方代表到达朝鲜釜山后,李宗城突然失踪,神宗不得不以杨方亨为正使,沈惟敬为副使会见丰臣秀吉。

虽然丰臣秀吉接待了明朝使节,但是他并不能接受明朝皇帝希望其归附的要求。而明朝使臣回国后又掩盖真相,向皇帝申明日本已经归顺,甚至伪造了一份丰臣秀古的谢恩表。另外,日本也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从朝鲜撤军。杨方亨等人的奏章显然使神宗皇帝产生了错觉,认为事情到此结束了,也没有再对丰臣秀吉进行册封。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丰臣秀吉借口朝鲜米按照谈判七条行事,再次对朝鲜发起进攻。此次入侵,丰臣秀吉调军达十二万之多,其中精锐部队五万多人。明廷也认识到日本的野心,增兵援朝,据《明神宗实录》,其时“征楼之兵,水陆共九万余名”即便是这样,在战争初期,日均仍然以明显优势占领了朝鲜的闲山、南原等处,明辽东援军三千多人被全歼。明王朝以兵部尚书邢价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楼,以杨镐经略朝鲜军务。以麻贵为备楼总兵官,统南北诸军入朝作战。

十一月,明援军至,邢阶将军队分为三部分,杨镐与麻贵率领两军分别从忠州、乌岭向东安方向趋庆州,专攻日军之清正部队,中军屯驻宜城,向东可以援助庆州,向西扼全罗,剩下的部队与朝鲜军合为一处,从天安、全州、南原南下,佯攻顺大,以牵制日军行长部。战斗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以杨镐逃跑结束,明军大败死伤近三万。

万历二十六年二月,邢价增募江南水兵援朝,并将之分为水陆四路,与日军的三路大军展开拉锯战。七月,丰臣秀吉死,日军已有撤兵之意。明军开始分路进攻,但是战争并不顺利,陈磷、麻贵均战败。只有董一元部攻克了永春、昆阳二寨,击退日军,进逼新察。但是在进攻新察寨时,明军遭遇日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退至晋州。丧失主帅的日军无心恋战,弃蔚山而走。日军经由朝鲜南部露梁海峡向西,试图援救被围困的小西行长部,在此遭遇中朝联军的袭击。此役日军损失近万人,战船毁损四百余艘,日军余部逃回本国。至此长达七年的抗楼援朝战争终于结束。

参考资料

【1】征韩伟略